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4-01-06 08:38:38
⊙記者施浩黃世瑾○編輯吳正懿
從獲得批文到密集路演,新股發行的每一小步,都牽動著市場的神經。在新股發行改革的背景下,此前“默默無聞”的路演環節,在媒體鎂光燈的照射下顯得神秘而狂熱。
改變的確在發生。“參會者身份驗證特別嚴,發行人談到經營狀況時非常保守,”參加路演的機構人士對上證報記者說,最大的感受是,網下發行從以前的買方市場一下變成了賣方市場,“現在是機構求著公司了。”
不過,多位機構人士指出,新股發行的火爆場面并不會長時間持續,一旦新股發行常態化,博弈格局又將生變。
火爆的路演
“我們期待與各位見面已經快三年了。”1月2日,新寶股份(002705)董秘楊芳欣的路演開場白廣為流傳。不過,IPO停擺帶來的煎熬,立刻消弭于機構的熱情之中。當天,100多名投資者涌入新寶股份路演會場。
首批招股公司的路演,幾乎都呈現一派熱鬧的景象,部分投資者只能站著聽完路演。
“一般來說,路演會選擇北京、上海和深圳三地,時間一般安排在上午,中午會安排午餐,可以跟一些重點機構有更多交流。”另一家招股公司主承銷商說。
也有例外。比如,良信電器(002706)就僅在上海安排了一場路演。“即便只選擇一地路演,發行人及中介機構也會趕赴另外兩地,與當地機構進行一對一的溝通。”該人士說,由于時間和行程非常緊湊,發行人一般會兵分兩路,分別由公司董秘和財務總監帶隊推介。
盡管路演的地點、時間及流程與此前基本一致,但變化也有不少。“監管部門有要求,對身份驗證比較嚴,只允許有預約的投資者進場,未預約的投資者及媒體等都不能進入。”某公司高管對記者坦言。
一位機構人士對記者表示,由于未能提前和券商做好預約工作,他未能進入主會場。這與之前不少公司以禮相送招攬機構參會的情況相比,可謂云泥之別。
在路演現場,發行人的口風也變了。“之前公司在談及經營、財務情況時一般都往光明的方向去說,但現在說得非常保守。”參加楚天科技(300358)的機構投資者說。
詢價環節的變化也很大。根據最新的網下配售規則,參與初步詢價的投資者,應向交易所申請獲得網下申購電子平臺CA證書,安裝交易端軟件方可登錄申購平臺。投資者報價、查詢均須通過該平臺進行,通過該平臺以外方式進行報價視作無效。
記者了解到,各大券商手里首批CA證書成為稀缺品。“我們內部對投資者的資格會根據席位情況、基金性質等條件進行一定的篩選,肯定存在部分有實力的投資者拿不到證書的情況。”中信證券(600030)內部人士說。
值得一提的是,前述保薦人還向記者透露,在詢價確定發行價格后需給監管部門過目,獲許可后再刊登發行公告。
博弈格局驟變
機構的熱情不難理解——一年多的壓抑之后,“打新”沖動怦然釋放。
不少機構擺出“舍我其誰”的架勢,兵分多路參加路演準備大干一場。一位大型券商的部門經理向記者透露,一些機構客戶甚至希望自愿增加一年限售期以求在配售中獲得傾斜。
“他們是把這個當成定增項目來做了,畢竟現在有大批限售股東陪著,而且公司質地已經經過好幾輪財務核查,在新的發行體制下價格應該也不會太離譜,所以他們覺得這個肯定比定增要好。”該券商人士說。
不少參會人士甚至表示,公司路演說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獲得配額。
可是,僧多粥少。“人太多,太火爆,估計很難拿到好的價格,所以這一批我們可能暫時先放棄。”一位大型公募基金的基金經理對記者說。
“我們內部進行過測算,國內80多家基金公司,每家基金公司旗下有數十只產品均可獨立參與網下申購,加上一些具有CA資格的陽光私募和旗下產品,估計可以網下打新的公私募產品超過3000家,最后能拿到份額的可能就幾十家,從這個角度看,網下打新的成功率其實并不樂觀,簡直和以前的網上申購有一拼。”中信證券一位內部人士告訴記者。
“預計首批公司發行申購火爆,承銷商不擔心發不出去,機構一下子變弱勢了。”一基金經理說,不過,公司現在對發行價的態度也比以前糾結,一方面當然希望發的好一點,這在以前沒什么限制,但現在發的太高會影響到后續的解禁等一系列問題,所以心態上有些矛盾,博弈難免。
不過,對于機構蜂擁追逐新股的場面,也有機構人士明確表示“不感冒”,“尤其是在老股配售機制下,新進場的機構股東沒法和已經部分套現的老股東相提并論。”
熱度恐難延續
在IPO開閘的背景下,首批新股路演獲得熱捧可以理解。不過,這多少與中國資本市場參與者對新股的偏好有關。
一旦新股發行常態化,這樣的火爆將難以維系。“按照目前的發行節奏,路演熱度也許會持續到五六月份,但新股太多了市場也受不了。”一位市場人士笑稱,“到時候大盤不好,大家又要怪罪IPO重啟。”
另一方面,盡管過會企業的發行窗口期被延長至一年,但企業依然會選擇盡快發行,期待中的市場自我調節可能并不明顯。上述人士說:“發行時機很難選擇,發行人、保薦機構都會想盡辦法,越快發行越好,夜長夢多啊!”
隨著過會企業陸續啟動招股,“新鮮出爐”的自主配售制度也值得關注。記者統計發現,將今日公布招股書的欣泰電氣等11家公司囊括在內,目前僅有中金等7家主承銷商選擇了自主配售。“或許是考慮到自主配售存在私相授受、利益輸送的嫌疑,所以不少券商為避免麻煩,主動放棄了自主配售。”一位保薦人坦言。
也有市場人士認為,主承銷商慎用自主配售的另一原因,或許也是意識到首批新股發行火爆并不可持續,“萬一因此冷落了其他機構,以后的項目推介可能受影響,到時候得不償失。”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