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評論

每經網首頁 > 評論 > 正文

馮海寧:以立法確保調控政策穩定性

2013-08-09 01:44:47

涉及房地產方方面面的改革,必須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而不是充滿變數的一般性政策。必須對相關改革進行專門立法,才能給公眾和市場一個穩定而明確的預期。

每經編輯 馮海寧    

◎馮海寧

近日,有媒體報道,有關地產調控的長效機制已經形成初步草案。該草案正在有關部委、協會等小范圍內征求意見。

如果這一消息屬實,是一條好消息。因為樓市調控多年,所使用的“武器”基本上都是臨時性措施,限購、限貸、限售等等。臨時性調控措施的優點是,措施出臺比較快,手段比較靈活,一般也能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所以,我們不能對臨時性措施徹底否定。

但是,臨時性調控措施的弊端也很明顯。有媒體近日統計,從2003年至今的10年時間里,管理層出臺房地產相關的宏觀調控政策達43次,房價同期上漲超過10倍。也就是說,過去出臺的臨時性調控措施并不少,但取得的效果極其有限,只能說適當延緩了房價上漲的速度和幅度,沒有從根本上治理房價。

而長效機制則不同,因為所出臺的措施有一定“生命力”,不會變來變去,就能給公眾和市場一個明確而穩定的預期,這個預期包括監管者的真實態度是什么,措施是什么,市場發展趨勢是什么。即讓樓市前景明朗起來。經常預測房價而且預測較準的任志強之所以最近表示不敢預測房價,是因為他感覺決策層面態度不明朗。

樓市走勢明朗,尤其是徹底明朗,顯然,需要出臺長效機制取代臨時措施。而且,輿論也多番呼吁出臺長效機制。但是,所謂的長效機制究竟是指什么,可能各方看法不一,期待不一。從相關報道來看,長效機制涉及財稅、金融、土地等方面,房產稅擴大征收試點范圍也是必然的。

在筆者看來,不管最終出臺什么樣的地產調控長效機制,關鍵在于立法,即涉及房地產方方面面的改革,必須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而不是充滿變數的一般性政策。必須對相關改革進行專門立法,才能給公眾和市場一個穩定而明確的預期。換言之,才能對中國樓市進行有效的預期管理。

長效機制中必然少不了房產稅。據悉,1986年頒布的 《房產稅暫行條例》第五條規定:個人所有非營業用的房產,免納房產稅。這說明,目前面向居民住房征收房產稅沒有法律依據。今后房產稅要全面推行,必須要由全國人大來立法。否則,就會存在各種各樣的質疑,不利于房產稅推行。

針對房地產開發中存在的問題,有必要修訂 《城市房地產管理法》。要想讓保障房走向規范、公平,必須出臺《住宅保障法》等。對于土地財政,也需要完善相關財稅制度,把地方政府的賣地權關進籠子。

既然國務院辦公廳2月26日印發的 《關于繼續做好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要加快建立和完善引導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地產調控長效機制的出臺應該是個大概率事件,值得我們期待,但何時出臺,如何落地,也讓人焦慮。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在线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四 | 伊人久久大杳蕉综合牛牛 | 香港三日本三级少妇三级66 | 亚洲一级在线播放在线观看 | 午夜福利在线不卡 | 偷偷做久久久久久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