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專家稱審計地方政府性債務為建立預警體系打基礎

新華網 2013-07-30 23:00:11

新華網北京7月30日電 (記者 于嘉 桂濤)中國審計署日前宣布,將組織全國審計機關對政府性債務進行審計。金融專家認為,這將為建立有效的政府性債務預警體系打下堅實基礎。

中央財經大學財經研究院院長王雍君認為,目前,中國尚未建立有效的政府性債務預警機制,哪些地方的債務已達警戒線,哪些地方已到“財政破產”程度,這樣的預警系統在局部地區有,但是全國范圍內還沒有。

他說:“預計此次政府性債務審計將為建立一個全國性的政府性債務預警體系打下堅實基礎。”

審計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底,中國政府性債務達10.7萬億元。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白景明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建立政府性債務預警體系實際上是通過風險評估和細化,制定出符合國情的風險控制指標,其前提是對政府性債務“摸清家底”。

“現在對中國政府性債務的許多判斷,可謂想象程度大,只有經過大規模實證取樣的數據才能令人信服。”他說。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志勇認為,從全國范圍來看,政府性債務仍處于可控區間,但局部地區的問題比較嚴重。

輿論普遍認為,此次審計包括中央及地方政府性債務,其中,地方政府性債務或將是重點。

審計署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36個地方政府本級政府性債務余額達近3.85萬億元,相比2010年增加4409.81億元,增長12.94%。

白景明認為,這次審計為地方政府性債務的管理創造了一個基本條件。

“地方政府性債務比較復雜,債務管理的核心是通過融資平臺進來的資金這一部分,涉及銀行貸款。”他說,“這就需要對國有企業的融資行為進行規范,對立項嚴格審查、對資金使用進行監督。”

王雍君預測,政府性債務審計之后,對債務的分類清理整頓、完善債務管理模式等一系列“組合拳”將跟上。

一些金融專家認為,當前,中國還缺乏有效的政府性債務問責機制,一些官員靠“借債”進行項目投資出政績,等到“還債”時,他們早已調離或者晉升,由此導致償債環節存在漏洞。

“一些地方政府對借債抱有高度熱情,但不那么在乎如何償債。”王雍君說,“政府借債搞項目投資,如果失敗了怎么辦,這在問責機制中沒有被充分考慮。”

他認為,把政府性債務納入財政預算管理是應對債務“黑洞”的一劑良策。目前,債務的使用、償還既不用在預算程序中申報,也不通過預算程序的審查和批準。

“這是造成債務問題的根源之一,下一步應該提上日程。”王雍君說。

內蒙古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于光軍則建議,進一步發揮人大和央行在監督、預警政府性債務中的作用,因為“這更加科學,而且更符合長遠發展趨勢”。

部分專家還表示,中國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機構,能夠自上而下對政府性債務進行監管。盡管一些地方財政部門設有地方債務處,但是它們往往等級、規格較低,債務管理力度等方面遠遠不夠。

責編 吳永久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日本又黄又潮娇喘视频免费 | 一本大道香久在线播放 | 中文字幕丝袜四区 |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精品 | 日本日韩中文字幕 | 日本手机精品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