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2-12 01:11:27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朱丹丹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朱丹丹 發自北京
保險版余額寶的問世再次引發高度關注,截至昨日(2月11日)19時,預約人數已超過160萬。值得注意的是,該款產品的說明文字卻一變再變,由承諾“保本保底”到“本金保障”再到有注解的“保本保底”,可謂“一波三折”。
當爭奇斗艷的各種“寶”開始嘗試對接相對非標準化、非簡單化的金融產品時,這樣的尷尬或許并非偶然。
支付寶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開始介紹“保本保底”時,很多投資者誤以為保7%的收益率,實際上并不是。此后業務人員進行了及時調整。
據了解,該產品對應的保險產品名稱為“匯贏一號”元宵特供版。珠江人壽內部人士告訴記者,該款產品在一年期內如果終止合同,則要收取3%的退保費。
昨日還有消息稱,騰訊與銀行基金合推的定期理財產品 “定投寶”也將于2月14日發行。
產品說明3天之內再變
保險版余額寶推出后,吸引了眾多投資者的預約和業內人士的關注。而就在短短3天時間里,這款產品的說明卻是一變再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最初支付寶預約頁面介紹該款產品時,稱“持續一整年定期高收益”、“約等于活期收益20倍”、“保本保底”。2月10日下午則將“保本保底”改為“本金保障”。2月11日早上又將 “本金保障”改回“保本保底”,不過四字之后加了“*”號,后面備注稱保本保底指保投資本金安全,保最低2.5%年化收益率。
針對說明一變再變,支付寶一位工作人員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最初介紹“保本保底”之后,發現許多投資誤以為是保7%的收益率,于是業務人員就做了及時的調整。改為“本金保障”后,又漏掉了保險產品保2.5%的收益率;最后改為“保本保底”加注釋才更為準確與清楚。
值得注意的是,這款產品類型是萬能險產品,那么會不會收取手續費和退保費呢?“我們這邊還不是很了解,具體還是要等到發售那天詳細的產品介紹出來。”上述支付寶人士指出。
珠江人壽的一位內部人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這款產品在一年期內如果合同終止是會收取3%的退保費的,一年之后則不用。
東莞銀行金融市場分析師陳龍指出,“萬能險是一種既有保障又有儲蓄功能的保險。通常來說,客戶交完保費后,保險公司扣除初始費用后,資金進入價值賬戶做投資,因為要有保障,所以還會從價值賬戶扣除相應的保障成本,過了保單簽收后的猶豫期就可以部分領取。”
記者查閱珠江人壽官網,其“匯贏1號”的說明稱“零初始費用,零管理費用,零保障費用,提取費用一年后即為零”。
金融創新存風險
去年以來,對接貨幣基金的各種寶大受追捧。余額寶上述保險版產品說明一變再變,似乎也說明類似的互聯網理財模式并非無所不能。
君德財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師袁建明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互聯網理財產品也有不足:一是投向比較單一,原來主要是貨幣基金,實際上會影響它收益率的因素是有限的,過去一、兩年一般的貨幣基金收益率都在4%~5%之間;二是互聯網理財是在互聯網上購買,互聯網安全性存在一定的風險 (比如賬戶密碼等);三是為了方便投資者購買,互聯網理財產品風險提示有一定的簡化的 (比如購買時不會有詳細的解釋);四是投資者對產品的投向,實際上并不是很明白,投資標的信息不透明。
袁建明認為,投資者一定要對產品的管理人的實力、資產管理、產品管理的能要有一定的了解與判斷和了解清楚投資標的,否則對投資者非常不利。
“互聯網理財的不足,既是它的缺點也是它的優點,正是因為缺乏監管,所以其創新速度很快,但也正是因為缺乏監管,其存在很多非標準化的、灰色的操作,成為影子銀行快速發展的另一個區域。”陳龍指出。
陳龍進一步指出,金融創新總是有風險伴隨的,可以說,失去了風險,金融創新也就沒有了動力。所以,對于監管層來說,不是出臺某種限制性的監管政策來打壓互聯網金融,這樣不僅可能扼殺正在快速發展的創新業務,并且,監管與創新的博弈也可能會進一步推高風險水平。正確的做法應該是,通過完善的基礎制度和投資者教育,使市場形成風險自擔的投資文化,讓市場的自我發展和自我競爭形成優勝劣汰的良性環境。
騰訊“定投寶”加入戰團
繼支付寶宣布將于2月14日發售余額寶用戶專享2期之后,騰訊與銀河基金合作推出的“定投寶”也將于同日發行。
據稱,定投寶是“銀河定投寶中證騰安價值100指數型發起式證券投資基金”簡稱,是銀河基金公司推出的跟蹤中證騰安價值100指數的基金產品,該基金已于今年1月份獲批。
“本周央行可能不會進行逆回購,加上國庫定存到期,本周市場凈回籠4800億元,而加大2月17日的存款準備金補繳,預計市場總共至少抽走5500億元的資金。因此,2月14日~17日的市場資金面緊張的可能性很大;同時,隨著下周月末因素開始主導資金面,疊加流動性走緊的可能性很大。選擇在這個時間內發售可以說是短期內投資的最佳窗口。”陳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至于緣何瞄準定期理財產品?陳龍指出,因為定期理財產品可以避免市場的估值壓力和流動性管理的壓力,可以在產品投資前有相對自由的操作空間,從而能夠在較早時期內鎖定投資收益,達到產品預期的收益目標。
袁建明認為,原來余額寶等互聯網理財產品均是“T+0”的形式,實際上是貨幣基金,真正收益有限。如果資金面寬松的話,貨幣基金4%或5%的收益率都不一定維持得了。為了提高產品收益率,肯定是需要一定的鎖定期,多元化投向以獲得較高的收益。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