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人民日報:收入差距擴大嚴重拖累經濟發展

人民日報 2013-06-10 10:19:44

為了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一是必須形成新的經濟增長機制,二是必須扭轉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三是必須建立經濟社會發展的包容機制。

蔡洪濱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

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是提高社會流動性,防止社會階層固化。對許多國家的研究表明,社會流動性越高的國家,其長期經濟增長速度就越高。典型的例子就是歐洲國家的高社會流動性帶來了經濟的高增長,而拉美國家的低增長速度在相當程度上源于其過低的社會流動性。社會流動性的下降,正是拉美國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原因。我國要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逆轉社會流動性下降的趨勢。

孫學工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我國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道路上面臨經濟、社會和環境等方面的挑戰。面對新的挑戰,需要探尋新的發展模式。新的發展模式的關鍵要素應該包括: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戰略,以創新為中心的產業結構調整戰略,以消費為中心的內需拉動戰略,以農民工市民化為中心的城鎮化戰略,以內外平衡為中心的對外經濟戰略,資源節約和環境可持續戰略。要推動我國經濟向這一新的發展模式轉型,需要進一步推進重點領域的改革。

鄭秉文

(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長)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我國與拉美國家相比盡管有一些優勢,但仍有很長的路要走,還面臨很多風險,如果處理不當,每一個風險都有可能導致我國經濟發展出現問題。吸取拉美國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教訓,一是要抓住轉變發展方式的歷史機遇;二是要理順財產制度,實現包容性增長;三是要保持福利水平提高與經濟增長同步;四是要保持城鎮化與經濟發展同步;五是要警惕民粹主義;六是金融改革要慎之又慎。(本報記者葉帆整理)

責編 趙慶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目前經濟總量已經躍居世界第二位,人均GDP超過6000美元,邁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國際經驗表明,當一個國家或地區進入中等收入發展階段以后,受各種復雜因素影響,容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經濟處于長期停滯的狀態。怎樣看待中等收入陷阱?我國如何才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本期“觀察”要回答的正是這些問題。 ——編者 我國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問對) ——訪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際研究學部主任張蘊嶺 本報記者葉帆張垚 記者: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努力,我國從低收入國家邁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現在大家比較關注的一個問題是我國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何謂中等收入陷阱? 張蘊嶺:所謂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進入中等收入發展階段后,長期停留在中等收入區間。從世界范圍看,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先后達到中等收入發展水平,但真正跨越中等收入階段進入高收入行列的并不多。正因為如此,才把這個區間稱為“陷阱”。拉美國家的情況最為突出,大多數國家長時間滯留在中等收入陷阱里,比如阿根廷,在這個陷阱里呆了半個世紀了。拉美大國中只有巴西有希望經過幾年努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 在東亞,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先有日本,后有“四小龍”即韓國、新加坡以及我國的香港地區和臺灣地區。文萊也已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不過它的情況比較特殊,主要靠能源收入,得益于能源價格上漲。馬來西亞本來比較有條件實現跨越,但至今還在中等收入陷阱里。還有泰國,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后發展速度也比較緩慢。 記者:為什么有些國家和地區能夠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有些卻不能呢? 張蘊嶺:從那些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和地區的經驗來看,主要是靠積極的升級政策和良好的體制。具體來說,主要表現為采取積極的產業升級政策,大力推動技術和管理體系創新,以創新來推動產業結構、經濟結構不斷升級;重視對人力資源的培養和利用,不斷改進管理,提高經濟運行效率;形成支持經濟增長和社會變革的包容性機制。從那些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和地區的教訓來看,主要是沒有形成推動改革創新的政策,經濟缺乏改進升級的動力和支持。還有的是因為政府對市場的直接干預過多,市場缺乏活力。此外,發展缺乏包容性,導致收入差距過大,引起社會內部的分裂,也是一些國家的重要教訓。當然,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情況很不相同,需要做具體分析,過分強調共性會掩蓋個性特征。 記者:從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經驗和教訓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問題的實質是什么? 張蘊嶺:若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來分析,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問題實際上是經濟發展的階段性提升和跨越問題。一般來說,經濟增長需要從依靠勞動、資本投入拉動向依靠技術、創新拉動轉變。這種轉變是生產要素效率提升的過程,也是實現收入由低到中再到高的過程。根據研究,導致一個國家或地區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最主要因素是生產要素效率不升反降,而導致生產要素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經濟增長長期停滯在依靠勞動、資本投入的階段上。 若從更宏闊的視角來分析,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問題是經濟社會發展階段性轉變的問題,因為它不僅涉及經濟,而且涉及社會、政治甚至文化等諸多方面。因此,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要綜合的進步,包括保持經濟持續增長、提高經濟社會發展的包容性、保護生態環境、形成良好的治理制度等。這些方面也許一開始難以同時都達到,比如在初期階段會更加注重經濟增長,但要逐步實現幾個方面的并舉,否則各種矛盾就會累積、惡化,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進程就會出現停滯甚至倒退。 記者:目前關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理論與實踐中,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問題? 張蘊嶺:目前關于這一問題的研究主要建立在人均國民收入水平上,但以貨幣衡量的收入水平只是一個數量指標,簡單的數字容易產生誤導。現在研究者開始設計一些新的指標,比如“幸福指數”,其中環境因素占的權重就比較大。另外,現在國際上衡量有沒有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一般以美國為標桿,也就是說要看跟美國相比達到一個什么樣的水平,這也有問題。因此,我們應該對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進行更深入的研究,提出新的衡量標準,制定新的跨越指數。 記者:對于我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問題,您如何看? 張蘊嶺:目前,東亞地區經濟發展面臨許多新的挑戰。一是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發生變化,主要是發達國家的市場需求增長放慢甚至萎縮,出口對東亞地區經濟增長的拉動機制運轉不靈了;二是多數國家的生態環境惡化,收入差距拉大,發展的可持續性面臨挑戰;三是以傳統的工業化、現代化為模板的追趕增長模式受到資源、環境等諸多方面的制約,必須進行調整和轉型。 我國正處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階段。盡管很多人對我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持樂觀看法,但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國面臨的挑戰還是很嚴峻的。為了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一是必須形成新的經濟增長機制,加快實現經濟增長由依靠勞動和資本投入拉動,向依靠技術和創新拉動轉變;二是必須扭轉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加快向綠色經濟、節能經濟結構轉變;三是必須建立經濟社會發展的包容機制,提高經濟發展成果社會共享度。我們要抓住今后十幾年的發展機遇期,通過深化改革開放,力爭盡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實現中國夢,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關鍵一步。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本和重點(觀察者說)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汪同三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到目前這個階段,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堅持發展是硬道理、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努力發展社會事業、實現社會公平,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本和重點所在。 根本 堅持發展是硬道理,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中等收入陷阱最基本的表象是,當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均國民收入達到世界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順利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等原因,經濟增長動力不足,最終出現經濟停滯徘徊的狀態。 我國2012年人均GDP已超過6000美元,邁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但是,2012年年初以來,我國GDP增長出現了較為明顯的減速,投資、消費、出口以及工業生產等指標均出現增速減緩。這種增速減緩,既有國際經濟環境波動等短期因素的影響,也有我國內部一些結構性、階段性因素的影響。一方面,過去有效支撐我國30余年高速增長的勞動力供給因素發生了變化,這將使我國出現因勞動力供給增速減緩帶來的經濟增速減緩。另一方面,我國過去幾十年相對較高的儲蓄率將趨于下降。隨著儲蓄率開始下降,扣除通貨膨脹因素的資本投入增速也會出現逐漸下降的趨勢,進而使經濟增速出現減緩。雖然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能發揮積極作用,但是我國目前技術進步的作用尚不足以完全彌補勞動力和資本投入增速減緩所導致的經濟增速減緩。因此,勞動力和資本投入增速減緩、技術進步相對緩慢,這三個因素疊加會導致我國未來經濟增速減緩。 與過去接近10%的年均增速相比,當前我國已經出現了經濟增速逐步趨緩的趨勢。面對可能的中等收入陷阱,避免之道、跨越之本仍然在于抓住經濟建設不放松。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這既是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寶貴經驗的高度概括,更是我們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根本保證。無論面前出現何種艱難險阻,只要我們始終堅持發展是硬道理,我國就不會為中等收入陷阱所困。 堅持發展是硬道理,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我們具備有利條件:第一,我國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只要我們用好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沉著有效應對風險和挑戰,就可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第二,我國現在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產業結構的調整、居民收入的進一步提高、區域發展差距的縮小、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等,都會為經濟發展創造巨大的增長空間。第三,我們已經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初見成效,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了保證。 重點 努力發展社會事業,實現社會公平 有一項調查是在征求50位國內知名專家意見的基礎上,列出了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國家的10個方面的特征。除了經濟增長回落或停滯、金融體系脆弱兩個特征,其余8個特征包括民主亂象、貧富分化、腐敗多發、過度城市化、社會公共服務短缺、就業困難、社會動蕩、信仰缺失,基本上都是屬于社會方面的。許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當進入中等收入發展階段后,由于收入差距迅速擴大導致中低收入居民消費嚴重不足,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減弱,造成經濟停滯不前。同時,收入差距擴大導致社會問題叢生、社會矛盾激化,甚至出現社會動亂,成為嚴重拖累經濟增長的重要原因。因此,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點在于努力發展社會事業、實現社會公平。 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實踐,我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為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高度重視加強社會建設、發展社會事業。加強社會建設是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基礎,是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發展社會事業是提高全體國民福祉的保障,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方面。第二,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進一步扭轉以前較長時期內存在的居民收入增長落后于經濟增長、居民收入占國民收入比重下降的局面,實現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與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第三,扭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趨勢。應當看到,我國仍處在進入中等收入發展階段后的矛盾凸顯期和風險高發期,要特別重視居民收入差距問題,扭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趨勢。 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黨將發展社會事業、實現社會公平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社會事業加速發展。黨的十八大進一步強調了發展社會事業的重要性。當前,在努力發展社會事業、實現社會公平方面,我們具備有利條件:第一,我國各項社會事業已經具備了較好基礎。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初步形成并不斷完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保障服務體系不斷健全;政府高度重視創造就業機會,城鎮登記失業率保持在較低水平;城鄉免費義務教育全面實現;等等。第二,2012年開始我國的居民收入增長速度已經快于經濟增長速度,同時實現了農村居民收入增長速度快于城鎮居民。第三,各級政府更加重視社會事業發展,努力實現社會公平。面對越來越復雜、越來越多樣化的社會矛盾,政府敢于正視問題,積極妥善化解矛盾,保持了社會的穩定。這些有利條件,為我們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了重要保障。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要改革與創新(互動)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研究學部共同主辦的“第三屆亞洲宏觀經濟論壇”近日在北京舉行。本次論壇的主題是“中等收入陷阱與東亞經濟轉型”。與會專家學者圍繞會議主題,對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與形成機制、東亞經濟發展的經驗和教訓、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新發展模式等問題進行了探討和交流。 蔡昉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 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一般有四個步驟:第一步是經濟增長出現減速。二元經濟體在高速增長一段時間后都會出現減速,但這是正常的減速。第二步是針對這種增長減速采取了錯誤的舉措。因為錯誤地理解了這種增長減速,然后采取產業政策、區域政策以及擴張的宏觀經濟政策來刺激經濟復蘇,最終由于政策扭曲導致經濟停滯。當經濟增長真的停滯、蛋糕不能做大后,所有的努力都變成了分蛋糕,不同地位、不同能力的人得到不同的份額,收入差距進一步擴大。第三步是社會問題出現。經濟的停滯加速了收入分配的不公,削弱了社會的凝聚力,帶來各種社會問題。第四步是固化的體制格局。一旦進入這一階段,既得利益集團就會想盡一切辦法來保護自己的利益份額,抵制改革,體制格局由此被固化。此時改革的成本大幅度提高,若不下足夠大的決心、具有足夠強的政治勇氣,就很難擺脫中等收入陷阱。 常修澤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要實施均衡性改革戰略。均衡性改革的前提是構建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環境的五環式改革布局,且每一環改革都要有均衡點。比如,經濟改革主要是尋求市場化與公正化之間的均衡點。如果打破了市場化,則不可避免地導致經濟后退;如果打破了社會公正,則不可避免地導致社會動蕩。再如社會改革,應尋求多元階層“社會共生”的均衡點,努力形成“窮人不能再窮、富人不能出走、中產必須擴大”的局面。 蔡洪濱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 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是提高社會流動性,防止社會階層固化。對許多國家的研究表明,社會流動性越高的國家,其長期經濟增長速度就越高。典型的例子就是歐洲國家的高社會流動性帶來了經濟的高增長,而拉美國家的低增長速度在相當程度上源于其過低的社會流動性。社會流動性的下降,正是拉美國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原因。我國要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逆轉社會流動性下降的趨勢。 孫學工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我國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道路上面臨經濟、社會和環境等方面的挑戰。面對新的挑戰,需要探尋新的發展模式。新的發展模式的關鍵要素應該包括: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戰略,以創新為中心的產業結構調整戰略,以消費為中心的內需拉動戰略,以農民工市民化為中心的城鎮化戰略,以內外平衡為中心的對外經濟戰略,資源節約和環境可持續戰略。要推動我國經濟向這一新的發展模式轉型,需要進一步推進重點領域的改革。 鄭秉文 (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長)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我國與拉美國家相比盡管有一些優勢,但仍有很長的路要走,還面臨很多風險,如果處理不當,每一個風險都有可能導致我國經濟發展出現問題。吸取拉美國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教訓,一是要抓住轉變發展方式的歷史機遇;二是要理順財產制度,實現包容性增長;三是要保持福利水平提高與經濟增長同步;四是要保持城鎮化與經濟發展同步;五是要警惕民粹主義;六是金融改革要慎之又慎。(本報記者葉帆整理)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一区 | 日本有码三级欧美国产 | 一区二区精品在线 | 午夜性色福利视频你懂的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 日本乱理伦片在线观看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