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22 01:04:14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楊井鑫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楊井鑫 發自北京
此前,曾一度被稱為“白菜價”的銀行股正悄然走出估值洼地。經過近期的強勢反彈后,目前A股市場上的銀行股已全部走出了破凈的窘境。雖然交行、中行等幾家銀行股剛剛邁過市凈率的“紅線”,但這卻意味著銀行股的估值正在逐漸修復。
一位市場分析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銀行股的反彈與多重因素相關。不過,銀行股在經過一輪大漲之后,市場分歧也將更為明顯。
上市行一季度凈利或增7%
股價走勢曾在很長一段時間背離基本面的銀行股突然在去年底爆發一輪行情,由此,所有銀行股全部走出了破凈窘境。
1月18日,作為身處破凈窘境的最后兩只銀行股,交通銀行、華夏銀行在板塊上漲的帶動下也脫離了破凈大軍。當日,交通銀行上漲1.64%,報收4.97元,而其每股的凈資產為4.93元。
“銀行業高增長的時期已經過去了,但2012年的業績明顯要好于預期,這也是銀行股價上漲的一個支撐因素。”某證券公司一位銀行分析師稱,最近很多機構都在盯著銀行股,做多的熱情很高。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自2012年12月初開始,銀行股價集體上漲是市場亮點之一,銀行股的平均漲幅也超過了20%。
上述分析師還稱,資金面的充裕將緩解銀行資產的壓力,而銀行不良率也將保持在穩定狀態。
該分析師說,銀行的風險再次成為銀監會今年的重點關注對象,尤其是強調了業內較為關心的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和房地產貸款,并明確表示將監控得更加嚴厲。
“與其他周期性行業相比,銀行的業績更為確定,估值的優勢明顯,所以去年年底的上漲行情是可預見的。根據初步測算,上市銀行在今年一季度的利潤增速將在7%,也是好于之前預期的。”上述分析師說。
未來將更強調特色個性
銀行股近期大漲也讓不少機構賺得缽滿盆滿。那么,目前銀行股是否有回調壓力呢?如今,機構也走到了“十字路口”。
“受經濟向好的預期和經濟刺激,去年年底歐美機構投資者開始大幅建倉銀行股,而中資銀行股因為估值較低,也受到了歐美資金的青睞。”一家私募基金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外資在2012年底對中國經濟非常看好,而銀行與中國經濟的緊密性和關聯度很高,因此投資銀行股就不奇怪了。”上述私募人士表示。
“去年年底的行情中,國內機構大部分都在‘跟風’的情況下賺了一些,但現在股價漲上去了,分歧也就多了。”上述人士表示。他還表示,保險資金已經有從銀行股 “撤退”的趨勢了,而部分基金也跟著在減倉。“長期看好銀行股及估值偏低并不表示銀行股就不會下跌,雖然銀行股的上漲還存在空間。但A股市場銀行股的估值一直就偏低,短期內暴漲之后,還是有很大的回調壓力。”
“在銀行利潤下滑的過程中,銀行更強調了特色和個性。不同銀行的強勢業務不同,這導致了銀行的競爭力不一樣。”一家國有的大行人士預測稱,銀行股未來走勢除了行業的帶動之外,更趨向于出現分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