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30 00:55:26
在全球技術革命與中國面臨產業轉型升級機遇的雙重催生之下,中國產業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蛻變,如何在全球技術和產業變局中洞悉和搶占先機,成為社會各界共同關注的熱點。與此同時,中國產業也面臨著轉型的挑戰。
10月25日,由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英才》雜志聯合主辦的2013產業中國年會在北京隆重召開。該年會以“產業新變局”為主題,舉行了“產業中國大師對話”、“產業中國領袖論壇”以及“產業中國會”成立儀式等活動。此次論壇引發了業內的再思考。
搭建平臺助力產業升級
此次年會,面向大數據、生物醫藥、文化創意等多個產業領域開設高峰論壇,邀請了這三類產業領域中的翹楚:大衛·芬雷布(DavidFeinleib)、約翰·史維奧克拉(JohnSviokla)、張頤武、田溯寧等多位專家學者與企業領袖,聚焦變革時代產業升級所面對的機遇和挑戰,共同尋求產業升級之道。作為自2011年以來的第三屆產業中國年會,本屆年會的一大亮點是實現了產業領域的研討細分以及產業升級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
在25日下午的“生物醫藥行業新機遇”平行論壇上,普華永道高級合伙人約翰·史維奧克拉表示,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需要科學界的合作,需要財政的支持,需要工業的基礎設施,還需要文化的支持,也需要其他的支持系統,包括市場。如何讓生物醫藥產業走集群道路?對此,由華夏幸福基業投資開發的百肽谷生物醫藥孵化港給出了答案。
據悉,該孵化港通過資本干預的創新手段,在臨床前中試階段就引入項目并注入資金,從產業促進的角度,研發高端產業項目,打通產業鏈條,建立真正意義上的生物醫藥產業孵化器,實現科研成果的產業轉化。而據百肽谷生物醫藥孵化港副總經理安峰介紹,該項目整合生物醫藥產業創新要素,構筑完整的生物醫藥研發生態,從而實現以孵化平臺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區域整體產業升級。而市場的反應也是不錯。目前,包括博雅干細胞集團等在內的企業已經聯袂入駐百肽谷生物醫藥孵化港。
而在此次論壇上,暢銷書《大數據圖景》和《大數據潮流》的作者大衛·芬雷布(DavidFeinleib)在主題論壇“大數據時代下的產業變局”中表示,大數據影響了人們生活當中的所有方面,不僅是工作。而在產業格局變化的過程當中,大數據正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包括像英特爾、戴爾等企業,大數據都在驅動一些最新的變化,有很多企業家參與到大數據之中。
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微軟亞太研發集團主席張亞勤也表示,每個企業都要有一個大數據的戰略,有的話,你會在數據鴻溝的右面,如果沒有可能就在數據鴻溝的左邊,這樣企業之間就會產生競爭差異。
對于這種難題,華夏幸福基業已有嘗試。如把握住科技發展和商業模式創新的浪潮和上海經濟與人口的溢出機遇,著力打造長三角嘉善科技服務區。8月份,長三角嘉善科技商務服務區成功吸引了全球信息產業巨頭——IBM的入駐,展現了華夏幸福基業產業發展領域的資源整合能力以及國際化發展戰略,也顯示了華夏幸福基業對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領域的重點關注和推進。
如何實現科技與文化的對接融合,是關系文化創意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問題。在文化創意論壇上,華夏幸福基業分享了其在大廠區域打造的影視制作產業基地的產業發展案例。據大廠影視制作產業基地總經理念東梅介紹,該園區未來將根據文化創意產業特殊性,分不同層次,打造產業綜合發展體系,打造內容和科技交融的“2.0園區”。通過“產業基地”+“孵化器”雙輪驅動模式,實現融技術創新和成果轉換于一體的促進共生機制。同時,大廠影視制作產業基地以技術為先導,致力于打造成國內文化產業與科技產業的先鋒部隊,培育擁有先進性與科學性的文化創意產業項目,引領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新潮流。
推動價值的實現
本屆年會另一個亮點在于 “產業中國會”的成立。由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與《英才》雜志聯合發起,以“關注中國產業人,實踐產業中國路”為使命的產業精英組織“產業中國會”正式宣布成立。作為推動中國產業升級之實踐者,雙方希望“產業中國會”能夠最大可能匯聚產業人之力量,搭建高端價值分享平臺,為中國產業升級創造新價值、提供新動力。
華夏幸福基業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總裁轷震宇表示,華夏幸福基業進入的是一個朝陽行業,致力于成為全球產業升級與城市發展的引領者,公司發展的戰略模式非常清晰,業務也在高速增長,同時,華夏幸福基業也在根據時代的發展,圍繞如何更好地推動產業升級進行了創新。
從2013年以來,華夏幸福基業對原有的 “轉移、整合、孵化”的產業促進思路進行不斷優化和提升,打造全服務平臺,實現“人才、資本、技術、平臺、政策以及服務”等六大要素的突破與整合。尤其是資本平臺的打造,在某些重點產業領域推動了資本要素和產業要素的深度結合,實現雙方的融合與推動。同時,在開發模式上進行了更高層次的優化與升級,推動“產業港、孵化港、科技港、商務港和產業基地”等五種產業載體的打造,建立多元化多層次的產業載體體系,加速產業的聚合和升級。
“產業中國會”彰顯產業精英凝聚力。而這是華夏幸福基業在產業促進上實際做的核心工作。對此,華夏幸福基業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總裁轷震宇表示,首先我們的工作是集中在產業集群打造這一方面,這是我們核心的工作。華夏幸福基業最核心的能力,是不斷地創造打造產業集群的機會并且將其打造出來。我們的能力不是自己去進入這個產業當中去,而是如何找到一個產業集群,如何去搭建一個產業孵化和促進團隊,如何搭建產品承載體系,資金承載體系,政策承載體系。如果具體從事這個產業,一定要由這個產業當中的企業家和科研人員來做,這是非常重要的理念。
華夏幸福基業實踐創新促產業升級
華夏幸福基業的模式,在于不斷吸收市場需求,同時進行產品的供給。如智慧城市是現在熱議的話題,對此,轷震宇說,智慧城市是很重要的話題,華夏幸福基業也一直在和麥肯錫和IBM團隊研究這個題目,因為我們本身主要做產業促進和產業集群建設。
他舉了一個案例,即與無錫南長國家物聯網傳感中心簽署了無錫的城市產業綜合體項目。他表示,這個區域本身就是基于物聯網傳感器制造比較成熟的區域,華夏幸福基業進入以后希望不僅僅是智慧城市,在整個物聯網城市級別應用上,包括環保、交通,城市的一些相關的治理上,都能夠有所建樹。這個項目第一期相關的一些項目已經開工,項目推進得不錯。
針對產業升級的內在訴求,華夏幸福基業一直實踐著平臺與環境的創造。對此,華夏幸福基業有哪些變局的新舉措呢?轷震宇表示,有三個重要措施:一、華夏幸福基業今年在整個集團主要領導推動下,加大了對產業促進的資本干預手段,公司希望用一些相關的資本手段來加速這些企業的轉移和規劃。二、整合了一系列的產品。產業促進本身是第一個維度,產品是一種載體和加速方式。華夏幸福基業對于產品進行了梳理,相信這些產品能夠大大提高企業運行速度。三、結合公司業務,在這些年接觸的企業20萬家以上,入住的企業有500家左右。在大數據營銷上,在中小型企業方面,希望今年有所突破。
“這三個重要的措施未來會加速華夏幸福基業對各個地區的產業促進相關的動作。”轷震宇表示。
在此次論壇上,美國華人生物醫藥科技協會執委周鍵博士表示,美國投入到中國的生物醫藥項目,有的是在美國公司做的,有的是在中國的孵化器里做的。美國華人生物醫藥科技協會希望和華夏幸福基業合作,把一些有希望的產業和人才吸引到孵化器里來,給他們提供各種方便,提供一定的啟動資金,要做醫藥項目研發的催化劑。
房地產業內人士嚴躍進分析認為,華夏幸福模式“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華夏幸福基業抓住了產業發展和房企轉型的內在矛盾,并實現有效的突破。“物理平臺搭建、價值源泉挖掘、社會效益釋放”,是華夏幸福基業助推產業升級中的邏輯。 (文/王慧)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