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股市導讀

每經網首頁 > 股市導讀 > 正文

A股走出低谷要到2017年

中國證券報 2013-05-15 09:33:12

縱觀全球股市,在其長期的發展歷史中,經歷過至少一次長時間的轉型。

原標題:專家:A股走出低谷要到2017年 正處長轉型期

中國人保資產管理公司 蔡紅標

縱觀全球股市,在其長期的發展歷史中,經歷過至少一次長時間的轉型。轉型的主要特征是:在技術上以寬幅的箱型波動為主,往往箱頂距此前的歷史峰值有差距,同時箱型的時間不少于5年(一個經濟周期)。這一特點既與實體經濟的轉型有關,同時也與股市此前的透支經濟增長相關。

美歐股市折射綜合國力

美歐股市代表了世界成熟股市的發展特征,但即使是同一陣營,其股市軌跡也并不完全同步,其中折射出的是一國綜合國力的此消彼長。

從美國股市看,1929年之前的美國股市(道瓊斯指數)基本上和1992年前的中國股市類似,是一個高度投機的市場。股市暴跌之后,經過25年的痛苦歷程后,美國股市才走出泥潭。理論上這是世界股市第一次轉型,但當時也有制度上不成熟的因素;在此之后,股市才進入了現代化。

筆者認為,美國股市此后至少還經歷了兩次轉型。第一次轉型是1970年石油危機后,美國經濟經歷了艱苦的轉型,被迫改變過于依賴石油的經濟結構,股市也經歷了轉型的痛苦歷程,這個時間持續了整整13年,直到1983年2月才走出歷史的陰影;第二次轉型時2000年1月道瓊斯指數創下11750點的峰值后,隨著互聯網泡沫的破滅,美國經濟又一次面臨轉型。時隔6.75年(81個月)后,道指于2006年10月再度創下歷史記錄。美國經濟主要是通過繼續吹大房地產泡沫來走出低谷,因此隨后2008年次貸危機爆發本質上是對此的修正。

從歐洲股市看,鑒于歐洲經濟和美國經濟高度緊密,因此其轉型和美國股市類似。德國股市上世紀70、80年代也經歷了13年,在300點內箱型波動,峰谷之間的幅度達44.3%。但對于1987年的股災,德國股市僅經過兩年便創下歷史新高。相對德國、美國而言,只有法國股市在1987年黑色星期五后經歷了自1990年5月至1997年1月長達6.7年(80個月)、寬度約900點的大箱型內波動。事實上,法國CAC40指數自2007年6月創下6168點以來,始終處于調整期(以2008年9月的6168點為起點,已近6年),始終在上下1500點左右的箱型內波動,其箱頂距歷史峰值有40%之遙。這表明,目前法國股市仍在轉型的箱型內躑躅。英國股市在1987年7月見頂于2455點后,經過5.2年(63個月)在箱型的反復波動后才重拾升軌。

由此可見,德國股市明顯要強于英國,而法國最弱。這表明,以股市而言,近25年來,法國在歐洲的綜合實力相對德國明顯下降。從股市的角度看,英國遠離歐元區是個十分明智的選擇。

亞洲股市轉型各具特色

亞洲經濟體沒有明顯的共性,而是各具特色,但亞洲股市同樣有明顯的轉型期。

從香港股市看,自1986年香港聯交所成立后,香港才成為全球化股市。恒生指數自2007年10月創下31958點以來,轉型期特征非常明顯。剔除2008年9月次貸危機期間的暴跌,自2009年4月至今的4年,恒生指數基本在7500點的箱型內波動(波幅為42%),而箱型頂部距歷史峰值則仍有22%的差距。盡管轉型時間已有6年,但目前仍未有結束的跡象。

從日本股市看,日本股市迄今經歷了兩次重大的轉型。日本是缺少資源的國家,因此石油危機對經濟、對股市的影響極大。日經225指數在1973年1月創下5359點高點后,因石油危機持續下跌至1974年11月的3558點(累計下跌33.6%),其后直到1978年4月才走出箱型,歷時5.25年(63個月)。而日本股市真正的轉型是在“泡沫經濟”破滅之后。日經指數在1989年12月29日創下38957點后,先是暴跌,而后長期處于下降通道式的箱型中。這是非常規的轉型,因為日元在1985年廣場協議后的非正常升值導致股市過度泡沫化,過于外向型經濟導致世界經濟對其影響過大,而制造業競爭力的下降致使其產業空性化。因此,其轉型期已長達24年,但走出轉型期的時點似乎遙遙無期。

從菲律賓股市看,其馬股綜指在1997年2月26日創下1278點峰值后,因亞洲金融危機而步入轉型,其后通過逾10年時間(123個月)才走出箱型。目前,馬股自2011年9月以來,一直處于慢牛之中。

從韓國股市看,KOSPI指數于1994年9月29日達到1145點,其后熊市異常慘烈,自此之后韓國股市進入了長期的轉型,直到2005年9月才走出長達11年的大箱型(277點-1145點)。

從臺灣股市看,如果按照前述標準,那么臺灣自1990年2月創下12682點的歷史峰值后,即已進行了轉型,其指數基本上在一個趨于收斂的大三角形內波動,迄今已有13年時間。目前,臺灣加權指數距離歷史峰值仍有36%之遙。筆者認為,臺灣股市歷史上受日本影響較大,而產業結構存在的內在缺陷導致其經濟轉型較為困難。

從印度股市看,印度股市牛長熊短,截至目前并無明顯的轉型期。但如不考慮1999年12月-2000年4月約20周的時間(期間大盤略超出箱型,技術上是假突破),那么1994年9月-2004年5月約10年時間,印度股市基本上在2100-4600點的大箱型內,轉型期后印度股市即迎來大牛市。

A股走出低谷要到2017年

中國股市迄今也經歷了兩次大的轉型:第一次是1993年2月的1558點后,經過整整7年后才真正走出箱型,期間跌宕起伏,這是青澀期的轉型;第二次無疑是自2007年10月創下6124點新高,自此股市進入熊市。事實上,2009年8月3478點以來的走勢在形式上與臺灣股市十分類似,技術上呈一個收斂的大三角形;但如從波動區域與歷史峰值的關系看,則與日本股市或法國股市相似,畢竟滬市目前的點位距歷史峰值有著約65%的遙遠距離。從此角度看,中國股市如要創出新的歷史高點,尚有十分遙遠的距離。

以轉型所持續的時間看,越是開放度高的股市,調整所需的時間相對較短;越是市場化程度高的經濟體,股市的復蘇相對較快。目前,有三個可能:一是經歷5-7年的中轉型期,二是10-13年的長轉型期,三是如日本持續20年或美國1929年股市崩盤后24年的超長期轉型。

考慮到大盤自6124點以來已經6年,目前看明年很難走出大調整期,因此中國股市正在進行的應該是長轉型期,即股市有望在2017-2021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真正走出調整,創造新的歷史記錄。換言之,如以2012年12月的1949點計,則未來3-4年,A股很可能有一波沖擊6124點的機會。當然其中也很可能距山頂尚有一段路程的情況下即掉頭回走。筆者估計,以臺灣經驗看,大盤有較大可能在4800點,即距6124點約22%之遙時即修整,甚至無功而返。

盡管世界主要股市歷史上均會出現一個轉型期,至于是中期、長期還是超長期轉型,則是由多個方面決定的,盡管轉型期后股市走向依舊關鍵,但轉型期過長,不僅使投資者失去很多機會,同時也令該國的綜合實力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落后于人。目前A股轉型在形式上與法國類似,而時間上已具備長期轉型的特征。何去何從,考驗著監管層的智慧。而從國際股市長期的發展規律看,具有持續創新力的大眾消費品、風控良好的成長性銀行,以及高科技公司、生物醫藥公司等,均具備遠超大盤的長期牛股可能。

責編 何建川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污网站 | 亚洲a人一区二区免费 | 性欧美在线看片a免费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在线v日本 | 亚洲综合色国产综合 | 亚洲性夜夜综合久久9 | 久久综合久久综合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