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21 00:50:13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戴榆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戴榆 發自上海
日前,中海集運(601866,SH;02866,HK)發布2012年度業績預盈公告,稱預測該年度實現凈利潤約5.2億,與2011年度的虧損27.4億元相比成功實現扭虧。
昨日(1月20日),中海集運相關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2012年幾乎每月都有提價計劃,除一季度虧損外,二、三季度該公司開始實現盈利,而四季度出售二手集裝箱資產更是獲利較多。
“公司在波動的市場中抓住機遇,準確預判市場形勢,切實采取有效措施,力爭航線效益最大化,使經營業績取得了顯著的改善”,對于業績預盈的主要原因,中海集運認為,2012年航運市場形勢有所改善,集裝箱運輸需求有所回暖,航線運價逐步恢復使得該公司業績明顯改善。
中海集運相關人士昨日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該公司2012年度幾乎每月都有提價計劃,除了一季度虧損之外,二、三季度都實現了盈利。此外,中海集運也提到了出售二手集裝箱獲得了較多的收益。“為了配合公司箱隊結構調整優化的需求,公司對自有集裝箱逐步更新淘汰,抓住二手箱市場價格較高時機進行出售,實現較大增值。”中海集運公告指出。
某交通行業研究員昨日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認為,中海集運最終實現扭虧的關鍵或許還是在于出售二手集裝箱資產。“2012年整個集運市場行情環比比2011年要好,但遠沒有達到讓行業集體盈利的程度,而且總體需求情況要比2011年還要差”,該研究員告訴記者,“集運市場的回暖倒也談不上,經營狀況較好重要原因是,集運公司在2012年所做出提價與削減運力等方面較為齊心的努力自救。”該研究員指出,與2011年虧損27.4億元相比,中海集運2012年的盈利狀況要好很多,而第四季度的兩次出售集裝箱資產最終為其實現盈利提供了保障。
根據資料顯示,2011年11月20日、12月18日中海集運相繼兩次出售旗下部分自有集裝箱資產,兩次交易售價約折合人民幣共計30億元,獲凈利約9.2億元。根據預測盈利,如果拋開這9.2億元的凈利潤,中海集運2012年最終是否能夠實現扭虧尚難判定。
此外,還有某航運業分析師告訴記者,中海集運扭虧還有一個重要方面是三季度遞延所得稅資產的轉入。根據三季度報顯示,該公司所得稅費用為-4.7億元,為該季度的凈利潤作出了不小的貢獻。
中海集運相關人士昨日向《每日經濟新聞》透露,今年1月10日歐線以及1月15日美線的最新一次的提價與以往相比比較穩定。該人士向記者坦言,過去一年該公司一直在為提價保障收益努力著,幾乎每月都有提價計劃,但因為需求相對較弱,尤其是歐線,由于得不到貨量的支撐,在提價之后都有些波動與下滑。
馬士基集團中國區相關人士也一再向記者表示,目前的運價依舊處于不可持續狀況,馬士基航運一直施行運價恢復計劃,并為削減控制運力做準備。“從各項經濟指標和各國經濟運行態勢來看,航運業短期內出現復蘇的概率并不大”,中投顧問交通行業研究員申正遠此前告訴記者,“航運企業不斷削減運力,并謀求提價,扭虧與保價的意圖明顯。受成本上漲、終端需求萎靡不振的影響,全球航運業進入了景氣低迷的時期,運價持續下滑,絕大多數航運企業業績大幅下滑并出現大量虧損狀態。尋求合力,共同提價是航運企業當前的共識。”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