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09 00:52:32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王瑞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王瑞 發自北京
博時基金馬樂“老鼠倉”風波甫平,招商基金“老鼠倉”一波又起。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日了解到,前招商基金副總、專戶負責人楊奕因涉嫌“老鼠倉”,可能已被相關方面控制,這也是國內專戶涉嫌“老鼠倉”第一例。
案件已移交司法程序
雖然去年的一封匿名舉報信導致楊奕離職,但是涉嫌“老鼠倉”的案件最近才被曝光。
2012年4月,有人以匿名信方式向有關部門舉報楊奕,招商基金獲悉后,隨即采取了暫停楊奕的業務權限、強制休假等措施。7月底,楊奕離任副總經理;8月初,楊奕正式離開招商基金,而相關監管機構也對其展開了調查。
對于“老鼠倉”事件目前的最新進展,招商基金相關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舉報信剛出現時,證監會就開始查,目前案件已經移交司法機程序,但一直未能聯系上楊奕本人,目前他很可能已經被控制了。
“我對楊奕的了解就是他社保做得很好”,上海一位基金公司人士向記者表示。招商基金內部人士也稱,楊奕之前管理了幾只專戶產品,業績都比較好。
不過楊奕的其他方面,卻鮮為人知。
基金專戶的監管之惑
以往出現的“老鼠倉”,主要集中在公募基金領域,因為公募基金操作的資金量較大,“抬轎”作用更加明顯。然而,此次招商基金“老鼠倉”的曝光,則讓專戶基金備受關注。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對多家基金公司采訪了解到,與公募相比,專戶無倉位限制,無個股持股比例限制,靈活性更大,受法規或合同本身的限定較少,投資范圍更加寬泛。
但除了上述差別,相關制度對專戶其他方面的要求和規定,與公募一視同仁,在個股投資層面的監控和防范也是一樣的。例如,所有的交易都要經過中央交易員,交易員和投資人員是獨立的,這一點公募和專戶一樣。
雖然有嚴格的監管,但由于基金專戶不需進行充分的信息披露,持有人的知情權和監督權一直備受質疑。
“我們每個季度會有季報給投資人,但只是說這個季度有哪些操作,以及對市場的看法,具體的持股、持倉情況是沒有的,畢竟專戶有時候會快進快出,且沒倉位限制,有時候一夜之間全變成現金了,第二天又滿倉了。”一位基金公司資深人士對記者表示。
北京某基金公司人士也指出,“如果客戶真的想要知情權,基金公司會和他們溝通,告訴他買了什么。不過一般投資人只關心凈值,凈值一般每周公布一次,具體要看合同約定。”
顯然,要通過基金公司的信披了解到專戶的詳細資料比較困難。那么,目前專戶的這種信披方式是否合理呢?
記者觀察
鼠患猖獗何時休?
□王瑞
雖然監管層對于“老鼠倉”的打擊從未松懈,但“碩鼠”仍然不斷涌現,而此次出現在專戶領域,更是國內第一例。
“一定要嚴厲打擊,還原一個干凈的市場對大家都有好處,沒有誠信誰敢把錢交給你”,上海一位基金公司人士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有基金公司風控人士表示,我們每個季度都要做一次專戶和公募之間交易公平性的核查,上報證監會,“公募和專戶之間,如果交易的是相同證券,我們要看是不是專戶總是優先,公募是不是處于劣勢,以此來檢查有無利益輸送的可能性”。
然而,雖然基金公司風控稽查等從未間斷,但“老鼠倉”事件仍然時有發生,基金經理的道德風險不斷加大。
“能管他上班時間,怎么管他下班之后?基金公司應該采取更加有效的方式,提高基金經理職業道德”,深圳某基金公司稽核人士表示。
“監管層現在的查處力度很大,在交易所大數據的支持下,通過調用操作賬戶、操作記錄是能查出來的”,一位基金公司相關人士稱。
的確如此,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奉勸那些意圖“出軌”的基金經理們,把自己的聰明才智多用在如何提高業績上面,管好自己的“第三只手”吧。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