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28 01:09:54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王霞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王霞 發自上海
近 日 , 美 國 安 進 公 司(NASDAQ:AMGN)和英國制藥巨頭阿斯利康公司(NYSE:AZN)相繼宣布收購抗癌藥物相關企業。
就在安進公司宣布已與抗癌藥生產商奧尼克斯制藥公司(OnyxPharmaceuticals)達成104億美元收購協議后,緊接著,阿斯利康宣布,已同意以至多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私人控股的美國生物技術公司Amplimmune。
昨日(8月27日),安進大中華區總經理李怡平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安進目前的腫瘤產品基本上是以輔助治療藥物為主,但是奧尼克斯有很多真正治療腫瘤的藥物,對公司的產品線有很大的互補。
事實上,從近期的幾起收購來看,大型制藥企業收購小型生物技術公司已成為一種趨勢,并且不少收購以賣方作為主導。一位跨國藥企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一方面,相比企業自主研發,收購會節省開支,另一方面,不少制藥企業面臨專利到期的局面,借收購其他企業來補充產品線。
安進、阿斯利康補充腫瘤藥
阿斯利康公司本周一宣布,已同意以至多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私人控股的美國生物技術公司Amplimmune,以進一步加強其抗癌藥產品系列。
根據協議,阿斯利康的生物技術部門將支付2.25億美元,以收購Amplimmune的全部股份,在未來Amplimmune達到特定研發里程碑的情況下,還將再支付至多2.75億美元。
而對于安進此次的收購行為,安進大中華區總經理李怡平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安進希望通過此次收購挖掘抗癌藥物行業的增長潛力,拓展公司產品線。
記者了解到,安進將獲得由奧尼斯制藥研發的治療多發性骨髓癌的新型藥物Kyprolis的全部權利,并且將獲得奧尼斯制藥與德國拜耳醫藥聯合銷售的治療肝癌和腎癌的藥物Nexavar的收益。
李怡平同時表示,“奧尼斯有些藥物還在研發階段,之后也會給公司帶來很大收益。”
據分析師預計,截至2019年,奧尼斯制藥研發的Kyprolis銷售可能會飆升9倍至24億美元。而奧尼斯制藥其他產品包括抗癌藥物Nexavar和Stivarga(用于胃癌治療),該公司2012年有八成的銷售來自這兩類藥物。
實際上,從近期的收購看,腫瘤領域尤為密集,就在一周前,美國強生表示,公司已經完成對抗癌藥物企業AragonPharmaceuticalsInc.的收購,后者專營于治療受激素影響癌癥藥物的發現與研發。
醫療健康領域行業及市場調研公司EvaluatePharma的數據顯示,2012年全球抗癌藥物銷售額高達840億美元,預計抗癌藥物未來每年的復合增長率將達到8%,增長速度超過其他所有藥物,并將在2018年前成為醫藥行業最暢銷的藥物。
借收購降低研發壓力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目前大型制藥公司收購小型生物醫藥公司已經成為一種趨勢。
此前,外媒亦有報道稱,阿斯利康、輝瑞、諾華準備競標Onyx制藥,而安進對此仍有興趣。
一位醫藥行業分析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由于面臨著專利懸崖所致的巨大收入損失,目前大型制藥公司正積極尋求收購小型生物技術公司,從而獲得新的藥物以充實生產線。“所以這些收購實質上是沖著品種去的。”
以阿斯利康和安進為例,記者了解到,曾是阿斯利康第二大暢銷藥物的思瑞康(Seroquel)已于去年在美國失去專利保護,同時該公司第三大暢銷藥——治療潰瘍的耐信(Nexium)也將在2014年失去專利保護。而對于安進來講,從2015年開始,其五類最暢銷藥物,有四類將面臨專利到期。
此外,企業的產品研發也面臨著很大的壓力。
“前期開發需要的資金太多,并且成功率不高,很多大公司都是收購小公司研發比較成功的產品。”一業內人士表示,“現在都在研究抗癌藥物,但是能上臨床的很少,上了臨床被斃掉的也很多,這其中研發的資金太多了。”
李怡平向記者坦言,目前醫藥企業大部分都是一方面做自己的研發,而另一方面就是收購一些研發較好的企業,引進一些新的產品。“對于制藥企業來講,壓力肯定是有的,如果創新減慢,企業的價值就會降低。”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