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2013-03-18 16:37:59
記者近日在這個勞務輸轉大縣采訪時發現,不管是當地勞務辦還是職業介紹所,甚至連本地企業都遭遇著同沿海地區如出一轍的招工難窘境。
開春后的這段時間,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勞務辦的工作人員比平日忙碌得多。他們既要給外出務工者提供就業前的技能培訓,又要下鄉給農民講解各企業招工條件,鼓勵他們外出就業。
秦安是中國知名的勞務輸轉大縣,每年累計輸轉剩余勞動力10萬余人次,創勞務收入11億余元,勞務經濟是全縣支柱經濟。“人多地少、山多川少、自然條件嚴酷,從上世紀70年代以來外出打工就成了秦安首選的脫貧致富之路。”秦安縣勞務辦主任王來祥告訴記者。
記者近日在這個勞務輸轉大縣采訪時發現,不管是當地勞務辦還是職業介紹所,甚至連本地企業都遭遇著同沿海地區如出一轍的招工難窘境。
“春節剛過就有40多家企業通過我們招工,用工需求量高達1萬多名。但要招到1萬多人太難了。”王來祥說,如果這么大的需求量放在十年前,他肯定會激動得不知所措,可今年他不敢輕易答應企業。
秦安縣規模最大的職業介紹所也面臨招工難的無奈。“今年有一家南方企業就需要5000人,但我們去年一年才輸送了5000人,滿足不了他們的要求。”秦安通達職業介紹所董事長陳正奎告訴記者。為了招人,他和員工連日來走村串戶,宣傳企業用工條件。為了吸引村民聽用工政策,他們還買了洗衣粉贈送給村民。
不僅如此,秦安當地的一家酒店也因為招不到人而煩惱。“我們勞務大縣有充足的勞動力,可連我們本地企業都招不到人。”秦安秦都明悅酒店經理王云說。
有10多年勞務工作經驗的秦安勞務辦副主任唐岱民表示,勞務辦、職業介紹所和企業招工難的背后是當下勞動力結構發生了巨變。“80后”、“90后”新生代農民工在就業市場的“崛起”是中國部分地方招工難的推手。
數據顯示,秦安每年累計輸轉10萬余人次的剩余勞動力中,七成以上是“80后”、“90”后的新生代農民工。“同有沉重生活壓力外出找活干的父輩相比,沒了溫飽之憂的新生代農民工少了生存的壓力,多了機會和夢想,不再是單純為了掙錢而工作,更是為了實現自身價值。”唐岱民說。
“他們就業時不再將工資看得最重,更多地會綜合考量企業的福利待遇、社會保障能力、工作環境、企業文化以及提供的晉升機會等因素。”王來祥說,他們在面對豐富充足的就業崗位、開始“挑活干”,在眾多企業中海選、跳槽。
秦安縣隴城鎮張家溝村的“90后”村民張文科在寧波一家電子公司打工,每月工資2600元。“以前我在新疆工地上打工,掙的比寧波多,但總感覺沒有實現自我價值,而且工地上的環境臟亂差,一個月也洗不了一次澡,生活沒有規律。在寧波除去吃住,雖然工資沒多少,但每天上班只有8小時,每周還有1天休息,我有更多時間去充電。”張文科說。
在王來祥看來,新生代農民工越來越成為就業的主力,預示著中國西北貧困地區輸出廉價勞動力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王來祥告訴記者,與十年前相比,他們更加注重對企業的考察優選,為好企業輸出勞力,同時更強調為新生代農民工提供系統性的職業教育,尤其是創業精神和技能的培訓,幫助他們能更好地融入到大城市中,飛得更高。”
陳正奎說,招工難的倒逼效應已經顯現,企業為了“搶人”互相競爭,用獎勵性休假、健全的娛樂設施、8小時工作制、社會保險等吸引務工者,有的企業為解決務工者后顧之憂,還解決務工者子女入學問題。
“雖說挑活干的新生代農民工加劇了當下的招工難,但從另一個方面也發出了信號,提醒著用人企業,不能坐享人口紅利,是時候考慮新生代農民工的感受了。”王來祥說。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