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學界首次界定中國GDP存在三類“水分”

證券日報 2013-01-21 09:37:15

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揚日前公開提出中國經濟存在三類“水分”,包含外延式、內涵式和生態破壞水分。

決策層提出,中國經濟必須是沒有水分、實實在在的增長,這個表述引起國內外高度關注和持續討論。中國社科院副院長<!--keyword--><!--/keyword-->李揚<!--keyword--><!--/keyword-->日前公開提出中國經濟存在三類“水分”,包含外延式、內涵式和生態破壞水分。據了解,這是學界提出的首個關于中國經濟增長“水分”的定義或界定。

李揚日前在“財經中國2012年會”上表示,中國經濟增長的外延水分、內涵水分和生態破壞水分等三類水分,值得高度重視。他認為,從專業角度上看,表現為瞎編數據的“人造水分”已經大規模減少,中國經濟增長的水分,主要不是指統計數據的水分。

增長的外延式水分,是指未形成現實生產能力、或者雖然形成產能但卻是過剩產能的投資,即不能形成有效供應的投資。“如果投資不能順利地形成生產能力,變成‘胡子工程’甚至是‘豆腐渣工程’;如果生產出的東西形成積壓賣不出去,而且是在大量人群收入水平未能提高,從而消費力不足的同時出現產能過剩和產品積壓,與這兩種狀況對應的經濟增長便是‘水分’。”李揚說。

增長的內涵水分,則是指無效率或低效率的損失,即以過多的投入而不是提高勞動生產率帶來經濟增長。“在發展生產和各項事業過程中,比較多地強調投入甚至不計成本地投入,強調增加貸款、減免稅收、‘給政策’等等,但很少顧及產出,更很少考量投入和產出的關系。”李揚表示。

生態破壞的水分,是指扣除生態退化與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

“實現尊重經濟規律、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增長,就是要實實在在和沒有水分的增長。如果經濟增速下降只是壓縮了水分,這種減速是值得歡迎的。從理論和國際經驗看,這正是我們穿越中等收入陷阱,走向發達經濟體的必由之路。”李揚強調說。

責編 陳非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五月婷婷综合网 | 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亚洲精品成AV人在线观看片 | 亚洲青青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成a人在线观看 | 久久综合网色天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