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18 01:01:24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李彪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李彪 發自北京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后,備受關注的戶籍制度改革日漸提速。
12月17日,公安部副部長黃明接受了新華社有關戶籍制度改革的訪問,就加快戶籍制度改革的重點和難點、路線圖、時間表等問題作出解答。
黃明指出,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要求,公安部會同國家發改委等12個部門組成工作班子,在廣泛深入調查研究和總結各地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具體的政策措施,形成了《關于加快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并由6個部門負責同志帶隊組成工作組,分赴東中西部部分省區市聽取意見。
同時,在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必須把握的重要原則方面,黃明強調,要堅持以人為本,充分尊重群眾自主定居的意愿,群眾要不要進城、進哪個城、何時進城,都要讓群眾自主選擇,不能把農業轉移人口“拉進城”、“被落戶”。
居所和職業為戶口遷移基本條件/
對于加快戶籍制度改革的具體路線圖和時間表,黃明指出,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制,合理確定大城市落戶條件,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這為加快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明確了路徑和要求。
黃明透露,目前由6個部門負責同志帶隊組成工作組,分赴東中西部部分省區市聽取意見。正在根據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精神和各地意見對《意見》稿作進一步修改完善。
他表示,總的考慮是,整個戶籍制度改革工作要遵循規律、因勢利導、統籌配套、有序推進,確保取得好的效果。待報中央審批和部署后,會同有關部門抓好組織實施,由各地因地制宜研究制定差別化的落戶政策和實施方案。
黃明強調,加快戶籍制度改革的進程,要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與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相一致。具體到戶籍制度本身,到2020年,要基本形成以合法穩定住所和合法穩定職業為戶口遷移基本條件、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為基本形式,城鄉統一、以人為本、科學高效、規范有序的新型戶籍制度。
“建立新型戶籍制度,能夠打破城鄉之間、城市之間、地區之間的分割,按照居住地、流入地給予戶籍待遇,取消城鄉戶口的差別,實際上是為了加快城鎮化發展的需要。”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胡星斗說。
國家需出臺社保等總體方案/
黃明指出,加快戶籍制度改革,重點是要通過調整完善戶口遷移政策,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實現市民化,主要任務是解決已經轉移到城鎮就業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問題,穩步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水平,穩步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
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必須把握一些重要原則。
黃明表示,一要尊重意愿。要堅持以人為本,充分尊重群眾自主定居的意愿,群眾要不要進城、進哪個城、何時進城,都要讓群眾自主選擇,不能把農業轉移人口“拉進城”、“被落戶”。要逐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切實保障農業轉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的合法權益。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專家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解決“被落戶”的問題,需要國家拿出涉及社會保障、社會待遇等的總體方案,解決小城市的某些資源不足的問題。
同時,黃明指出要分類實施。國家層面作出政策安排、明確總體要求,由各地根據不同地區資源環境綜合承載能力和發展潛力,因地制宜制定具體辦法,并向全社會公布,讓農業轉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了解不同城市的落戶條件,合理安排自己的未來,給大家穩定的預期和希望。另外要立足于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人口大國的基本國情,遵循城鎮化發展規律,優先解決存量,有序引導增量。既要積極、又要穩妥、更要扎實,不刮風、不冒進、不搞運動。
戶籍制度改革面臨三大矛盾和難題/
黃明介紹,改革開放以來,戶籍制度改革一直在進行,也取得了一定成效,許多地方進行了積極有效的探索,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但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還沒有解決。
戶籍制度改革中的矛盾和問題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戶籍上附著的利益較多,需要逐步剝離;城鄉之間、地區之間、城市之間的差別較大,需要合理引導;各類群體的訴求不同,需要統籌兼顧。
據了解,在推進戶籍制度改革過程中,存在著最大的難題依舊是農民的自身意愿和就業問題。
戶籍改革并不僅是以官方單方面的意志為轉移的,胡星斗介紹,農村土地的價值越來越大,農民可能普遍不愿意放棄土地進入中小城市,更加愿意進入大城市,但是,大城市的落戶卻是被嚴格控制的。
同時,在胡星斗看來,給農民進行職業培訓是戶籍改革中的關鍵,不僅要讓農民帶著財產進城,還要讓其能真正立足于城市。
然而,農民的職業培訓問題突出,近年來,多地因農民職業培訓縮水、造假而被曝光。
“(農民職業)培訓弄虛作假的情況比較普遍,但可以給農民發放培訓券等方式解決這一問題。”胡星斗說,“戶籍改革怎么推動,要做到面面俱到。”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