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25 01:21:21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王瑞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王瑞 發自北京
今年以來,發達經濟體的股票市場一路高歌。以G3國家(美國、日本和歐元區)為代表,上周,標普500指數創盤中新高,道瓊工業平均指數首次收在16000點上方;日經指數也刷新了6個月高點;進入11月份,歐洲股市盤中再創近5年以來的新高。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新興股市今年普遍走勢疲軟,巴西、俄羅斯股指年內均錄得下跌。
在此背景下,QDII基金業績出現冰火兩重天。
美股QDII領漲 黃金QDII墊底/
據同花順統計,在可比的74只基金中,有47只基金盈利,27只基金業績出現虧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截至11月20日,排名前十基金的投資標的,多數為在美國上市的股票。業績排名前三的基金分別為富國中國中小盤、廣發亞太精選和易方達標普消費品,今年以來凈值增長率分別為36.18%、33.02%和25.46%。其中富國中國中小盤和廣發亞太精選是主動管理型基金,易方達標普消費品是指數型基金。
排名墊底的仍然是4只黃金基金,包括易方達黃金主題、匯添富黃金及貴金屬、嘉實基金和諾安全球黃金,今年以來4只基金凈值的跌幅均在25%以上。其次是以大宗商品或者新興市場為主題的LOF和被動指數型基金,其中,上投摩根全球天然資源、博時抗通脹、國泰大宗商品和信誠全球商品主題等資源主題類基金的跌幅在1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1個月以來,投資于美國房地產股票的基金業績領跌所有QDII。例如美國房地產指數最近一個月的跌幅達到5.8%;諾安全球收益不動產跌幅為5.13%;嘉實全球房地產跌幅為4.61%;鵬華美國房地產跌幅為4.77%。
華寶興業海外投資基金經理周晶認為,一個國家的股市走勢,歸根結底是由三個方面的因素決定,首先是宏觀經濟走勢,這將直接影響上市公司的盈利;其次是投資者情緒,這將影響風險偏好,進而影響整個市場的估值水平;第三是流動性狀況。今年以來,美國市場這三個因素都有利于股市走牛。
年內9只美股QDII成立/
美國自從金融危機以來,歷經了長達6年的調整期,目前整體經濟結構趨于健康,居民和企業的杠桿率都已經下降到合理水平,制造業出現了一定的回流趨勢。特別是在QE3的刺激下,房地產市場開始復蘇,道指跌創新高。
此外,今年美國房地產市場復蘇跡象非常明顯:住宅成交量呈上升趨勢,庫存消化明顯;房地產信貸結束負增長;房地產投資結束6年衰退周期;建筑許可預示住宅投資將加快。
正是出于對美國股市的看好,今年以來,投資于美國股市的QDII相繼成立。截至目前,新成立并且已經運行的11只QDII中,有9只以投資美國市場為主,其中有兩只基金專注于美國房地產領域,如國泰美國房地產、廣發美國房地產指數;另外有華安納斯達克100指數、國泰納斯達克100指數、工銀標普全球自然資源指數和嘉實美國成長股。
而這些新成立的投資于美國市場的基金確實也獲得了不俗的收益。數據顯示,上述9只基金最近3個月的凈值表現均為正收益,其中嘉實美國成長股票收益已經達到8%以上,華安納斯達克100指數凈值增長了3.7%。
繼續看好G3國家后市/
對于發達國家的后市,不少基金經理認為,G3國家之間會出現分化,總體而言美國的形勢應該仍然比較樂觀,歐洲次之,日本則要相對謹慎一些。
本來投資者普遍認為美國經濟步入今年之后,伴隨著減赤機制的開啟,經濟復蘇會放緩,但實際情況卻好于預期。一季度GDP增長1.8%,二季度上升到2.5%,失業率已經下滑到7.3%,為2008年12月以來的最低水平。周晶認為,按照目前的趨勢,美國下半年GDP增長可以恢復到3%左右的水平,即2007年危機之前的平均增長水平。
目前市場對美國經濟最大的不確定性,就是倘若美聯儲啟動QE退出計劃后對經濟的影響。從目前來看,隨著美國失業率下降至7.3%,QE3退出預期越來越強烈。但市場預期,美聯儲在今后1~2年內,還是可能會維持寬松為主的基調,直到經濟數據全面確認,即達到聯儲希望的6.5%失業率水平。因此,即使美聯儲年內開始減少QE購債規模,減少的量也會非常有限。
“美國股市的牛市從目前來看并沒有要結束的勢頭,可能會一直延續到明年年中乃至年末,即加息預期開始變得強烈的時候”,上述基金經理認為。
“美國雖然是金融危機引發的市場,但是經過各方面的治理,庫存、杠桿,去得都很好,房地產泡沫也被擠掉”,廣發基金海外基金經理邱煒認為,去年一年,美國主要股指都上漲了10%左右。同時,美國市場的經濟較為順暢。大家比較關心的就業率,會日漸走高,失業率到明年、后年會越來越低。而從微觀來看,標普500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的絕大多數科技企業和傳統企業,三季度收入和凈利潤都是超預期的。
日本方面,隨著“安倍經濟學”的實施,無限量的寬松政策支持了央行的資產負債表擴張,大幅度壓低了日元匯率,帶動了日本經濟的實質反彈。從數據來看,一季度GDP增長3.8%,二季度雖然下降到了2.6%,但東京獲得2020年夏季奧運會主辦權的消息,又增強了投資者對日本經濟的信心。
再看歐洲,雖然說歐洲邊緣國家一直以來還是負面新聞頻傳,年初希臘和葡萄牙都曾經出現過一定程度的政局動蕩,但是歐洲經濟仍處于緩慢回升的過程之中。歐央行的OMT(直接貨幣交易計劃)給了市場所亟須的流動性支持,信貸市場因此開始重新變得活躍,二季度GDP環比增長0.3%,不僅一舉結束了衰退,還超出市場預期的0.2個百分點,表明歐洲經濟正逐步擺脫衰退、步入復蘇期。
良好的宏觀基本面增強了投資者對G3國家市場的信心,帶動了資金大量流入G3國家的股票市場。同時,《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G3國家股市的強勢有共同原因,即“良好的宏觀基本面支持+投資者預期樂觀+充足的流動性”。
相對于發達經濟體,基金經理對新興市場則比較悲觀。
周晶認為,新興市場短期內會遇到相當大的麻煩。美國的量化寬松政策,是維持全球流動性自2009年之后極度充裕的最主要原因。充裕的流動性和發達經濟體的疲軟,導致了資金向新興市場溢出,從而帶動了新興市場的資金成本下降,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新興市場經濟的發展。但是如今,量化寬松政策預期不明朗,而新興市場近幾年來普遍加大了杠桿率,在資本開始流出的情況下,整個新興市場經濟體系會遭受比較大的沖擊。因此,今后幾年全球投資的熱點可能會集中于發達經濟體,將有助于G3國家這一輪股票的牛市,繼續進行下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