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2013-08-19 13:11:58
神木的民間借貸規模難以摸清,曾經的“暴富神話”終結。同時,隨著信用環境的破壞,部分借貸人有錢不還,欲借機“賴賬”,使區域性資金流動性受到制約。當地人士表示,危機之后,重塑“誠信神木”任重道遠。
“暴富神話”終結 信用體系遭重創——陜西神木民間借貸調查之一
新華網西安8月18日電(記者姜辰蓉、程露)自上月陜西省榆林市神木縣發生民間借貸風波后,“崩盤”“巨額欠債”等傳言不斷發酵。記者走訪調查發現,神木的民間借貸規模難以摸清,曾經的“暴富神話”終結。同時,隨著信用環境的破壞,部分借貸人有錢不還,欲借機“賴賬”,使區域性資金流動性受到制約。當地人士表示,危機之后,重塑“誠信神木”任重道遠。
神木“暴富神話”終結
作為陜西經濟第一大縣,神木縣去年經濟總量突破1000億元,成為西北五省區唯一一個GDP過千億元的縣。但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煤炭相關行業價格大幅下滑,重度依賴煤炭和涉煤產業的神木縣經濟增速明顯減緩,當地曾經火爆一時的民間借貸跌入低谷。
近年來,神木民間借貸十分活躍,資金投向有60%流向了煤礦,剩余部分流向了房地產和其他行業。除神木外,有大量民間借貸資金流向了臨近的鄂爾多斯地區。
鄂爾多斯一位司法機關工作人員表示,神木僅投到鄂爾多斯的民間借貸資金就有600億至700億元,現在都被套牢了。
神木一位企業負責人說,幾年前,煤價開始一路走高,炒礦之風隨之興起。購買煤礦需要大量資金,很多老板就以高額利息向社會融資。“有很多人手里沒錢,就抵押房產從銀行貸款再放貸;有的開飯館、小商店賺了點錢,也學別人高息放出去。”
一位曾從事小額借貸的老板告訴記者,神木民間借貸基本是三分到五分利,全縣估計一半以上的家庭都存在著借貸關系,農村人口70%以上都參與了,許多外來人口也牽扯其間。民間借貸也與銀行借貸相互交織,錯綜復雜。借貸手續都是打個白條、摁個手印。“有的人以一分利借款,再以二分、三分放出去”。
以前做煤炭生意是暴利,不管是炒礦還是倒煤,借貸的利息再高也有得賺;現在煤價跳水,賠的連利息都付不出來。一位煤企老板告訴記者:“我一個朋友剛剛30億元買的礦,現在8億元都沒人要。”
借貸危機爆發后,神木縣出現了夸張說法的“人人要債”局面。一位了解神木民間借貸情況的賈先生告訴記者,神木曾經的“暴富神話”,現在幾乎變成噩夢。“鄂爾多斯現在是‘人人要債,親友反目’。神木沒有鄂爾多斯嚴重,但是也有類似的地方。”
借貸危機重創信用體系
民間借貸許多借款人開始通過正規渠道維權,目前公安、法院部門立案和受理的案件涉及民間借貸資金超過75億元。其中神木縣法院去年至今受理的民間借貸糾紛案件達4786起,涉訴金額32.17億元,涉訴人數7658人;神木縣公安局立案偵查的借貸案件7起,涉案金額43.1億元,涉案人數1247人(戶)。
“民間借貸基本是半年期或者一年期,去年至今該暴露的已經暴露差不多了。”神木縣政府一位負責人表示:“有這么多的案例,基本不會有受害人還坐在家里等而不去報案的。”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在神木已經出現了部分老板跑路以及拿酒、拿豪車抵債的情況。因借貸關系朋友絕交、親戚反目的事情時有發生。
由于信用體系受創,使資金流動性進一步收緊,進而影響到了民營企業的發展。“現在大家都爭先恐后地把錢收回來,就是再好的項目也很難融到資。一些本來前景良好的民企現在陷入困難。”神木縣發改局副局長高海雄說。
據神木縣金融辦統計,今年6月底,神木各銀行存款余額682億元,貸款余額360.1億元,存貸比53%。“一般存貸比應達到70%左右,53%說明放貸比例比較低。”金融辦一名工作人員說。
高海雄說,神木企業絕大部分都有民間借貸資金,民間融資對企業發展相當重要,對地方民營企業發展起到了很大促進作用。現在形勢下企業很難融到資金,這對企業無異于雪上加霜。
“誠信神木”任重道遠
神木部分企業負責人指出,當務之急是重塑神木信用體系,盤活資金流動性,幫助企業渡過難關。“1塊錢不流動產生不了任何效益,流動10次就相當于10塊錢。現在老百姓手里有錢也不敢放出來,這讓很多實體企業面臨資金短缺的困難,對經濟的影響很大。”
對此,神木縣委書記尉俊東表示,神木將積極妥善處置民間借貸問題,引導民間資金在陽光和規范的環境下運行,使其真正成為現代金融體系的有益補充。重建神木的社會信用系統,重塑“誠信神木”。
當地群眾表示,重塑“誠信神木”,目前的一些不良風氣亟須扭轉。公安、司法等部門應緊密合作,嚴厲打擊借貸鏈條中“有錢不還”的行為,給意圖賴賬者以警示,重振人們對投資的信心。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