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2013-10-07 15:37:35
醞釀三年之久的A股并購重組審核分道制8日起正式實施。一方面,新股上市停擺令A股重組概念持續活躍;另一方面,并購市場關聯交易利益輸送、信披違規頻發,讓中小股民蒙受損失。
新規從嚴劍指“低賣高買”等亂象
“我國上市公司并購重組長期采用行政許可制,諸如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及公司合并、分立均需核準審批。”上海華榮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許峰認為,重組機構主觀性過強,交易價值公允判斷不足,是投資者保護不足的重要原因。
“分道制就是監管機構將根據上市公司的規范運作、誠信狀況及財務顧問的執業能力等不同,適用寬嚴差異化的豁免/快速、正常、審慎三大審核通道。”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師姬利說。市場人士認為,分道制落地,有望以“獎優罰劣”新機制規范市場亂象,提升國內并購市場的規范度和透明度。
一是在加快審批效率同時,以明確標準分類約束“污點公司”。市場人士表示,新規對并購重組設立相對明確標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和規范運作狀況的評價結果、財務顧問執業能力的評價結果,均與審核時的“寬嚴度”掛鉤。
比如,財政部近日發布的2012年上市公司內控報告中,此前被指向大股東賤賣資產的北大荒就與海聯訊、萬福生科并列,內部控制被評“無效”——如符合具體標準,此類“污點公司”的并購行為有望進入“審慎通道”監管。
二是加大處罰威懾力同時,促監管從追查向“事前預防”轉型。從曾被大股東詐騙數億元的明星電力,到因并購案被查的珠海中富,上市公司往往宣稱交易將帶來業績提升。隨著“泡沫”破滅,信披違規往往僅受輕罰了事。
專家認為,分道制有望使此類信息披露更為審慎。“報喜不報憂如帶來業績大幅下滑,受益方理應受罰。”上海財經大學現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說。
根治并購違規仍需強化市場約束
姬利認為,隨著一系列監管政策措施的出臺,年內國內并購市場的活躍程度將進一步提升。
業內人士預計,在產業結構調整及轉型的背景下,今年上市并購交易有望超越2012年。分道制改革體現監管職能轉變,淡化及優化審批的改革理念。
不過,根治并購違規,還需強化市場約束機制。近期重組概念“炒差”及一系列造假案例表明,上市公司董、監、高等內部控制存在改進余地,簽字會計及評估機構等并購第三方約束面臨失靈風險。
奚君羊認為,上市公司在實施并購重組過程中,仍要真實、有效地披露資產質量及盈利前景,充分揭示風險。同時需強化內部控制,治理中介機構失范。
“預計劃入豁免/快速通道的并購案,審核效率將提高一倍左右。”姬利說。專家認為,仍需借充分信息披露,全面持續揭示風險,遏制并購重組中的內幕交易、市場炒作行為,促進優勢公司產業整合,以真正惠及投資者。
文章鏈接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3-10/07/c_117608310.htm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