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13 01:22:51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陸慧婧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陸慧婧 發自上海
今年正式實施的企業年金個人所得稅遞延納稅優惠政策,正在擾動年金市場。
身處前端的養老保險機構人士已經感受到政策帶來的變化,“很多企業感興趣,不過礙于政策細節仍未落地,以及稅延基數上限,企業年金的進程及增量仍需時間檢驗。”北京一些保險機構人士表示。
不過,年金運作多年難以盈利的狀況,改變也在悄然發生。去年4月,企業年金投資范圍進一步放開,基金公司也在試圖從產品競爭力上,改變目前被動的局面。
遞延稅起航
“企業年金新規出臺之后,人社部召集了受托人、賬戶管理人及投資管理人開了兩次會,基金業協會也組織過會議,大家現在的觀點就是新規實施之后,能否設置一個緩沖期,等待具體操作細節出臺。”北京某基金公司企業年金負責人表示,“2013年末,深圳地稅出臺了一份《深圳地稅解答企業年金遞延納稅政策12個問題》文件,規定了方案實施細則,但目前國稅總局和人社部層面的細則仍未落實。”
處于前端的保險公司已經感受到了市場的變化。“企業年金方案流程較長,目前潛在客戶中,新老企業都有。”一位保險公司年金受托管理部人士透露,因為遞延稅僅對年金的個人繳費部分暫緩繳納,企業部分并沒有更多的利好,這次針對遞延稅的市場推廣,老企業集中于提升個人繳費部分,對于新進入的企業,在年金方案的設計上,側重于個人繳費占大頭。
“企業年金的存量可能會增加一些,之前的企業年金方案里,個人繳費都是象征性的,最多也只有2%的比例,現在個人繳費部分已經明確可以稅前扣除,企業以及受托人都想提升這部分資金。”上述基金公司人士稱。
相關機構也指出了目前年金政策的局限性。“稅延基數不超過當地職工社會平均工資3倍的限制,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高收入者參與的積極性。”另一位保險公司人士表示。
2013年12月6日,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稅務總局聯合發布了《關于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個人所得稅有關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我國將從2014年1月1日起,實施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個人所得稅遞延納稅優惠政策,從而推進我國補充養老保險制度的建設。根據《通知》,在年金繳費環節和年金基金投資收益環節暫不征收個人所得稅,將納稅義務遞延到個人實際領取年金的環節,也稱EET模式 (E代表免稅,T代表征稅)。EET模式是西方發達國家對企業年金普遍采用的一種稅收優惠模式。新政的實施,不僅意味著企業年金優惠范圍擴大,也被市場視作在為中國版“401K”計劃探路。
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三季度末,全國有6.15萬企業建立企業年金,參加職工人數2002.25萬,企業年金基金規模5793.87億元。相比二季度末增加7.9%。
平均投資收益偏低
企業年金稅納優惠政策實施,不過,年金的參與機構強調更多的卻是甲乙方地位懸殊、管理費比例偏低等問題。
“企業年金現在的問題是受托人、賬戶管理人、投資管理人都不賺錢。”上海基金公司一位機構部人士稱。目前,企業年金運作中涉及受托人、賬戶管理人、托管人、投資管理人四大角色,其中,銀行壟斷托管人市場,在受托人市場,保險公司占據70%市場份額,投資管理人環節,基金公司及保險公司幾乎平分秋色。
“規模偏小的企業,若是采用企業年金單一計劃,維護成本太高,管理人爭相追逐大型央企,壓低了作為乙方的管理人的議價能力。”上述基金公司人士稱,盡管此前簽署的《企業年金基金管理行業自律公約》規定了年金管理費下限,但這只是維持了年金協議上的價格,企業會通過財務顧問費等各種方式從管理人方獲得管理費的返還。
據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目前,基金公司企業年金的規模成本線普遍在300億元左右,保險公司考慮到網點及人員配置,1000億元以上的管理規模仍難言盈利。
事實上,企業年金“賠本賺吆喝”的現狀,也有投資管理人層面的原因,企業年金平均投資收益偏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管理人的議價能力。
2013年4月,企業年金投資范圍松綁,基金公司在企業年金投資管理上也能一展拳腳。“傳統的股票債券投資,估值隨市場波動,與企業年金需要的穩定投資收益特性并不匹配。”北京一位大型基金公司企業年金負責人稱,2013年企業年金投資放開之后,公司設計了一系列標的物為股權質押、定向增發的專戶分級產品,優先級由公司的年金產品認購,提升了年金產品的競爭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