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08 00:42:13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袁君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袁君 發自上海
“高富帥系列1號”、“白富美系列1號”、“土豪金系列2號”——這些不是手機,不是奢侈品,更不是相親大會,而是銀行的理財產品。在互聯網金融的大潮下,銀行似乎也不得不順勢搶灘“雙十一”這場消費盛宴。
記者了解到,上述三款產品均為廣發銀行在淘寶理財頻道推出的“雙十一”當天限售的理財產品。對此,普益財富研究員吳濘江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投資者應關注的是產品的具體投資方向。有銀行人士表示,臨近歲末,銀行融資成本加大,因此會提供給投資者更高的收益。
銀行理財跟進“雙十一”/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昨日(11月7日)發現,廣發銀行有三款僅在11月11日發售的理財產品在淘寶平臺悄然上線。這三款產品分別為90天期的“高富帥系列1號”、180天期的“白富美系列1號”和365天期的“土豪金系列2號”,預期最高收益率分別為5.5%、5.8%和6.0%,起售金額均為5萬元。此外還有一款限量高收益理財產品“土豪金1號”,據廣發銀行網上營業廳介紹其預期最高收益達到7%,起點金額和投資期限分別為5萬元和一年。
有關上述產品的具體情況并沒有在網站上披露,廣發銀行網上營業廳客服人員稱,相關產品信息將在11月8號之后公布。不過,記者從廣發銀行上海分行某理財客戶經理處了解到,上述理財產品的投資標的可能為廣發銀行自營的債券,不管是保本還是非保本基本都可保證其本金和收益。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不只廣發銀行,招商銀行也將在11月11日發售一款高收益產品。該產品是招商銀行代銷的信托產品,分一年期、兩年期和三年期,預期平均年化收益率為7.8%、8.5%和9%。
記者在淘寶理財頻道看到,除了銀行,保險公司也推出了預期年化收益率為6%至7%的高收益產品,分別為國華人壽推出的 “華瑞2號”和 “華瑞3號”,銷售時間為11月11日~13日。
此外,有媒體報道稱浦發銀行也將在“雙11”當天晚上推出理財計劃,1個月期產品收益率5.1%,3個月期產品收益率5.3%。不過,記者從浦發銀行各網點處了解到,“如果真的在雙十一這天發行,今明兩天將有文件出來。”
近期理財收益率走高/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發現,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經短暫的下調后近期又出現明顯的上升趨勢。
如建設銀行推出的 “乾元私享型”理財產品預期最高年化收益率為5.2%,工商銀行推出的“工銀財富專屬兩全其美人民幣”理財產品預期最高年化收益率達5.2%,中國銀行推出的 “中銀穩富BJ03-503期人民幣理財計劃ZYWF-BJ03-503”預期最高年化收益率達5.55%。
普益財富研究報告指出,“三季度以來央行持續穩健的貨幣政策,不僅使得人民幣理財產品的收益率自6月以來一直維持在較高的水平,也使得外幣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在10月出現跳漲。”
如光大銀行和興業銀行6個月和1年期的美元產品收益率均上調了0.5個百分點,建設銀行2個月期的美元和歐元產品均上調0.6個百分點。
普益財富統計數據顯示,11月1~7日,銀行共發行504款理財產品,除結構性產品外,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96%,高于10月4.94%的平均水平。其中,預期收益率在5.00%及以上的產品多達307款,預期收益率最高的產品達到6.20%。
“由此可見,在淘寶上發行的理財產品,雖然預期收益率較高,但并不是特別突出,市場上還存在較多同類產品。”普益財富研究員吳濘江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不過,市場上雖然存在較多的高收益產品,但不是所有投資者都能購買得到,而通過淘寶則可以為投資者提供更多的機會,同時互聯網也可以讓理財變得更加便捷。
關注產品投資方向/
有銀行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盡管離歲末還有近兩個月時間,但銀行融資成本已加大,因此會提供給投資者更高的收益。隨著年末攬儲壓力的增大,預計接下來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還會持續走高。
除了年末攬儲的壓力,亦有業內人士認為,互聯網理財產品的熱賣,也從另一方面推高了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截至9月30日,余額寶支持的增利寶基金規模達到556.53億元,成為規模最大的貨幣市場基金。
對此,普益財富研究員吳濘江認為,余額寶的出現讓整個理財市場迅速看到了第三方電商和支付平臺的強大,包括基金、保險在內的各類金融機構迅速跟進,銀行自然不甘落后,可以預見未來也將有更多的銀行理財產品通過第三方互聯網渠道銷售。
一位股份行內部人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互聯網金融產品對市場有正面的積極意義,將促使市場良性競爭。“對于銀行來講,余額寶、百發、百賺等互聯網金融產品的誕生不是 ‘狼來了’,我認為這個市場足夠大,我們是與狼共舞。”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對于目前在網上售賣的銀行理財產品,吳濘江提醒投資者,這些產品與一般理財產品相比并沒有過多的特別之處,只是認購的渠道不同,所以產品風險也與一般銀行理財產品一樣,投資者要關注的是產品本身的具體投資方向。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