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18 01:11:44
李克強總理指出,中國當前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可概括為三個方面:一是持續發展經濟;二是不斷改善民生;三是要促進社會公正。
◎易憲容
3月17日,李克強總理在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時指出,盡管偌大個中國要解決的事情很多,但最為主要的問題仍然可概括為三個方面。即一是持續發展經濟;二是不斷改善民生;三是要促進社會公正。
對于總理眼中最為主要的這三個問題,其實質是什么?向社會與市場透露出什么樣的信息?這些都是市場及民眾十分關注的問題。
可以說,這三個主要問題的核心就是不斷地改善民生。李克強總理強調,對于中低收入者來說,政府要編織一張覆蓋全民的保障基本民生的安全網,其中包括義務教育、醫療、養老保險、住房等。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民生既是未來經濟政策制定的基點,也是未來經濟政策所要設定的目標。
如何才能保障全體人民的民生能夠得以不斷改善?這就要求保證經濟持續發展。如果沒有社會經濟的發展與繁榮,也無法生產與創造出滿足全體人民所需的豐富多彩的產品,在這種情況下是無法改善民生的。
保持經濟持續穩定發展,不是為GDP而GDP、犧牲自然環境、過度信貸擴張、過度消耗資源等的經濟增長,而是強調提高質量與效益的經濟增長。這種經濟增長才能夠讓全體人民的民生真正得以改善。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經濟增長等各項指標都逐漸降低,表明了發展的目標在于如何來保證經濟增長質量與效益的逐漸提高,而不是追求GDP的數量擴張。
社會經濟發展與繁榮的動力在哪里?筆者以為,這需要通過設立好的制度來安排來保證,需要通過這些制度安排促進整個社會公正。因為,在一個比較公平公正的社會里,它不僅能夠提供給全體人民教育、就業等平等的機會,也能夠讓每一個人內在潛能或積極性真正的發揮出來,民眾能夠在自己的崗位上各得其所,創造出最好的產品與業績,并由此形成整個社會經濟發展與繁榮的最大動力。
要促進社會公平公正,當前最為重要的就是要轉變政府職能(比如界定產權、保證合約執行、保護弱勢民眾的利益不受到侵犯等),嚴格地界定政府權力,并通過制度及杠桿保證經濟有效運行,而不是對實際經濟生活干預過多。從當前大部制改革來看,政府職能轉變的改革正在深化,預計今年內還有新的相關政策出臺。但是,其中最為重要的還得是減少政府對實際經濟生活過多干預。
總之,新一屆政府的施政目標已經透露出未來經濟政策的基點與走勢,對此我們得密切關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