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2013-07-02 09:00:04
商務部昨日發布公告,自2013年7月1日起開始對原產于歐盟的進口葡萄酒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據悉,調查應在2014年7月1日前結束,特殊情況下可延長至2015年1月1日。業內認為,此次雙反調查勢必造成國內的葡萄酒市場面臨新一輪洗牌,進口葡萄酒和國產葡萄酒在中國市場的競爭格局和市場份額將發生變化。
商務部進出口公平貿易局負責人昨日表示,本次調查是由中國葡萄酒產業向商務部正式提出申請,經審查滿足立案條件后,商務部依法決定立案并進行調查的。
根據商務部的公告稱,5月15日,商務部正式收到國內產業遞交的書面申請,要求對原產于歐盟的進口葡萄酒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6月5日,商務部就上述事宜通知歐盟駐華代表團,并邀請歐盟代表就申請書指控的補貼項目進行立案前磋商。6月17日,中歐雙方代表舉行立案前磋商。6月21日,歐委會向商務部提交了關于反補貼調查的書面評論意見。
近幾年,我國葡萄酒進口量大幅增長,葡萄酒企業強烈感受到了來自歐盟進口葡萄酒的沖擊,經營狀況、經營業績和市場份額下滑嚴重。
據中國酒業協會秘書長王祖明提供的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從歐盟進口葡萄酒數量急劇增長,由2009年的0.64億升迅速上升至2012年的2.57億升,年均增幅接近60%,占我國總進口數量的比例也由2009年的37.15%迅速攀升至65.16%。
“歐盟對于其葡萄酒行業采取的出口補貼政策,讓歐洲葡萄酒品牌在價格上有絕對優勢,國產葡萄酒品牌難以與之抗衡。”廣東金融學院教授許巍稱,目前在我國市場上,相同價位的國產葡萄酒在品質上較國際同類產品仍有較大差距,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程序雖然對國內企業來講是利好,但國內葡萄酒企業提高自身產品品質和競爭力才是根本。
中國食協葡萄酒專家委員會秘書長楊強表示,目前中國葡萄酒市場競爭激烈,消費者已經很國際化,而在產品層面不同品質、不同價格檔次的產品都有。“如果能進行"雙反",有利于凈化葡萄酒市場,對國產酒份額的下滑也能有一定的緩沖作用。”
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很多公司開展了自營或代理海外品牌葡萄酒業務。業內認為,如果征稅將抑制歐洲品牌發展,對其他產地有益。進口葡萄酒和國產葡萄酒在中國市場的競爭格局和市場份額將發生變化。
原文:http://news.hexun.com/2013-07-02/155684978.html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