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3-07-16 21:59:26
每經記者 杜冉樂 發自成都
“我們很看好成都,目前僅僅是第一期,下一步還將加大成都的研發投資。”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兼南區總經理農克強在成都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據悉,農克強提到的正是西門子正在成都建設的“在華最大規模的數字化工廠”,也就是西門子工業自動化產品成都生產及研發基地,預計今年9月份將正式投產。
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與需求萎縮的背景下,中國已成為西門子的第二大海外市場,為西門子貢獻了全球營收的8%,達到了63億歐元。僅在四川地區,目前西門子的工業、能源、醫療、基建與城市服務等四大業務已全面進駐川內,未來還將快速擴張至整個西部地區。
不過,業內人士指出,隨著中國市場份額占總公司業務比重的提升,不善公關的西門子如何具備卓越的政治智慧,處理好與地方政府的關系或將是一大考驗。
中國唯一一家
據西門子官方透露,目前西門子在中國僅有成都這一家自動化產品生產及研發基地,主要產品就是“高端可編程邏輯控制器”軟件系統,而另外兩家均在國外地區。其中,有一家在德國的安貝格,另一家在美國的鳳凰城。
為何西門子要把研發中心選在成都而非北京、上海?農克強認為,現在全球經濟低迷徘徊,新興市場對于跨國公司越來越具有吸引力,尤其是中國市場,而且還是大量的西部省份,均保持了兩位數的GDP增速,這讓西門子充滿了良好的市場預期。
“當前,成都又是世界財富500強的聚集地,商務辦公效率以及區域輻射等優勢尤為明顯。”農克強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當初在選址時,好幾個城市曾爭奪過這個項目,但最終西門子還是看中了成都。
公開數據顯示,2011年10月,西門子與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區管委會成功簽約,欲建設西門子工業自動化產品創新成都生產及研發基地,到次年3月時,前述研發基地在高新西區開工奠基。今年2月,前述研發基地已開始試運營,而西門子官方也表示,等到今年9月份,該基地將正式投產。
“正式運營之后,我們將把公司先進的科學管理與自動化理念貫穿到工業生產過程中,但絕非僅是工業,也包括能源、醫療與城市智能交通等領域,縮短企業的研發周期,帶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農克強表示。
對于前述三個研發基地的關系問題,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企業傳播部副總裁許國禎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他們都實行垂直管理,比如成都這個研發基地,雖是安貝格的姊妹工廠,但可能還會更多考慮到亞洲地區的市場需求,或者說一旦安貝格這個工廠出現故障,成都這個就要能夠隨時替補上去。
不過,對于成都研發基地的投資額,農克強等多位高管均向記者表示,目前公司還不方便對外透露。
企業政府關系或迎考驗
西門子(中國)公司工業業務領域總裁吳和樂曾對媒體表示,等成都研發基地投產之后,將為成都帶來1000個就業崗位。
據相關報道稱,成都引入的富士康項目占地高達13萬平方米,在2011年南區、西區相繼建成投產后,預計園區人數將達25萬人,5年內人力成長至50萬人。
兩者對比之后,在地方接待規格上也差別明顯。據《南方周末》2010年底曾報道稱,作為四川省迄今為止最大的招商引資項目,富士康成都產業基地被列為四川省和成都市“一號工程”。從四川省到成都市,再到郫縣,都專門成立了“一號工程辦公室”,全力推進項目建設。另據公開報道稱,四川省曾承諾了一項條件,要求地方公務員為富士康招工。
此外,在富士康簽約成都時,四川省主要領導及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工信部等領導也現身簽約現場,而西門子簽約成都時,據《中國日報》報道稱,簽約儀式是在四川省招商局局長張谷主持下,由蘇州西門子電器有限公司總經理米切克、成都市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袁宗勇代表雙方簽約。
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某不愿具名的高管私下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坦言,成都這個研發基地,不會像富士康等企業能帶來巨大的就業量,比如安貝格的基地,即使是一般的機器操控者都是碩士及其以上學歷的技術人員,可能在這一點上不會怎么受中國地方政府的歡迎,況且西門子在中國做事一直也非常低調,顯得比較“軸”,不怎么重視企業公關。
“研發的自動化智能軟件,一個售價可能在幾十萬美元。”許國禎表示,對于一般企業來說,這將是一筆不小的支出,當然也會影響到中國企業轉型升級的進程。
早在2004年,《經理人》雜志曾報道稱,被譽為中國市場的外資“常青樹”的西門子,自2002年以來在中國遇到危局,其根源除了內部戰略缺失之外,也與管理方面的缺失不無關系。
日前,西門子工業業務領域相關負責人曾對外表示,西門子想實現本土化,就要融合中國式管理,西門子的中國夢是從中國制造走到中國創造,要以質量、信譽贏得市場的尊敬。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