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2014-02-19 08:47:35
自2007年10月15日以來,大盤從6124.04點下跌至2008年10月28日的1664.93點,再反彈至3478.01點后再下跌至2013年6月25日的1849.65點。目前,市場利空調整已經得到宣泄和完全體現,上升趨勢已經顯現:
1。從2009年8月份開始的下跌調整至今已接近5年,周期應為5年,基本已經達到;2。上證指數和滬深300指數波浪下跌調整為9大浪,已經完整延長衰竭,這可從滬深300指數季K線圖中找到依據,下跌3大浪未延長且因為小于1大浪,從波浪理論技術上確證下跌已經衰竭;3。歷史規律:中國股市每年年底走勢一般與上一年行情相反,這意味著2014年大盤走勢將呈現出一個尋底、筑底上升的過程。
上市公司價值分析可以確定投資的風險和收益所在。2013年6月25日滬指跌至1849點時,滬深兩市跌破每股凈資產的股票達到215只,占整個可交易股票總數的10.8%,與2005年6月6日滬指跌至998點時,情形十分接近。同時,這兩個時點的市場靜態平均市盈率分別為16.6倍(2005年6月6日)和9.75倍(2013年6月25日)。而2014年1月20日下跌至1984點時,滬市平均市盈率也僅為10.05倍,2014年2月10日滬深兩市的動態平均市盈率僅為7.78倍,這遠遠低于從2005年6月6日開始的那一輪大熊市的平均市盈率水平。據統計,滬指跌至2013年6月25日的1849點和2014年1月20日跌至1984點時,滬市的整體平均靜態市凈率為2.05倍,而2008年A股的整體平均動態市凈率則為1.89倍。分紅率對比:2005年大熊市兩市平均分紅率不足1.58%,而2008年至2009年按加權模擬測算,滬深300指數成份股公司分紅率在1.9%—2.3%之間。這一數據遠高于2005年大熊市的分紅率。所以,綜合市盈率、市凈率、分紅率的三大指標分析,A股后市再創新低的可能性已不大,等待的將是股市的整固底部、修復指標后的企穩和盤升。
上證指數從2005年6月6日的998.23點至2014年1月20日的1984.82點,上證指數底部低點每7年左右增長一倍,從而計算推論出,1984點是中國股市歷史上最大的第三個大底部長周期的回撤區域。
盡管波及到中國實體經濟的世界金融危機還可能深化延續一段時間,但證券市場提前5個月至10個月見底的“股市經濟晴雨表”規律,將可能昭示中國股市的春天即將到來,經濟觸底后的中國新一輪經濟運行周期即將開始,新一輪中國股市牛市周期也將初步展開。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