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09 00:47:03
這起土地強制收回,看似是對“地王”的一次懲處,其實是涉及這塊土地的各方面合作演出的一場“雙簧戲”罷了。
◎周俊生
7月5日,南京市國土局發布公告稱,經南京市政府批準,下關區濱江江邊路以西2號地塊因故終止出讓程序。去年11月,中冶置業以底價摘得該地塊,56.2億元的成交價也使得該幅地塊成為2012年全國總價“地王”?,F在,時間僅僅過去半年多,南京市國土局卻對其強制收回,其間透露出來的市場信息值得玩味。
此次南京市國土局對中冶旗下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強制收回已拍出地塊,可以說開了對央企地王進行整治的先河,似乎可以獲得好評。
但是,這塊土地畢竟已經完成了拍賣,盡管它的拍賣價格因創造“地王”而受到輿論批評,然而這畢竟是一種合法的市場交易行為。按照國土部和住建部于2010年9月發布的通知,開發商在競得土地后,在持有土地后滿一年仍未開發的情況下,政府有權收回土地。然而,現在這塊土地距拍賣僅有7個多月時間,在國土局將其收回,這一行政行為已經超越了政府權限。
南京市國土局作出的解釋是,該地塊成交后開發建設條件發生了變化。我們姑且認為這一解釋是真實的,但是,疑問也隨之產生,國土局將這一地塊推到拍賣市場,應該是建立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之上,為什么在土地已經拍賣,也就是說它的權屬已經不在政府手里的情況下,還可以隨便更改規劃?行政行為的隨意性于此可見一斑。
對于該地塊的強制收回,有一個歷史背景不可忽視。該地塊成功拍賣后,適逢各地土地市場上“地王”頻現,住建部迫于輿論壓力挑選了幾個典型案例進行調查,該地塊也在調查之列。但是,時至今日,半年多時間已過,調查結果并未出爐,甚至連調查是否還在進行我們都不知道。個中原因其實不難理解,因為這塊土地的整個拍賣過程并沒有什么違法之處,住建部不管是對南京市國土局還是對中冶置業,都難以進行處理。因此,由南京市國土局來將其收回,也算是一個體面的結局。
已經有輿論指出中冶本身已經出現財務困難,它是否能夠按預期完成對這塊土地的開發目標也已充滿疑問。在這種情況下,國土局要求收回土地,對它來說正好可以順水推舟,那11億多元已經支付的保證金在這種情況下也可以如數返還。如此說來,這起土地強制收回,看似是對“地王”的一次懲處,其實是涉及這塊土地的各方面合作演出的一場“雙簧戲”罷了。
房地產調控進行到目前階段,雖然政策面上尚未出現放松的跡象,但調控事實上已經進入疲態。總結這次房地產調控得失的經驗教訓,可以發現,行政力量派了很大的用場,但是,在政府職能需要轉變的當下,這種利用行政力量對市場的打壓到底能收到多少效果,充滿疑問。強制收回該地塊似乎是行政力量的積極作用,但是,一個不容回避的事實是,政府的土地財政仍然存在,房價仍然降不下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