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商學院

每經網首頁 > 商學院 > 正文

畢業生應如何應對就業難題?

每經智庫 2013-05-28 09:44:27

我國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在很大程度是勞動力在地域和行業以及不同性質間企業的分配不均問題。

每經編輯|趙慶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臨近一年一度的高校畢業季,就業又成了一個嚴峻的問題。北京畢業生簽約率總體不足三成,上海不足三成,廣東不足五成;四川據說還有十幾萬大學生沒有落實工作。嚴峻的就業形勢像霧霾一樣,成為人們無奈卻無法回避的話題,以至于有人稱今年可能是“最難就業年”。

一邊是創紀錄的699萬高校畢業生,一邊是平均同比下降15%的招聘崗位數。這種局面緣于多種因素的疊加。經濟增速的放緩,產業結構的調整,導致部分行業就業需求下降。加上畢業生總量增加,高校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間的結構性矛盾長期存在,造成了今年就業壓力增大。

“最難就業年”這件事情驚動了國務院。日前,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通知,用人單位不得對求職者設置性別、民族等條件。以我看來,這個通知的真實作用可能有限。因為畢竟供需的缺口放那擺著,即使做到百分之百的公平,找到工作也依然是一個概率問題,總還是有不少人會找不到工作。更何況,在中國特有的文化和社會背景之下,就業很難做到絕對的公平。

在我們把目光聚焦在大學生就業的時候,我們不妨也看看其他。近年來,我們經常看到沿海勞動密集型行業用工荒的問題。我的一個朋友在廣東做家具行業,他說現在工人是老大,一個月給5000塊錢還愛做不做的,事情沒做好你還不敢說他,不然馬上就跑其他廠去了。有報道說,現在一個熟練的技術工人月薪至少6000以上,就連建筑工地上搬磚的工人日薪也在200-300元。我認識的一個搞裝修的電工師傅,跑幾個工地下來一個月可以掙1-2萬。而傳統的白領工作,工資卻越來越難和農民工競爭。今年部分行業起薪下調,行政管理、文秘等專業,甚至從2200元降到1800元。

所以,在我們強調公平就業的同時,我們必須也注意到,高校的改革必須提速。資料顯示,目前大約1/3的畢業生在從事與其所學專業無關的工作,部分專業畢業生就業的專業對口率不到30%。“市場需要的是蛋糕,學校送出的卻是包子。”革除這種教育弊端,培養學以致用的人才,才能為大學生就業開辟一片新天地。

接著,讓我們繼續來分析一下就業難背后更深層次的問題。我們先從抽象一點的角度說起。一個人的價值到底由什么決定呢?從經濟學來看這個問題,任何事物的價值都由其稀缺性決定,而人也不例外。如果具有某種技能水平或者說工作能力的人多了,那自然其能夠獲得的報酬也在下降。就當代的大學生而言,由于近十年以來的擴招,大學生的數量已經增加了很多,以至于到今年達到了創紀錄的699萬的數量。另一方面,現代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日新月異,指望大學畢業生一出校門就能成為各行各業的佼佼者已經不現實了。早20-30年,大學生被稱為“天之驕子”,而現在,大學生已經被認為是“普通勞動者”。這實際上是一種時代的進步,體現了社會人力資本質量的提高。當然,對于作為學生的當事人來說,這確實是一個需要努力去適應的現實問題。

大學生起薪不高是近年來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一項關于“大學畢業生第一份工作的薪水”的調查顯示,超過六成的畢業生第一份工作的月薪在2000元以下。在人才市場上,據說以往收入不菲的IT男們現在月薪只敢期望2000元。

其實這個現象從經濟學的供需關系來看很好理解。只要存在勞動力的供需缺口,工資就會被壓低,而缺口越大,工資也壓得越低。但是,我不認為我國大學生的供需缺口是一個絕對的缺口。事實上,作為人口大國的中國來說,大學生過剩這個說法是站不住腳的。我們的問題,是大學生畢業以后都想去大城市,不想去小城市。同時,從就業的性質和行業來說,又過于擁擠在一些熱門的單位和行業。因此,我國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在很大程度是勞動力在地域和行業以及不同性質間企業的分配不均問題。也就是說,這是一種相對的過剩,而不是一種絕對的過剩。現在大學生普遍對偏遠地區和中小企業不感興趣。新聞報道說安徽的一個大學生,原本可回老家煤礦公司上班,月薪6000元,但他堅持不回去,說怎么也要進南京、蘇州。而斯坦福大學對清華大學等重點大學的一個調查顯示,今年傾向進政府及國企就業的大學生占六成以上,而傾向進入私企就業的大學生僅3%。

就我國現在的經濟結構來說,私企,特別是中小企業,才是容納就業的主要渠道,而這個渠道又恰恰是大多數學生不太愿意去的。一些企業表示,雖然畢業生過剩,但要找到合適員工卻不容易。這個我又很深的體會。我前些日子幫人發布了兩條招聘信息,工資從2500-4000,結果沒人來投簡歷,可能是因為是小公司的原因,也有可能是學生嫌薪水低了。社會經濟環境已如此,調整就業心態則成為走出就業困境的必要選擇。宏觀經濟學里的一個觀點認為,只要愿意降低薪水,就不會有失業存在。廣東國家高級職業指導師寧佳英認為,在廣東稅前2400元以上月薪,在今年的就業形勢下,已經可以接受。至少先找到工作,不要讓自己失業。

其實如果留意招聘廣告,就不難發現絕大多數招聘都要求工作經驗,而大學生缺的恰恰就是工作經驗。從這個意義上說,大學畢業生不要太重視第一份工作的薪水,而找到合適的行業積累相關工作經驗,對自己的職業發展可能更為重要。調查顯示,3%的畢業生選擇了“零工資”就業。這雖然不值得提倡,但擺正心態,先就業再擇業,在當前的就業形勢也許是更務實的辦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ⅴ日本 | 中日AV高清字幕版在线观看 | 亚洲综合色婷婷七月丁香 | 思思久久国产精品丝袜 | 日韩在线精品视频 | 午夜免费啪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