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25 00:58:26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鄢銀嬋 發自重慶
每經記者 鄢銀嬋 發自重慶
中投顧問最近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目前我國疫苗市場規模已達180億元,且以年均18%的速度增長,疫苗生產企業數量全球排名第一。然而,上市之初便頭頂疫苗光環的沃森生物(300142,收盤價39.70元)現在看來與這份百億蛋糕漸行漸遠。
9月6日,沃森生物宣布撤回“吸附無細胞百白破、重組乙型肝炎、b型流感嗜血桿菌聯合疫苗”藥品注冊;在此之前,該公司已相繼終止了4個在研疫苗項目。
昨日(9月24日),不少分析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沃森生物在研疫苗中存在可相互替代的產品,其著力研發的肺炎結合疫苗也存在工藝難度挑戰,短期難以上市,“事實上,目前國內整個疫苗市場仍然處于看起來很美的階段”。
同時,沃森生物自去年以來先后斥資近20億元布局“疫苗+血液制品+單抗”產業戰略,豪賭“大生物”概念,公司募集資金及現金流已現窘態,而所收購企業暫時無法為其貢獻利潤。
對此,記者昨日多次撥打沃森生物董秘辦電話,遺憾的是截至發稿時,公司的回應仍為“以公告為準”。
被撤疫苗的難言之隱/
對醫藥上市公司而言,疫苗概念往往能引來資本追捧,而沃森生物的疫苗故事則尤為跌宕起伏。
今年1月24日,沃森生物公告稱“吸附無細胞百白破、重組乙型肝炎、b型流感嗜血桿菌聯合疫苗”和“ACYW135群腦膜炎球菌-b型流感嗜血桿菌多糖結合疫苗”臨床研究申請獲得了云南省食藥監局受理;這意味著該產品已完成臨床前研究,進入注冊申報程序。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受該消息影響,沃森生物股價從37元左右一路上探至46.3元附近。
就在投資者期待上述兩個疫苗產品完成注冊申報時,沃森生物卻在9月6日公告稱,其已向云南省食藥監局申請撤回了 “吸附無細胞百白破、重組乙型肝炎、b型流感嗜血桿菌聯合疫苗”藥品注冊。
公司表示,由于該聯合疫苗依照國外通行的免疫程序,同目前我國現行免疫規劃相關疫苗的免疫程序存在一定的不一致,故選擇撤回申請。
“國家免疫規劃的疫苗程序是可以公開查詢的,行業外人士只要通過網絡搜索都能查詢到,作為一家專門從事疫苗研發的企業不知道這些常識的幾率較低。”重慶一家生物制藥上市公司高管表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網絡查詢發現,按照國家免疫規劃疫苗程序,新生嬰兒分別在0、1、6月齡接種三次乙肝疫苗,分別在3、4、5月齡以及18~24月齡接種四次百白破疫苗,兩者之間在時間上并無重疊性。上述高管稱,該聯合疫苗在國內完全沒有獲得批準的可能性。
對此,沃森生物表示,開展該聯合疫苗的研發主要是基于海外市場需求考慮。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1月24日的公告中,公司表示該聯合疫苗在國外已有類似產品銷售,而公司2013年半年報顯示,目前僅有俄羅斯市場在貢獻營收。
“自上市以來,沃森生物的疫苗故事就有‘畫餅’的嫌疑。”雪球投資者Erics表示,沃森生物2010年在招股書中表示,其用9年時間開發出13個疫苗產品,還有10余個產品正在進行臨床前研究,“不過,不少在研疫苗卻總‘意外’撤銷”。
公開資料顯示,2011年5月16日,沃森生物接連發布公告,宣布停止PIKA鼻粘膜免疫流行性感冒裂解疫苗的研發,終止與葛蘭素史克麻腮風疫苗項目,并停止與長春華普“人工合成的單鏈寡核苷酸增效狂犬疫苗效能的作用”的項目合作;2012年3月,撤回“9價肺炎疫球菌多糖結合疫苗”的臨床試驗批件申請。
“事實上,有些項目公司在上市之前可能就知道操作性很小。”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表示,比如公司稱其與葛蘭素史克麻腮風疫苗項目的終止原因在于含有抗生素,與《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版)所要求不一致,未能獲得國家食藥監局批準。“但這個藥典在2009年12月就已頒布了。”
疫苗市場看起來很美/
同在研疫苗項目相繼撤銷如影隨形的,是沃森生物業績不斷刷新下限。資料顯示,2010年、2011年、2012年和2013年上半年,其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102%、34%、12.17%和-28.7%。引人關注的是,這與上述中投顧問發布的研究報告數據相背,在看似一片繁華的行業背景下,沃森生物增速卻在下行。
不過,天津康希諾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宇學峰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我國疫苗市場以仿制為主,種類同質化嚴重,同國際市場還存在巨大差距。沃森生物的種種表現不過是行業的一面反光鏡。
記者了解到,以流感疫苗為例,我國36家疫苗生產企業中有12家企業在生產,還有6家企業正在建設中;此外,狂犬疫苗、乙肝疫苗、甲肝疫苗也均有扎堆的現象,包括貴州百靈、重慶啤酒、沃森生物、華蘭生物等上市公司均有涉足乙肝疫苗研發。
據沃森生物2013年半年報顯示,目前已進入注冊階段的在研疫苗達16個,主要針對乙型肝炎、肺炎、腦膜炎、傷寒、破傷風等。記者調查發現,上述疫苗項目部分存在與市場需求脫節的問題。
據沃森生物披露的信息,ACYW135群腦膜炎球菌多糖結合疫苗、ACYW135群腦膜炎球菌-b型流感嗜血桿菌多糖結合疫苗主要用于預防A群、C群、Y群和W135群腦膜炎球菌引起的流行性腦脊髓膜炎,而據中國流腦疫苗疾病調查發現,流腦主要以A腦和C腦為主,W135型則還不到20個病例,缺少市場基礎;其所研發的傷寒Vi多糖疫苗,也少有病例支撐。“傷寒疫苗目前看來沒必要常規接種,研發出來也很難銷售。”上述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說。
“除了與需求接軌,這個市場還需要差異化競爭。”宇學峰表示。
事實上,沃森生物當年撤回9價肺炎疫苗注冊申請的原因,就在于該產品與其13價肺炎疫苗有較高替代性。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沃森生物在研及在售疫苗產品發現,ACYW135群腦膜炎球菌-b型流感嗜血桿菌多糖結合疫苗與ACYW135群腦膜炎球菌多糖結合疫苗、重組(漢遜酵母)乙肝疫苗與CpG佐劑增強型乙肝疫苗、吸附無細胞百白破聯合疫苗與吸附無細胞百白破重組乙型肝炎疫苗之間均存在可替代性。
引人注意的是,產品之間的同質化已令沃森生物的業績止步不前。其中報數據顯示,上半年Hib疫苗西林瓶裝批簽發量同比降低28.27%,預灌封裝同比增長185.75%;AC結合疫苗批簽發量同比降低57.19%,AC多糖疫苗和ACYW135疫苗批簽發量分別為383.89萬劑和121.04萬劑,其主打產品市場空間并沒有大的突破。
“大生物”戰略表現不濟/
事實上,沃森生物曾備受資本市場青睞的疫苗概念,其所描述的未來已難掩虛渺之態。
上述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表示,疫苗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沃森生物的Hib疫苗已現供大于求的競爭態勢,未來營收增速還會進一步放緩;公司重磅儲備的13價肺炎球菌結合疫苗和23價肺炎球菌多糖疫苗,還分別處于申報臨床批件和進行臨床血清樣品檢驗階段,而該類型疫苗產品公司自2004年9月便投入研發,研發難度很大。
疫苗主業的不景氣令沃森生物不得已轉型 “大生物”?!睹咳战洕侣劇酚浾甙l現,自2012年以來,公司便通過收購河北大安制藥、上海豐茂、上海澤潤生物三家醫藥公司以及寧波普諾、莆田圣泰、山東實杰三家疫苗營銷企業,總花費逾20億元資金搭建“疫苗+血液制品+單抗”的大生物戰略。
不過巨資投入的 “大生物”戰略在沃森生物半年報中的表現卻并不給力。報告期內大安制藥虧損915.25萬元、上海澤潤虧損2640.62萬元;盡管上海豐茂有6個單抗產品,但均在研發過程中,短期內還需要資金投入。
同時,截至今年6月30日,沃森生物23.75億元上市募集資金僅剩5.06億元;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也降至8.43億元。記者注意到,現金流的緊張,已令沃森生物不堪重負,計劃發行25億元債務融資議案以減壓。
“布局血液、單抗領域,可以改善公司單一的盈利來源,不過問題在于它的手法有些激進。”上述業內人士表示,從產業鏈角度出發,今年耗資7.625億元收購三家疫苗營銷企業,對其“研發—生產—銷售—流通”全產業鏈是一大補充,但根據公司目前的研究實力,未來5年也很難研發出世界領先的獨創產品,“如此提前布局,可能對公司的資源利用有些浪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