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26 01:11:29
中國中冶公告稱,資產收益權轉讓有利于增加公司經營性現金流入。公司董秘辦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轉讓該項目對公司影響大小全看個人理解,轉讓對各方都有好處。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胡飛軍 發自廣州
每經記者 胡飛軍 發自廣州
近日,在完工率近90%之際,中國中冶將國內最大的BT項目、總投資126億元的珠海橫琴項目中的50億元資產收益權轉讓給建設銀行,“提前收回”相關應收款。
業內人士認為,中國中冶此前陷入南京“地王”之困,此次再次提前轉讓珠海橫琴項目收益權,可能與中國中冶當下資金較為緊張有關。
中國中冶公告稱,資產收益權轉讓有利于增加公司經營性現金流入。公司董秘辦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轉讓該項目對公司影響大小全看個人理解,轉讓對各方都有好處。
轉讓國內最大BT項目收益權/
珠海橫琴既是2009年國務院定下的國家戰略,又是當下粵港澳自貿區的熱點區域,還是包括中國神華、中海油和中鐵建等眾多央企扎堆搶灘之地。
然而,在項目完工率近90%之際,中國中冶將其2009年承建的珠海橫琴BT項目收益權以50億元轉讓給建設銀行,令市場不解。
12月24日,中國中冶披露公告稱,下屬公司珠海中冶基礎設施投資有限公司將其所享有的對珠海大橫琴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珠海大橫琴)的50億元的資產收益權,即珠海市橫琴區市政基礎設施BT項目合同項下根據BT項目已完成工程量審定的金額為50億元的應收BT工程回購款所有權以及其對應的投資收益、違約金,轉讓給建設銀行珠海市分行。
珠海大橫琴是珠海市為了建設和開發橫琴新區而成立的獨資公司。
“BT”指建設-移交,即由承包商承擔項目工程建設,并負責工程項目費用的融資,工程驗收合格后移交給項目業主,業主按協議向承包商分期支付工程建設費用、融資費用及項目收益。
公告顯示,該項目2010年3月28日啟動,目前總體完工率近90%;轉讓價款為50億元,定價依據為所轉讓的BT項目工程回購款的金額。
2009年8月,國務院通過了《橫琴總體發展規劃》,橫琴成為繼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之后第三個由國務院批準開發的國家級新區。
趁著這股東風,中國中冶于2009年10月29日與珠海大橫琴簽訂 《珠海市橫琴區市政基礎設施(BT)項目投資建設總體協議》,承建珠海橫琴市政基礎設施建設,該BT項目主要由市政道路及管網項目和海堤及環境工程項目兩部分組成。
中國中冶官網介紹了該項目開業的盛況:“12月16日上午10:30時,珠海橫琴新區掛牌暨市政基礎設施項目啟動儀式,這標志由中國中冶承建的國內最大的BT項目——橫琴新區市政基礎設施項目正式啟動…… ”
彼時,中國中冶稱,橫琴新區市政基礎設施項目投資建設是中國中冶繼A股、H股同時上市后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對集團實現資本向產業鏈上游轉移,提高資本運營效率,由生產經營者轉為投資開發者,由建筑產品建造服務提供者轉變為工程項目的擁有和轉讓者,實現企業運營模式轉型,提升企業整體實力有著極其重大意義。
2010年10月,中國中冶上述珠海橫琴BT項目獲得包括建設銀行、交通銀行等5家銀團提供的94.5億元貸款。
三季度應收款達530億元/
中國中冶將豐收在望的項目收益權轉手令人費解,據記者了解,這與其應收款高企,降低負債壓力有較大關系。
“外界猜疑的是,這個行為為什么會發生?這是公司內部的行為,其實這是好事”,中國中冶董秘辦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回應稱,通過上述轉讓,中國中冶不再要求珠海大橫琴還錢,由建設銀行先墊付,最后銀行直接找珠海大橫琴還錢。
“可能是中國中冶資金較為緊張,將應收款變現。”知名財務專家景小勇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稱。
這是中國中冶再一次出現項目前期豪擲攬下,隨后幾年“虎頭蛇尾”的情況。在今年7月,中國中冶一紙公告稱,旗下子公司的“下關濱江江邊路以西2號地塊(NO.2012G50)因故終止出讓程序”,讓中冶置業拿下的這個昔日“地王”,因資金之困再次成為焦點。
中國中冶稱,此次珠海橫琴BT項目資產收益權轉讓所得款項主要用于歸還銀行貸款,剩余款項用于BT項目后續工程建設。
“轉讓該項目對公司影響大小全看個人理解,做這個工程的成本和之前預期收益我也不知道,屬于商業機密。”中國中冶上述董秘辦人士對記者表示。
財報資料顯示,2012年中國中冶虧損金額達到69.5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虧損高達108億元。而在今年,中國中冶逐步實現了扭虧,但相關的應收款逐年攀升現象較為突出。
財報顯示,公司第三季度末應收款為530億元,較2012年末469億元增長13%,而2011年末應收款為435億元。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為-18億元,較年初的-10.6億元進一步惡化。截至三季報,公司總負債2852億元,總資產為3398億元,資產負債率為84%。
三季報顯示,長期應收款為337.6億元,較年初增長43.7%。中國中冶稱,主要是因為公司從事保障性住房、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BT業務根據合同約定收賬期限在一年以上的應收款增加。
“長期應收款較高,短期內收不回來,盡管大多數為BT項目,有政府兜底壞賬風險小,但這些錢被占用,需要公司付較多利息。”景小勇分析稱,中國中冶前三季度21億凈利潤,而330億元一年貸款利息就約20億元,吞噬利潤。
“資金緊張是個相對概念,我不好評價,總之年底轉讓對各方都有好處。”中國中冶董秘辦人士稱。
中國中冶在公告中稱,此次資產收益權轉讓,有利于增加公司經營性現金流入,減少應收賬款,降低帶息負債規模,降低回款風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