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09 00:52:43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涂穎浩 朱丹丹發自上海、北京
每經記者 涂穎浩 朱丹丹發自上海、北京
上周最后一個交易日,備受關注的國債期貨正式上市。上市當天,國債期貨市場總體運行平穩,主力合約沖高回落,收盤與前一天掛牌價基本持平。國泰君安期貨金融衍生品研究所高級分析師張晟暢指出:“交易當中出現多次套利機會,其中跨期套利交易顯示機構的操作比較頻繁,兩合約價差一直維持在0.12元附近。”
業內人士指出,首日國債期貨的參與者主要是券商、私募和個人投資者,其中機構投資者以市場觀望為主。
“估計前期銀行參與度和體量都不會很大,主要是因為市場活躍度和中金所限倉制度。因為金融產品上市還是奉行謹慎原則,初期以穩起步為主。”中國國際期貨董事總經理王可在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如果銀行參與進去的話,后期的體量會比較大。另外,至于銀行參與問題,可能最少要等半年左右。
首日現多次套利機會/
上市首日,國債期貨市場總體運行平穩,其中,主力合約TF1312收盤于94.170元,較掛盤基準價(94.168元)上漲0.002%,掛牌的三個合約(TF1312、TF1403、TF1406)成交量總額為345.67億元,持倉為2959手。
英大期貨機構部總監張海明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國債期貨的交易運行情況正常平穩。“從國債期貨上市首日的成交量來看,交易運行比較合理,符合此前機構預期。而歷史經驗表明,國內新品種期貨上市首日的波動率明顯偏大,無論是股指期貨上市首日表現,還是某些小品種,如螺紋鋼期貨上市首日交易活躍。”
王可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國債期貨交易策略大概有以下四個方面:一是期現套利,也是比較穩健的交易策略;二是跨期套利;三是ETF型指數基金,與債市期貨之間也是存在著一種套利機會;四是信用債之間的套利,如企業債、公司債、銀行間的票據、金融債、央行票據、地方債和基準利率之間的各種套利。
機構首日以觀望為主/
“首日國債期貨的參與者主要是券商、私募和個人投資者,機構投資者以市場觀望為主。”張晟暢認為,9月4日,《公募基金參與國債期貨上市指引》公布出來,表明機構的熱情非常高,保險、公募基金等都會參與進來。由于利率市場波動大,機構參與者有對沖的需求。
“利率市場化必須要有國債期貨這樣一個金融工具進行對沖。”王可認為,“如果單純實施利率市場化,很多機構缺乏工具,現有工具對自身的保護措施來說是不夠的,比如一個銀行持有的整個債券達到幾萬億,一旦利率市場上出現微小波動,整個風險情況將無處釋放。在交易機會方面,一些金融機構手里持有大量的債券,但當前市場利率波動比較大,影響了他們的財務報表,促使這些機構出現了迫切的保值需求。”
張海明認為:“國債期貨作為很重要的品種,機構從先觀望到參與也需要一個過程,另外,大量持有國債現貨的市場主體,如商業銀行,也具備運用國債期貨工具的技術能力。”
對中國資本市場以及正在推進的利率市場化改革而言,國債期貨的重新推出也極具意義。
王可指出:“國債是一個國家的基準利率,是由國家來承擔剛性兌付的需求,所以它是一個誠信等級最高的利率,后面緊接著有企業債和地方債,還有各種的金融票據,這些全部是基于國債利率來劃分不同的利率等級”。
王可表示:“國債期貨推出,最大的受益機構是銀行,它是持有量最大的。通過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銀行均持有數量驚人的各類債券。所以,利率波動對它們財務報表影響非常之大。所以,銀行對國債期貨的需求,可以說是非常迫切的。”
但是,根據現有的規則和監管層的態度,王可認為,“銀行參與恐怕要等半年左右。”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