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余額寶是不是“吸血鬼”?

2014-02-24 00:50:29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近日,央視證券資訊頻道執行總編輯兼首席新聞評論員鈕文新呼吁取締余額寶。其理由大概如下:一是它抬高了整個中國實體經濟、也就是最終的貸款客戶的成本,而這一成本最終會轉嫁到每個人身上;二是余額寶是趴在銀行身上的“吸血鬼”,典型的“金融寄生蟲”;三是像日本同樣是高儲蓄國家,但卻不允許余額寶的出現。阿里小微金融服務集團首席戰略官舒明對此作出了針鋒相對的回應。

正方/

鈕文新:因為沖擊經濟安全余額寶應當取締

◎鈕文新(央視證券資訊頻道執行總編輯兼首席評論員)

余額寶的出現確實給銀行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但是,當老百姓沾沾自喜于手機賬戶中又多了幾塊錢利潤的時候,我們是不是想過,自己所在的企業融資成本正在面臨大幅上漲的風險。這事跟你沒關系嗎?我想,至少你的加薪機會已經被吞噬了,而你的工作機會恐怕也會更加風雨飄搖。

我不是危言聳聽,更非號召誰退出余額寶,而只想告訴人們一個重要的經濟事實:余額寶哪里只是沖擊銀行?它所沖擊的是中國全社會的融資成本,沖擊的是整個中國的經濟安全。因為,當余額寶和其前端的貨幣基金將2%的收益放入自己兜里,而將4%到6%的收益分給成千上萬的余額寶客戶的時候,整個中國實體經濟、也就是最終的貸款客戶將成為這一成本的最終買單人。

所以我們強調,余額寶是趴在銀行身上的“吸血鬼”,典型的“金融寄生蟲”。它們并未創造價值,而是通過拉高全社會的經濟成本并從中漁利。它們通過向公眾輸送一點點蠅頭小利,為自己贏得了巨額利潤,同時讓全社會為之買單。具體來說,我們假定余額寶4000億元規模平均收益6%,利潤240億元,余額寶和貨幣基金大約要吞掉80億元(4000億元的2%),其他余額寶客戶分享160億元。

我們都指責商業銀行暴利,但銀行畢竟是通過經營貸款風險之后才獲得的風險收益;但余額寶吶?它們睡著覺就可以從240億元的收益中分走80億元,而且風險比打劫還小,這難道不是暴利?我看更像是“暴力”。

我當然反對銀行暴利,但消除銀行暴利必須是還利給中國實業企業,而不是分配給“金融寄生蟲”。日本同樣是高儲蓄國家,誰聽說日本允許余額寶的出現?我想,對任何一個市場經濟體,對于任何一個還有些智商的金融監管者而言,都應當旗幟鮮明地抑制余額寶。因為它嚴重干擾了利率市場,嚴重干擾銀行流動性,嚴重拉高實業企業融資成本,從而加劇金融和實業之間的惡性循環,嚴重威脅中國的金融安全和經濟安全。

現在,銀行被迫加入 “發寶”行列,但它們一定心存忌憚。因為,它們不像余額寶,余額寶只是“寄生蟲”,而不是錢的經營者,所以它們喝起血來可以無所顧忌;但銀行行嗎?銀行是錢的最終經營者,存款成本上升1個BP就意味上億元的利潤損失。所以,它們玩得起嗎?很多人痛恨銀行,恨不得它們全都死去,但我告訴你:銀行死了,余額寶也必死無疑;銀行風險增加,余額寶同樣風險巨大;更重要的是,銀行死了,中國經濟將崩潰。

中國金融監管當局居然對余額寶這樣的典型 “金融寄生蟲”無動于衷,把余額寶納入監管到底是要保護它,還是真要監管它?他們美其名曰:怕干擾金融創新。我請問:中國金融創新有沒有標準?應當鼓勵怎樣的創新?抑制和取締怎樣的創新?我認為,在央行大腦中根本就沒有標準。那好,我告訴你,一切可以提高實業效率、降低企業成本的金融創新,才是我們應當鼓勵的,才是符合中央關于“金融必須為實體經濟服務”原則的。除此之外,一切金融自我循環,并暴力吞噬社會財富的暴利行為都應當被列入取締清單。

請問:按此原則,余額寶是不是該被取締?我認為,這樣的金融行為對于任何一個國家的政府而言,都該是不被容忍的“邪惡金融”行為。那為什么中國在容忍?為什么世界范圍內只有中國出現余額寶?

毫無疑問,我的主張就是取締余額寶,還中國以正常的金融秩序。

/反方

舒明:余額寶規模很小很難嚴重干擾利率

◎舒明(阿里小微金融服務集團首席戰略官)

近期微博上突然有網友稱,互聯網理財的發展,特別是余額寶的快速增長,將會推高市場利率水平,進而提高包括住房按揭貸款在內的貸款成本,使得廣大居民更加難以獲得和承受住房按揭貸款。

2月21日更是有所謂專家發文表示,余額寶“嚴重干擾了市場利率”,“嚴重拉高實業企業融資成本”,“沖擊的是中國全社會的融資成本,沖擊的是整個中國的經濟安全”,是“趴在銀行身上的‘吸血鬼’,典型的‘金融寄生蟲’”,并且最終的貸款客戶將成為這一成本的最終買單人。

余額寶真有那么大的威力,會對市場利率、房貸利率產生影響嗎?真會拉高全社會的融資成本,并最終讓用戶貸不到款,加不了薪嗎?這只是一個有意無意的“誤解”:

首先,國內貨幣市場基金規模相對較小,實在無法“嚴重干擾利率市場”。余額寶連接的是天弘增利寶貨幣市場基金。截至2014年1月末,整個中國貨幣市場基金總規模為9532億元,與47.9萬億元居民存款、103.4萬億元全部人民幣存款總額相比仍然非常小,與居民存款余額之比為2.0%,與全部人民幣存款余額之比為0.9%。即使與總規模約10萬億元的銀行理財產品相比,貨幣市場基金也不到其總規模的十分之一。

其次,余額寶是市場利率的跟隨者,而不是決定者。根據《貨幣市場基金管理暫行規定》,貨幣市場基金的投資標的主要是現金,一年以內的銀行定期存款、大額存單,期限在397天以內的債券,期限在一年以內的債券回購,期限在一年以內的央行票據。目前銀行間市場的參與主體包括銀行、基金公司、保險公司、證券公司、財務公司、汽車金融公司等,其中基金公司作為市場的參與方之一,規模也較小,而貨幣市場基金作為基金公司中的一種,規模就更小了,很難從整體上影響市場利率水平。

再則,信貸的可獲得性和成本,主要與國家信貸政策、資金環境和金融機構的競爭格局相關,而與貨幣市場基金關系不大。

即使拋開余額寶能否拉高市場利率不談,市場利率真的是信貸可獲得性和成本的關鍵因素嗎?從中國和美國的經驗來看,信貸的可獲得性,尤其是住房按揭貸款,主要與國家信貸政策、資金環境和金融機構的競爭格局相關,而與市場利率高低關系不大,更別說一只貨幣基金的影響了。

以中國為例,2008年底,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國家出臺了住房按揭貸款利率最低7折的優惠政策,并鼓勵商業銀行發放住房按揭貸款。2009年和2010年,中國住房按揭貸款出現了快速增長,而同期貨幣市場基金規模卻基本維持在1000億~2000億元左右的水平波動,二者并沒有表現出較大關聯。

2004~2007年,受美國房地產市場繁榮的刺激,商業銀行和貸款機構大量發放住房按揭貸款。與此同時,美聯儲不斷收緊貨幣政策,導致市場利率攀升。但即使市場利率很高,也很難阻止商業銀行的放貸沖動。

所以,從中國和美國的例子都可以看出,信貸的可獲得性和成本,與貨幣市場基金的關系不大。認為余額寶會推高市場利率水平,進而提高包括住房按揭貸款在內的貸款成本,使得廣大居民更加難以獲得和承受住房按揭貸款,這顯然是多慮了。

最后,我們看到有專家說,余額寶和背后對接的貨幣基金把2%的收益放入自己兜里。這個數字就更加不知道從何而來了。余額寶背后對接的是天弘基金的增利寶貨幣基金,增利寶是目前市場上綜合費率最低的基金之一,管理費率為0.3%,托管費率是0.08%,銷售服務費是0.25%,三者相加只有0.63%,除此之外再無任何費用了。說余額寶是“吸血鬼”,真是天大的冤枉。 (本文有刪節)

熊錦秋:提醒貨幣基金風險恰當其時

◎熊錦秋(資深經濟工作者)

目前,國內貨幣基金規模將過萬億。大眾證券報稱,2月21日證監會召集貨幣基金規模居前的十余家基金公司一把手開會,專門提醒風險。筆者認為,貨幣基金規模迅速膨脹主要是因為余額寶類互聯網基金規模迅速擴大,風險應主要是互聯網基金風險,而此時提示風險真是恰當其時。

余額寶們的實質就是貨幣基金。目前余額寶90%以上的資產投資了銀行的協議存款,其中相當部分的協議期限不超過一個月。也即余額寶們做的工作其實很簡單,通過互聯網,將從客戶手中的零錢歸集起來整存至銀行短期協議存款,由此投資者從原來在銀行享受的活期利息,轉變為現在享受協議存款利息。

協議存款起存金額較大,利率、期限、結息付息方式、違約處罰標準等由雙方商定。貨幣基金投資協議存款的收益率主要參考指標是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當然還要看各銀行的資金需求,如果資金需求量大,協議存款利率可能比Shibor利率要高。另外,協議存款可提前支取,有些產品投資者若提前支取,最多只能獲取同期銀行的定期存款利率;但對于貨幣基金投資協議存款,銀監會和證監會給予“政策優惠”,規定貨幣基金若提前支取可不罰息,利率損失由銀行承擔,顯然這并非市場化協議。

正因為此,貨幣基金由此產生第一大風險。互聯網基金規模不可能單向擴大,總有一天會向下走,一旦大量協議存款需要提前支取,且不罰息,銀行或許難以承受,這對銀行來說多少也有點不公平,由此目前“提前支取不罰息”政策優惠隨時可能叫停,互聯網基金高收益也將成為無源之水。

互聯網基金的第二大風險是市場風險。前期由于資金緊張,互聯網基金敢于向銀行要價,但隨著資金短缺現象逐漸改善,加上互聯網基金規模越來越大,甚至供給方還產生相互競爭,由此資金供求與需求的市場關系也在悄然發生變化,這將導致協議存款利率的下行。

互聯網基金的第三大風險是基金銷售可能存在虛假宣傳。互聯網基金可以投資協議存款,基金市場中的其他貨幣基金同樣可以做,但為何其他貨幣基金不受投資者待見,唯獨互聯網基金獨自繁榮?不可否認,其中一個原因是互聯網平臺拓寬了投資者范圍,但最主要的還是互聯網基金的營銷對投資者的吸引力巨大。有的互聯網基金因不當宣傳和違規銷售,甚至被證監部門責令限期整改。到時基金真要達不到前期宣傳的高收益率,雖然少數基金的相關主體會為此自掏腰包補足,但有些基金由于規模龐大,有關主體就是傾家蕩產也恐怕難以履行承諾。

互聯網基金的第四大風險是道德風險。貨幣基金的基金管理者主要受《基金法》等法律約束,但目前法律賦予投資者對基金管理者的約束權利還太小。而且,互聯網基金相比其他貨幣基金,其中的市場主體和環節或許還更多一點。

周子勛:央行有效監管“影子銀行”任重道遠

◎周子勛(資深財經評論員)

2月22日至23日,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在澳大利亞悉尼舉行。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簡要介紹當前中國經濟金融形勢時強調,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經濟運行中存在的風險,參照和學習國際經驗教訓,對“影子銀行”實行有效監管。中國“影子銀行”總體規模不大,但近期增長較快,我們正謹慎應對。

應當承認,中國的確面臨著影子銀行體系帶來的風險,因此監管層才會嚴加治理與整肅。目前,M2/GDP超過了180%,這意味著中國大量的貨幣并沒有得到有效利用。

考慮到金融市場的特殊性,金融改革沒有頂層設計是不可想象的,間接融資和直接融資市場體系建設都需要整體破局。可以看到,在金融脫媒加速的當前,央行已經將社會融資規模作為一項比新增貸款更為全面的貨幣政策中介指標,將在構建更加現代化的貨幣政策調控體系中,扮演關鍵的角色。央行2月20日公布了地區社會融資規模統計數據,這是央行自2011年公布社會融資規模統計數據后,在相關工作上作出的進一步創新。

實際上,社會融資規模統計還有很多可以完善的空間。2013年7月,央行副行長潘功勝也坦言,目前社會融資規模低估了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融資的總量。金融市場交易模式的改變,金融交易鏈條的拉長,對社會融資規模的數字產生很大影響;而新金融的發展,降低了貨幣供應量的可監測性,對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和利率市場化的推進都產生較大影響。目前來看,這樣的問題仍未解決。

之所以稱問題沒有解決,主要因為社會融資規模沒有將“影子銀行”納入到統計之中。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國際投資室主任張明指出,2014年中國在復雜宏觀經濟形勢之下,政府在金融政策的選擇上面臨諸多兩難。“兩難”之一,體現在影子銀行體系擠泡沫、去杠桿與防范金融危機爆發三者之間的取舍;之二,中國央行維持較高利率水平,而更高的國際國內利率差可能引發更大規模短期資本流入;之三,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與國內影子銀行體系去杠桿之間,可能存在聯系與效應疊加。在眾多的“兩難”選擇之間,中國政府無論實施哪一項政策,都會面臨較大的風險與阻力。

因此,下一階段監管層的重點應該是加快消除價格扭曲與加快應對金融脆弱性。在這一過程完成之前,維持資本賬戶的適當管制是不可或缺的前提條件。

據國務院“107號文”,央行負責各類社會融資活動的統計匯總,建立“影子銀行”專項統計,這意味著摸底“影子銀行”的重任落在了央行肩上。從各方面看,進一步充實社會融資規模統計,是厘清“影子銀行”規模的最好辦法,這項工作看起來依然任重道遠。加強透明度,應當成為治理相關風險的重要一環。因為減少不確定性可以更好地引導市場預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日韩国产欧美亚洲v片 | 你懂的网站亚洲欧美另类在线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网蜜芽 | 亚洲免费青草视频在线 | 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午夜福利91社区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