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 2013-09-12 09:39:19
統計數據顯示,除光大證券(601788)外,上市券商8月全部實現盈利。值得關注的是,券商的利潤構成發生轉變,新業務占比持續上升。業內人士同時認為,雖發生光大“8·16”事件,但近期證券資金賬戶消費支付功能試點擴容、擴大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國債期貨上市等重大創新工作穩步推進,券業未來發展存在強勁的推動力。
信用交易業務貢獻度增加
19家券商當中,光大證券8月業績報虧拖累了券商板塊整體表現。但除了光大證券外,中信證券(600030)環比意外大幅下滑,廣發證券(000776)超過中信證券和海通證券(600837)躍居首位。
光大證券月數據顯示,公司營業收入為-5.37億元,凈利潤-5.23億元,光大資產管理公司營業收入1417萬元,凈利潤617萬元。光大證券表示,虧損原因為,“8·16”事件后,公司處置了部分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導致當期投資收益出現較大損失。根據光大證券同日公告顯示,公司“8·16”事件中為對沖風險而購入的股指期貨空頭合約,公司可自主決定在市場平倉。截至9月6日收盤,上述股指期貨空頭合約已全部平倉完畢。經初步核算,該部分合約平倉損失約為430萬元。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光大證券持倉情況尚不清楚,但該公司收到的巨額罰單無疑是最大的影響。
廣發證券8月以營收5.04億元、凈利潤1.57億元領銜,超過了海通證券的營收4.96億元、凈利潤1.84億元。中信證券的營業收入排名第三,為3.32億元,凈利潤1.1億元。從中信證券半年報來看,四大板塊營業收入三增一減,其中證券承銷業務收入大幅下滑,與上年同期相比,收入下滑41.39%,為6.3億元。IPO暫停對中信證券的影響可能遠大于海通證券。另一方面,去年下半年以來,中信證券加大了財務杠桿,大量發行短期融資券和美元債,需承受匯率損失且利息支出大幅增加。此外,受IPO暫停影響,方正證券(601901)、長江證券(000783)、山西證券(002500)的投行子公司皆報虧損。
券商中期業績的滑落自7月開始逐漸企穩。繼7月上市券商業績全部實現“轉正”后,經營狀況有望繼續獲得改善。很多券商信用交易業務對利潤的貢獻度逐年增加,作為傳統業務的代理買賣證券業務,今年上半年凈收入340.47億元,其中融資融券業務利息凈收入66.87億元。在各主營業務收入中,融資融券業務利息凈收入排在代理買賣證券業務與證券投資收益(含公允價值變動)之后,成為第三大利潤來源。
中信證券今年上半年的融資融券業務收入已超出2012年全年水平,僅利息收入已達7.1億元。海通證券、華泰證券(601688)、廣發證券、招商證券(600999)等4大券商的兩融業務在今年上半年也分別實現利息收入4.4億元、4.5億元、4.2億元和3.95億元。業務占比上看,招商證券以13.6%的比例位居上市券商榜首,其次是華泰證券和中信證券,分別為12.4%和11.8%。
制度紅利影響深遠
近日整體漲幅落后的券商板塊集體發力。業內人士認為,業績最低迷的時間已經過去,隨著新產品新制度的推出,對券商行業的利好會越來越強。
業內人士表示,光大事件后,監管層對于行業的風控合規工作無疑會有所加強,尤其是在量化、策略投資領域。但是,量化策略投資業務作為一項創新業務,在行業總收入貢獻中的比例還很低。即使這項業務受到了超出市場預期的管制而發展停滯,對于行業整體的影響也是非常有限的。
證券業創新的大趨勢不會改變,這已成為各界的共識。證券資金賬戶消費支付功能試點正在擴容、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正在擴大、國債期貨已經上市、新三板建設加速……各類重大創新工作均在穩步推進。
此外,兩融業務標的擴大也將給市場和券商帶來更大的機會。9月16日,滬深交易所將正式實施融資融券業務標的證券范圍的第三次擴容,標的股票數量將由原有的494只增加至700只。此次新增的206只標的股票中,中小板和創業板股票有85只,占全部新增股票的41%。這對滿足投資者需求和增加券商的傭金收入、利息收入十分有利。從半年報數據來看,18家(太平洋證券未開展)開展兩融業務的上市券商今年上半年兩融息費收入33.01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為8.7%。
分析人士表示,新三板業務、股票期權、資產證券化等業務都將在未來的3-5年有望為券商帶來豐厚的增量收入。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