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9號文”引弓待發 降杠桿劍指銀行負債

2013-12-29 22:57:16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朱丹丹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朱丹丹 發自北京

近期,市場資金面又現緊張跡象,《商業銀行同業融資管理辦法》(業界稱為“9號文”)即將出臺的消息亦反復在業界流傳,而這背后實際上是金融機構對監管層降杠桿的預期。

不過,東莞銀行金融市場分析師陳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現在杠桿在地方融資平臺和房地產兩個利率不敏感的資金需求方影響下,難以有效下降,即使“9號文”出來,也只能是像“8號文”那樣出現短暫性的影響。

那么,監管層在“9號文”之外,還可能采取哪些措施來降低銀行業乃至整個社會投資領域的杠桿?多位金融人士指出,降低政府和國有企業(銀行)的負債水平是去杠桿的核心,同時,監管部門應在監管理念上有所突破,放開存貸比限制和信貸規模控制。

降杠桿壓力大

央行數據顯示,10月、11月新增外匯占款持續高位,為銀行間市場提供了大量的流動性,但市場資金面仍顯饑渴。同時,11月末中國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14.2%,仍高于年初央行制定的13%的目標;新增信貸6246億元,也遠超預期。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保持穩中有緊的貨幣政策,對調整經濟結構是有利的,因為政府融資平臺都是低成本的資金,貨幣緊一點,這塊需求降下來,總量上就釋放出來了。其實,當前的問題是,到底該依靠增加增量來解決,還是依靠存量進行改革來解決。釋放貨幣出來,要與結構調整統籌起來考慮。

“由于地方政府的首要目標是發展經濟,它對于資金的需求是無底的,而依附于地方政府的房地產也是一樣的,從而導致全社會的杠桿不斷增加。”陳龍指出。據市場專業人士預計,目前中國地方債規模約15萬億~20萬億元;如此大規模的地方債務,無疑是目前高杠桿率存在重要因素。

限制銀行負債是關鍵

上海財經大學現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認為,監管層在“9號文”之外,降杠桿的主要措施是限制銀行負債。

“當前貨幣市場資金緊張,跟銀行同業業務規模比較大有關。但個人認為,監管機構也要反思監管政策:一是規模管制和存貸比是否有問題;二是在資本債占用的問題上銀行為什么不愿去買債,因為若去買信用債,資本金是按照百分之百計算;而銀行通過同業存放,資本占用只有20%多。”郭田勇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

近期有跡象表明,監管部門已將銀行去杠桿化提上日程,以使銀行風險顯性化并得到準確計量。

陳龍指出,“改變這一現狀的根本措施在于從根本上改變當前地方政府的GDP考核機制。地方政府的行政思維從當前的經濟發展思維當中脫離,地方融資平臺對于資金的需求才有可能得到遏制,房地產經濟也才有可能從根本上得到調控,其對高成本的資金需求也將得到有效遏制。進而也才可能從根本上降杠桿。”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日韩一区久久久久久 | 亚洲精品福利网站 | 亚洲欧美在线精品 | 久久久观看免费视频 | 一区二区免费国产在线观看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道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