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23 01:25:48
劉明德 (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政治學博士)
日前,美聯儲公布將從2014年1月開始每月縮減100億美元購債規模,同時明確提出,即使在失業率達到6.5%的這一可能提高利息的臨界值之后,美聯儲仍不急于提高利率。
按照美聯儲說法,之所以縮減購債規模,主因是對于明年美國經濟和就業市場前景持樂觀態度。根據美國勞工部最新就業數據顯示:美國11月失業率降至近5年來7%的新低點,但這個數據含有一定的水分。10月份有93.2萬人放棄找工作,這也是失業率下降的原因。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讓美聯儲縮減購債規模?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目前做法無效,既然無效,那么只能放棄。什么是美聯儲真正想要達到卻遲遲無法達到的目標呢?美聯儲當前的貨幣政策有兩大目標:一為顯,一為隱。顯性目標就是藉由量化寬松引導美元貶值,從而提高美國產品競爭力,達到提振經濟,減少失業人口目標。隱性目標則是伯南克所謂結束QE的判斷標準不會局限于失業率水平,那么,所謂的實質性改善除了失業水平之外還有什么呢?筆者以為那就是逼迫人民幣大幅升值,借此打擊中國經濟。然而,美國自從2008年9月實施QE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從6.83升值到目前的6.07,但是,這樣的幅度美國不可能滿意,原因是中美兩國就匯率政策存在根本不同的取向,美國希望人民幣大幅升值。
但是,人民幣過快升值將會給中國經濟帶來災難性后果。其一是隨著美元貶值,人民幣升值,大量美元流入中國,推升中國房價、物價,會帶來嚴重通貨膨脹;其二是會造成新一輪房價上漲,造成一般人更買不起房。其三是資產泡沫化,美元貶值還能促使石油、貴金屬、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將通貨膨脹輸出到中國,形成中國的資產泡沫化,借此打擊中國經濟進而打擊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其四是當整體資產價格普遍高漲之后,美國還能利用握在手中的資本市場通過金融交易形成高位暴跌,獲取暴利再次造成全球金融危機,維持美元作為世界儲備貨幣的霸主地位。
然而事與愿違,美聯儲雖然實施了三輪量化寬松,仍無法逼迫人民幣大幅升值,既然這么做達不到目標,那么,繼續如此規模的購債就失去意義。因此,美聯儲將在2014年持續縮減購債規模,但低利率政策還不會改變。
對中國而言,經濟能否穩健發展很大程度取決于人民幣匯率是否在合理區間運行。如果央行對人民幣匯率不加干預,等于縱容美國通過QE對人民幣匯率間接操縱,進而綁架中國經濟。國民經濟一旦受到損害,最終為經濟損失埋單的還是普通的中國民眾。因此,中國人民銀行應該通過相應政策措施維持人民幣匯率穩定,進而調節國內經濟,促進經濟正常有序增長。為此,筆者建議以下可行做法:
第一,通過外匯管制的行政手段,控制熱錢流入炒作人民幣標的資產,尤其應打壓房地產價格,進而維持國內整體物價穩定。第二,反其道而行之,不讓美元過分貶值,持續買進美國國債、擴大對美貿易進口,擴大美國人才的引進與回流和知識產權的購買。第三,通過資本市場金融交易,維持國際大宗商品的價格回落或平穩,進而維持美元強勢。在此階段,只有強勢的美元,才能減少中國外匯儲備因美元貶值所造成的損失,才是最有利于中國的經濟發展,最有利于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