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3-07-08 19:51:49
每經記者 夏冰 發自上海
國內商學院對本土案例研究尚十分欠缺作為商學院需要改進的地方,一直在被期盼打破中。日前復旦管院成功開發出的一套本土商業案例有望引領這一本土研究的前沿。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獲悉,由復旦大學管理學院聯手本土化妝品企業伽藍集團開發的《伽藍轉型戰略》案例正式對外公布。作為國內少有的商學院專門為本土企業發布的案例代表,其發布意味著未來會有更多的商業精英在復旦管院的課堂里通過伽藍的企業故事領略到管理學的理論意義、獲得更為實用的企業管理經驗、給更多的本土企業家以具有可操作性的企業管理思路和啟迪。
記者獲悉,成立于2001年的伽藍集團,作為中國本土化妝品企業的代表,旗下擁有美素、自然堂等多個個性鮮明的產品品牌。資料顯示,2011年伽藍的銷售額突破40億元,近兩年的收入增速分別超過30%和20%,成為本土化妝品企業的領頭羊。
但作為民營企業的伽藍集團,面對著近年來我國民企的平均壽命只有2.9年的中國商業經營環境,其在企業發展過程中也歷經了較為明顯的幾個階段:初期主要依靠企業創始人的個人能力、憑借時代背景完成了原始資本的積累和業務基礎的建立;隨后在此基礎上的第二階段是大規模發展業務資源并培育自有品牌;第三階段是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前提下,企業面臨“不創新不存活”,品牌、人才、研發和組織本身的管理都成為企業發展的關鍵、面臨重大調整。
對此,伽藍集團從2010年起果斷開始了轉型。伽藍集團董事長鄭春影表示,公司將經營理念從原來的“以客戶為中心”,調整為“以消費者為中心”。
“以消費者為中心對伽藍是一個非常痛苦的轉變,這次伽藍戰略轉型當中,伽藍集團集團的崛起是因為開創了很多中國化妝品行業的經銷模式,而之前所有的經銷模式無一例外都是以客戶為中心的,但在經過思考后,我們認為第二個十年一定要回歸以消費者為中心,集團中每一個員工都要把自己思考的著眼點從過去從客戶出發轉變為從消費者出發。” 鄭春影談及,這次轉型的意義不僅使一個企業能得到更好的發展,也使得消費者會得到更多的價值。同時也帶動了整個化妝品行業都在進行這次轉型。
“因為如果這個行業都把精力和我們的資金、時間投放在消費者身上,努力研究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價值的時候,中國化妝品的品質就會更好。” 秉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一個時期實現一個可行的目標,鄭春影對記者多次強調“伽藍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中國有非常多的本土的商業創新,很多西方的理論無法解釋,但是如果我們不去通過案例的解剖,我們就很難了解它的真諦。”復旦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陸雄文指出,中國商學院教育中,本土案例很少,而洋案例又跟中國實際不符。所以復旦大學派了很多教授去哈佛學習案例寫作和案例教學,這樣的投資很大,但很有必要,以此來保證國內案例的質量與哈佛等同。
記者獲悉,案例教學作為商學院教育的特色,從上世紀90年代由美國引進。但在現有的商學院中間,哈佛案例、麻省理工學院的案例,斯坦福的案例等這些在課堂教學中常常被引用和借鑒的企業案例,卻基本都是國外的企業或者國外商學院開發的中國企業案例。隨著國內教學課堂中發現一些外國案例的適合度并不高,教學中更強烈期盼一些本土性案例的誕生,因此,開發具有中國特色的本土案例,成為各大商學院任重道遠的當前任務。
“《伽藍轉型戰略》案例將學術機構與企業之間的非營利與公益性合作推向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為國內企業向學術界公開商業發展經驗、進行學術探討起到了積極的表率作用。”陸雄文表示,下一步,復旦方面除了成功企業的案例,未來還會關注失敗的案例,讓國內企業避免不必要的錯誤。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