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2-20 00:59:51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王霞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王霞 發自上海
丹麥最大啤酒生產商嘉士伯集團2月18日公布的財報顯示,2012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72.01億丹麥克朗 (約合120.51億美元),增長3%。
其中,亞洲市場取得了9%的增長,而其他地區多為營收倒退或停滯不前,在其重要的中國市場,嘉士伯營收自然增長率在4%以上。
對此,方正證券酒類分析師張保平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歐美等啤酒消費市場已經基本成熟,其增速不大,而亞洲市場尤其是中國市場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因此也成為包括嘉士伯在內的外資啤酒廠商重點搶占的市場之一。
亞洲市場份額大幅增加
根據財報,嘉士伯稅后利潤為55.04億丹麥克朗 (約合9.87億美元),增長6%。分地區來講,2012年嘉士伯在西北歐市場的銷售收入同比下降了2%,俄羅斯市場與上年基本持平,亞洲市場則取得了9%的增長。同時嘉士伯預計,該公司2013年在部分亞洲國家的市場份額將大幅增加,推動銷售收入強勁增長。
事實上,全球前幾大制酒企業正在中國、印度、韓國和越南尋找收購與結盟的機會。
據外媒報道,國際啤酒商的潛在收購或合資對象包括中國的燕京 啤 酒 、 印 度 的TilaknagarIndustries以及KKR&Co.L.P投資的韓國啤酒商東洋啤酒等。
僅在去年,經過兩個月的競爭,荷蘭啤酒商喜力終于以64億美元得到亞太釀酒有限公司控股權,成為對亞洲啤酒商的收購中出價最高的交易之一。
“所有的外資啤酒商都想在亞洲分一杯羹。”張保平說,已經在亞洲市場有一定規模的企業想有進一步發展,很多都是通過并購、參股等形式進行擴張。
重點布局中國市場
根據嘉士伯的財報,2012年嘉士伯中國啤酒產量的自然增長率
(即不通過收購或并購方式而取得業務增長)在4%以上。
對此,嘉士伯方面相關負責人回應《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時表示,對于嘉士伯而言,中國的啤酒市場規模龐大,頗具發展潛力。
據了解,去年原任嘉士伯香港公司大中華區總裁一職的王克勤已正式出任中國區主席職位,主管新業務的拓展,被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是公司加大對中國市場的重視程度之舉。
“中國市場對于嘉士伯來講肯定是重點發展的市場,世界上其他啤酒消費國增長基本停滯了,很多外資啤酒商都來中國尋找發展機遇。”張保平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在去年4月的調整中,嘉士伯大中華區被劃分為內地市場和中國香港市場兩個部分,都直接對亞洲區負責。不過,香港市場和內地市場側重點則有所不同,前者重心在嘉士伯擁有的全球品牌,后者則有眾多本土區域性品牌。
“嘉士伯定位于中高端,在中國市場還是收購比較小的企業,對于一些大型企業則采取參股并逐漸控股的策略。”張保平告訴記者,目前嘉士伯在中國市場的分布更多集中在西北和西南,主要是其競爭還沒有東中部激烈,因此嘉士伯可能想從這部分市場進行突破。
另外,近兩年嘉士伯除了對重慶啤酒(600132,SH)和重啤集團西部地區資產的增持,還對新疆烏蘇啤酒持股比例提升至65%。目前嘉士伯在中國間接和直接參股的啤酒企業多達40多家。而嘉士伯方面也表示,“我們會不斷加大在這個市場的投入并會持續尋求適當的業務拓展機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