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31 01:13:21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張業軍 發自廣州、深圳
每經記者 張業軍 發自廣州、深圳
無論是深圳華強北,還是北京的中關村,抑或廣州的太平洋、百腦匯,作為國內一線城市中以IT數碼產品而聞名的成熟商圈,在2003年到2010年期間,人氣一直有升無減,一大批商戶憑著2米柜臺日進斗金。
然而,隨著淘寶、京東、蘇寧易購等電子商務網站近年來的迅猛發展,以及隨之帶來的消費習慣轉變,這些曾經風光一時的“電子第一街”,正在遭遇轉型困境。
兩種驅動力在瓦解IT賣場。一方面,桌面產品PC機大勢已去,移動互聯終端的崛起讓智能手機產業迅速上升,目前絕大多數PC及配件廠商面臨業務下滑甚至陷入生存困境;另一方面,電子商務讓實體店消費轉為網購,嚴重沖擊了傳統的電子賣場業態模式。
作為傳統渠道商的電子商城,原本更有資源從事電子商務轉型,然而,一直以來,并無實現電商轉型的成功案例。
PC大勢已去
2013年10月24日,雷柏科技董事長曾浩在第三季度公報上表示,受前三季度國內一線城市電腦城衰退及傳統PC市場需求疲軟等因素影響,預計2013年公司業績仍會出現下滑。
作為國內銷量領先的PC鼠標和鍵盤廠商,雷柏科技前三季度主營銷售收入約2.97億元,同比下降了11.69%,利潤3360余萬元,同比大降43.47%。存貨較期初增加45.87%。
資料顯示,雷柏的鼠標、鍵盤在國內九成電腦城內都有銷售,因此其產品的銷售狀況,很大程度上能反映國內電腦城活得好不好。業內人士認為,雷柏科技作為典型的PC配件商,其所面臨的困境,也是成百上千家電腦城共同面臨的困境。
11月19日,Gartner分析師崔西·蔡(TracyTsai)表示,在經歷了較長時間的兩位數降幅后,全球PC出貨量下滑的趨勢即將觸底。
崔西·蔡預計,2013年第四季度全球PC出貨量同比將下滑3%,而第三季度的降幅為8.6%。自從平板電腦和移動設備崛起后,PC廠商就面臨著出貨量下滑的尷尬。
來自著名IT市場分析師約翰·多諾萬的最新報告指出,2013年全球PC出貨量還會下跌10%至3.15億臺,2014年還將下跌5%至3億臺。
陳老板的網店
在廣州太平洋電腦城一間15平方米的小店鋪里,陳先生已經在這里堅守了10年。陳先生所經營的耳機店在廣州天河崗頂的IT賣場商圈屬于小眾化商品。
2003年,陳先生在太平洋電腦城一期二樓租下了一個柜臺,開始銷售耳機,“那真是金子一般的年月。”說起當時的情景,陳先生難掩懷念之情,“2003~2005年的時候是生意最好做的時候,每個月的營業收入都能達到4000~5000元。”
到了2008年,電腦城里不少商戶都開始開淘寶店,當年11月,陳先生也跟風在注冊了一家網店。不過,網店并沒有給陳先生帶來直接利益,相反,商戶們在網上比拼價格,最后大家都無利可圖。
彼時,零售業尚未受到電子商務的沖擊,每個周末來太平洋電腦城購物的人還絡繹不絕。于是,在2009年,陳先生關掉了網店。
陳先生的這家耳機實體店,合伙人有3個,沒有雇傭人工,客戶也以多年積累下來的老客戶為主。因為經營有道,加上耳機的銷售重于售前的體驗——試聽,因此陳先生還算沒有煩惱。
但是后來,來自電商的沖擊逐漸無法避開,很多產品線受到波及。陳先生表示,電商渠道做大后,通過大批量采購,實現了單價極低的競爭優勢。短短兩三年,就將一些標準化產品的市場吞噬殆盡。
自己做電商不如傳統店有利可圖,而等到他人將電商做得風生水起后再去做電商,則更加沒有機會,這便是許多傳統實體店面臨的盈利悖論。
網購人群年齡漸長
關于實體店與網店的成本對比,陳先生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在太平洋電腦城一期的這家店鋪,每個月成本15000元,這15000元包括了鋪租、電費、管理費、空調費、通訊費,外加一個人的人工。
而開一家網店,以每人每月3000元的薪水來算,雇1個人,加上水電,在郊區的房租,每月的成本不足6000元。
最重要的是,網店不用交稅,實體店的稅收則包括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等,是一筆很大的支出。
相比網店的低成本,京東、蘇寧易購這樣的電子商務巨頭的成本相對要高許多,但對于實體店而言,成本依然很低。陳先生說,同樣品牌同樣型號的IT數碼產品,京東上的價格比實體店要便宜400元,究其原因,在于京東的資金雄厚得多,同樣的產品,小商戶的月銷量不過幾百臺,而京東可以上萬。
因此,京東可以從廠商那兒拿到更便宜的進貨價,雖然需要交稅,但相對賣場內的商戶來說,成本依然要低。
相比蘇寧和國美這樣的3C大賣場,國內電腦城幾乎千篇一律地由中小商戶組成,沒有集采能力,無法形成平臺優勢。
正是從2010年起,各大電子商務網站開始走向大舉擴張之路。以京東商城為例,艾瑞咨詢提供的數據顯示,從2010年到2012年短短兩年間,京東商城的銷售額分別為102億元、210億元、660億元。2011~2012年一年間,其年增長率超過113.6%。
電子商務企業的擴張帶來的是消費習慣的轉變。根據CNIT-Research(中國IT研究中心)的統計,截至2012年底,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近2.5億人,網絡購物人數占網民人數41%,較2011年的35.7%提升了4.4個百分點,其中25~30歲的網絡購物用戶最多,19~30歲之間的網購用戶占總數一半以上,達到56%。31~35歲的網購用戶占比17%,35~40歲的占12%,40歲以上的占11%。
CNIT-Research認為,31歲以上網購用戶占比達到40%,說明大齡段網購用戶在年輕網購用戶的帶領下,在總網購人數中的占比已有大幅提升。而當這種消費習慣養成以后,實體店作為一種銷售渠道的本質,必然面臨被全面代替的命運。(文韜對本文亦有貢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