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25 01:05:13
大盤在23日大跌后,昨日(4月24日)迅速展開反彈,從常規來看這是一個不錯的信號,至少表明多頭十分頑強,并沒有被空方的炮火嚇倒。但是,對于昨日的反彈,我認為有兩點隱憂值得警惕。
首先,成交額不理想。23日滬指大跌57.63點,滬市成交822.2億元;昨日滬指反彈33.78點,但成交額僅為789.8億元。這說明一個問題:跌時放量,反彈縮量,這并不支持強勢反彈的展開,最多維持震蕩走勢。同時,滬市成交額低于深市成交額,昨日深成指成交額940.4億元。這說明目前資金主戰場在深市,而不在滬市,再明確點,資金在深市創業板。
其次,創業板走勢如此堅挺,這個現象值得認真分析。昨天創業板指數大漲3.31%,再次創出年內新高,且繼續維持放量上漲而調整縮量的格局,這一態勢尚未出現扭轉跡象。如果創業板不調整,那么大盤股將難以走強。
現在需要回答的問題是,創業板持續亢奮的邏輯是什么?為什么估值更低的大盤藍籌無法吸引場外資金關注?我想,一方面已形成的賺錢效應讓熱錢趨之若鶩;另一方面不排除這樣一種可能,即機構要在IPO開閘之前,將創業板的整體市盈率水平推上去,這樣隨之而來的新股發行能夠獲得一個更高的市場定價。畢竟,不少機構手握眾多PE項目,新股上市定價越高賺得越多。
說到底,創業板和大盤股的蹺蹺板效應是客觀存在的,創業板不出現大幅調整,大盤難以走好。主力機構會不會在創業板調整之前就拉高大盤配合游資在創業板出貨?
所以,我認為盡管昨天出現反彈,但陽線沒有完全收復周二的大陰線,且成交額繼續低迷,未來維持震蕩可能性更大。 (張道達)
道達郵箱:daoda@263.net
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的最新規定,本手記不涉及任何操作建議,入市風險自擔。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