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商訊

每經網首頁 > 商訊 > 正文

光伏發電補貼或低于預期 行業兩頭承壓

2013-03-11 01:03:28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陳賢麗 發自深圳    

每經記者 陳賢麗 發自深圳

據公開媒體報道,國家發改委已經向業內下發了光伏上網電價征詢意見稿,近日即將公布。意見稿建議,分布式光伏發電自發自用部分補貼價格定為0.35元/度。

英大證券副所長葉旭晨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此補貼明顯低于預期,加上成本高企,光伏發電運營商將面臨兩面夾擊。而對于整個板塊而言,受到下游需求影響,光伏行業將短期內將面臨 “多米諾骨牌效應”。

光伏運營商成本難降

據悉,征詢意見稿細則分為三大塊:分資源區制定光伏電站標桿上網電價,完善分布式光伏發電價格政策以及其他規定。

意見稿建議,新疆地區光伏上網電價下調到0.85元/度,甘肅、青海、寧夏、內蒙古等地下調到0.75元~0.85元/度,西藏地區下調到0.95元/度,其他統歸為四類資源區下調到1元/度。意見稿提到,鼓勵市場化定價,鼓勵競價上網。分布式光伏發電自發自用部分補貼價格定為0.35元/度。

“目前國內光伏行業存在明顯的高成本問題,如果政府補貼了,那么光伏行業就可以正常生產了。但是如果補貼少了,有些可能仍然會虧損。”葉旭晨說。

“現在雖然補貼出來了,但明顯低于預期,之前市場普遍預期補貼大概是0.4元~0.6元/度。”葉旭晨表示,“此補貼新政對光伏發電運營商的影響是首當其沖的,緊接著向上游比如多晶硅制造商傳導。”

由于成本高企,光伏發電運營商將面臨兩面夾擊。“相比上游多晶硅等制造商來說,由于多晶硅等價格從年初到現在不斷在上漲,光伏運營商承受著上下游的夾擊。”葉旭晨說。

據生意社多晶硅價格監測數據顯示,多晶硅單價從去年底的每噸119000元,上漲到如今的140500元(截至3月8日),漲幅高達18%。

雖然上漲對整個多晶硅板塊而言,是極大利好。“但對光伏發電運營商來說,成本也跟著居高不下。”葉旭晨說。

目前國內光伏運營商中利科技 (002309,SZ)、 陽 光 電 源(300274,SZ)是國內為數不多的較早布局光伏電站建設。

政策倒逼企業創新

自3月6日起,歐盟開始對產自中國的光伏產品實施進口登記。公告稱,根據歐盟有關保護本國產業免受來自于非歐盟國家的傾銷與補貼進口的法規,歐盟將對從中國進口的、厚度不超過400微米的光電池、晶片、電池板與組件實施自動登記。

此外,2月28日,歐委會正式啟動了對從中國進口的太陽能玻璃的反傾銷調查。根據歐盟相關法規,歐委會擬于9個月后對調查進行初裁,決定是否對涉及產品征收臨時性反傾銷稅。新政策效應疊加,無疑將給中國產品進入歐洲市場再加一道閥門。

光伏行業的海外市場受阻嚴重,多晶硅產品制造商只能將眼光瞄準國內市場。但如今,國內市場下游的光伏發電運營商發電補貼低于預期,這對光伏板塊來說,風險疊加。

“這無疑對資本市場的光伏行業是利空的。”葉旭晨說,“之前光伏行業主要受益于多晶硅的漲價,如今受到下游需求的傳導,估計多晶硅的價格也不會持續上漲。”也就是說,整個光伏板塊將面臨“多米諾骨牌效應”。

“但對于光伏BT模式的企業影響不大。”葉旭晨說,“而且我們也長期看好的。”目前光伏BT模式的典型代表是航天機電(600151,SH)。

“從長遠來看,這個政策主要是想倒逼企業進行技術革新,促進成本下降,引發產業整合。”葉旭晨說,“等整合到一定程度,再補貼一些優質的光伏企業,那么補貼的意義就大得多。”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記者陳賢麗發自深圳 據公開媒體報道,國家發改委已經向業內下發了光伏上網電價征詢意見稿,近日即將公布。意見稿建議,分布式光伏發電自發自用部分補貼價格定為0.35元/度。 英大證券副所長葉旭晨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此補貼明顯低于預期,加上成本高企,光伏發電運營商將面臨兩面夾擊。而對于整個板塊而言,受到下游需求影響,光伏行業將短期內將面臨“多米諾骨牌效應”。 光伏運營商成本難降 據悉,征詢意見稿細則分為三大塊:分資源區制定光伏電站標桿上網電價,完善分布式光伏發電價格政策以及其他規定。 意見稿建議,新疆地區光伏上網電價下調到0.85元/度,甘肅、青海、寧夏、內蒙古等地下調到0.75元~0.85元/度,西藏地區下調到0.95元/度,其他統歸為四類資源區下調到1元/度。意見稿提到,鼓勵市場化定價,鼓勵競價上網。分布式光伏發電自發自用部分補貼價格定為0.35元/度。 “目前國內光伏行業存在明顯的高成本問題,如果政府補貼了,那么光伏行業就可以正常生產了。但是如果補貼少了,有些可能仍然會虧損。”葉旭晨說。 “現在雖然補貼出來了,但明顯低于預期,之前市場普遍預期補貼大概是0.4元~0.6元/度。”葉旭晨表示,“此補貼新政對光伏發電運營商的影響是首當其沖的,緊接著向上游比如多晶硅制造商傳導。” 由于成本高企,光伏發電運營商將面臨兩面夾擊。“相比上游多晶硅等制造商來說,由于多晶硅等價格從年初到現在不斷在上漲,光伏運營商承受著上下游的夾擊。”葉旭晨說。 據生意社多晶硅價格監測數據顯示,多晶硅單價從去年底的每噸119000元,上漲到如今的140500元(截至3月8日),漲幅高達18%。 雖然上漲對整個多晶硅板塊而言,是極大利好。“但對光伏發電運營商來說,成本也跟著居高不下。”葉旭晨說。 目前國內光伏運營商中利科技(002309,SZ)、陽光電源(300274,SZ)是國內為數不多的較早布局光伏電站建設。 政策倒逼企業創新 自3月6日起,歐盟開始對產自中國的光伏產品實施進口登記。公告稱,根據歐盟有關保護本國產業免受來自于非歐盟國家的傾銷與補貼進口的法規,歐盟將對從中國進口的、厚度不超過400微米的光電池、晶片、電池板與組件實施自動登記。 此外,2月28日,歐委會正式啟動了對從中國進口的太陽能玻璃的反傾銷調查。根據歐盟相關法規,歐委會擬于9個月后對調查進行初裁,決定是否對涉及產品征收臨時性反傾銷稅。新政策效應疊加,無疑將給中國產品進入歐洲市場再加一道閥門。 光伏行業的海外市場受阻嚴重,多晶硅產品制造商只能將眼光瞄準國內市場。但如今,國內市場下游的光伏發電運營商發電補貼低于預期,這對光伏板塊來說,風險疊加。 “這無疑對資本市場的光伏行業是利空的。”葉旭晨說,“之前光伏行業主要受益于多晶硅的漲價,如今受到下游需求的傳導,估計多晶硅的價格也不會持續上漲。”也就是說,整個光伏板塊將面臨“多米諾骨牌效應”。 “但對于光伏BT模式的企業影響不大。”葉旭晨說,“而且我們也長期看好的。”目前光伏BT模式的典型代表是航天機電(600151,SH)。 “從長遠來看,這個政策主要是想倒逼企業進行技術革新,促進成本下降,引發產業整合。”葉旭晨說,“等整合到一定程度,再補貼一些優質的光伏企業,那么補貼的意義就大得多。”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日本乱码伦视频中文字 | 中文AV网址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首页在线播放 | 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资源 | 中文字幕在线2021一区 | 亚洲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