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06 01:02:21
“資本熱炒→催熟手游概念→推動資本進一步狂熱→手游概念癲狂”,在上述炒作邏輯下,年輕的手游行業已隱現被資本 “拔苗助長”的危局。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謝曉萍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謝曉萍 發自北京
手游的瘋狂程度,或許可以從2013年資本市場對其的“迷戀”一窺端倪:朗瑪信息收購網陽娛樂35%股權、大唐電信擬17億元收購廣州要玩、掌趣科技以8.1億元對價收購動網先鋒。近日,華誼兄弟又宣布將以6.72億元價格收購國內第三大手游公司銀漢科技50.88%股權,甚至連房地產公司中弘股份也宣布要涉足手游。
“資本熱炒→催熟手游概念→推動資本進一步狂熱→手游概念癲狂”,《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深入調查后發現,在上述炒作邏輯下,年輕的手游行業已隱現被資本 “拔苗助長”的危局。
正是這種危局造就了手游行業看似矛盾的兩種景象:與資本的狂熱追捧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以藍港在線CEO王峰為代表的手游從業者卻一度唱衰手游,并抱怨手游市場還沒有迎來春天,便被資本“挾持”進了戰國時代。
互聯網專家曹悅平認為,資本的追逐是把雙刃劍,這極可能導致未成熟的手游行業的早熟,使其“心理不健康”。
記者發現,對于大多數手游公司而言,他們被資本裹挾著追求短期業績表現,為了沖業績,他們不得不向巨頭把控著的渠道商繳納高昂的過路費。在渠道商與資本的雙重圍獵下,抱著賭一把的心態快速地生或者死。
長期關注互聯網投資的業內一位大佬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絕大多數手游公司在還沒有足夠的市場成績、沒有證明自己產品的適用性和市場關注度的時候,就已經被瘋狂的資本高估。而當這種純手游概念炒作本身已成為市場交易的主體時,整個手游市場就已處于泡沫狀態。正是資本不合時宜的狂熱介入,催生了手游市場的一片亂象,只是這片亂象暫時被泡沫掩蓋著。
大量的失敗案例也在一次次提醒著投資者,在手游市場,成功依然是一個低概率事件。
有業內人士統計,2012年1月手游榜單排名前100名的手游產品,今年2月還停留在榜單前100名的僅有16款。甚至手游圈里流傳著一個“三九生存定律”:即開發出來的新游戲,其中30%的游戲最終上不了線而死在開發者手上。其余70%上線的游戲,最終僅有10%可以在商業上實現成功突圍。
基于此,手游公司頑石CEO吳剛感嘆道:手游題材在中國資本市場未熟而先熱,“這或許不是什么好事”。
手游最大的風險就在于,一旦泡沫式的熱捧退去,不少被資本熱炒而收購的手游團隊,就可能成為雞肋或被棄如敝履。
手游行業如今的景象,如同十年前的SP行業,當年資本拔苗助長式地熱炒SP概念股的一幕,如今正在手游行業復制式上演。另有一位業內人士甚至預測,明年3月手游概念將出現泡沫破滅,7月會大面積破滅,這一幕是否會出現,我們試目以待。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