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全部

每經網首頁 > 全部 > 正文

金融危機的道德視角

人民日報 2013-07-09 10:41:53

美國金融危機爆發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華爾街的商業模式開始由以顧客為導向與較少自營交易的模式,逐漸向以自營交易為統領的模式轉變。

美國金融危機爆發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華爾街的商業模式開始由以顧客為導向與較少自營交易的模式,逐漸向以自營交易為統領的模式轉變。比較上世紀60年代的美林資產管理集團和新世紀崛起的高盛集團,就可發現,華爾街的模式轉變十分明顯。

1929年,股票市場崩潰引發投資者大規模流失后,美林集團幫助金融界建立了重視培養與客戶長期關系的商業體系,重樹與客戶間的信任。當時,美林集團并不是像對待“將要被宰殺的羔羊”一樣對待投資者,而是把他們當作“均分利益的合作伙伴”。美林集團的成功與努力獲得客戶信任和提供高品質服務有很大關系。1962至1971年間,總傭金收入(由顧客支付的證券交易手續費)增長了近300%,約占公司總收入的60%,傭金收入成為公司經營的主要依靠。

新世紀的高盛集團,展現了一個完全不同的金融產業。在2008年金融危機前3年里,高盛集團75%以上的收益都是靠自身資本投資獲得。服務客戶對于企業的盈虧不再重要。由于收益的來源發生了變化,華爾街的核心價值也隨之變化——從與顧客的信任和互惠關系轉變為“以鄰為壑”策略,有時甚至會犧牲客戶的利益。正如高盛集團前任主席勞埃德·布蘭克芬所說的那樣,“新的商業模式就是我們的字典里不再有‘客戶’和‘顧客’這樣的字眼,我們有的是‘交易對方’,為的是避免使用‘對手’一詞”。

新的營利模式下,金融市場的信息通道變得不通暢。新模式建立了一種史無前例的激勵機制:通過在市場欺騙或人為制造信息不對稱,企圖從中獲取一時的盈利。

2007年,在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前一年,客戶、市場和公眾都亟須一個預警系統和有關抵押貸款市場的準確信息。華爾街的金融精英本是提供預警和準確信息的最佳人選,新的商業模式卻使他們沒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2000多年前,在一個面臨劇烈轉型的動蕩不安的時代,中國先哲曾將美德比作北極星,它自己并不移動,其他行星則圍繞它旋轉,我們可以通過北極星的位置來確定其他行星的位置。一旦銀行的繁榮與客戶的長遠利益漸行漸遠,金融界的興旺往往通過欺騙客戶和向市場隱瞞信息來實現。當銀行不再靠服務客戶來獲取利潤,金融界就可能對金融市場的穩定、社會的和諧造成巨大威脅。

(作者分別為美國羅格斯大學商學院教授、蒙特克萊爾州立大學商學院助理教授邁克爾·桑托羅 羅納德·施特勞斯)

原文鏈接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3-07/09/c_124977978.htm

責編 趙慶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真实国产乱子伦高清对白 | 在线a免费播放v | 性刺激的欧美三级中文字幕 | 亚洲ⅴa制服丝袜一区二区 亚洲午夜片手机在线播放 无碼国产精品一区 | 色婷婷色综合缴情网站 | 亚洲国产人在线播放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