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2013-01-17 08:58:13
盡管昨日大盤表現為小幅調整,但生物醫藥股卻在眾多利好的提振下逆市走強,這種強勢特征基本上是從去年12月21日開始逐步形成的。期間,醫藥生物指數(申萬一級)累計上漲17.19%,漲幅逾滬指 1.6倍,跑贏上證指數 10.68個百分點。
從具體的子行業看,中藥、生物制品和化學制藥在上述時間段,漲幅在醫藥生物二級行業處于前列,分別上漲17.19%、17.13%和14.94%。在昨日的行情中,中藥指數上漲1.58%,表現搶眼。
從資金流向看,去年12月21日以來,醫藥股合計大單資金凈流入3.26億元,有90只醫藥股呈大單資金凈流入,占比49.45%。凈流入的個股中,有49只累計大單資金凈流入超過1000萬元,合計凈流入24.28億元。東阿阿膠等5股大單資金凈流入均逾億元。(點擊查看>>>滬深兩市主力資金流排名)
市場分析人士表示,醫藥股的強勢表現主要來自四大利好的直接提振。首先,如今已進入流感高發季,各大城市均出現不少感冒發燒患者。大量的疫苗和治療藥品需求給相關公司帶來業績增厚契機。
其次,全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工作會議傳出消息,今年藥監局將率先開展50多個品種的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工作,啟動1500多個藥品標準提高項目以及頒布《中國藥典》的第二增補本,并深入推進藥品審評審批制度改革。未來或將對地方局簡政放權,鼓勵各地制藥產業創新升級。
第三,國務院發布的生物產業規劃,明確了十二五期間生物產業產值年均增速20% 以上,而且確立了生物技術藥物、化學新藥、中藥以及高端裝備等方面的未來生物產業發展的重點。政府如此的大力政策扶持和現今醫藥生物基層市場的巨大空間,都是持續看好醫藥生物產業發展和醫藥生物行業投資價值的主要理由。
第四,近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日前發布《中醫藥標準化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2011年~2020年)》。按照《規劃綱要》確立的“十二五”時期的具體目標,中醫藥行業標準水平將有巨大提升,行業規范建設將駛上快車道。
昨日,中藥板塊上漲1.58%,在醫藥生物各二級行業中漲幅第一。具體看,中藥板塊收盤價為18.43元,成交金額約為73.69億元。
今年以來,中藥板塊累計上漲9.7%,在可交易的55只中藥股中有52只上漲,占比約95%。其中,萊茵生物 (69.22%)、香雪制藥 (21.25%)、中恒集團 (20.81%)、廣州藥業 (19.88%)、益佰制藥 (19.39%)、華潤三九 (17.51%)等漲幅居前。
從資金流向看,今年以來,30只中藥股資金累計凈流入,占比約55%。東阿阿膠(45035.67萬元)、康美藥業 (35505.46萬元)、中恒集團(22975.18%)、同仁堂 (17554.88%)、華潤三九(12007.10萬元)等股資金凈流入在1億元以上。
從基本面看,最新數據顯示,去年1月至10月,中成藥行業營業收入增長21.41%,增速與1月至9 月基本持平;利潤較去年同期增長13.49%,增速較1月至9 月0.93 個百分點。
市場人士認為,中藥子行業市盈率已經調整至32倍左右,目前醫藥以及中藥板塊的估值相對于大盤溢價率下降明顯,風險得到一定的釋放,逐漸體現出投資價值。但由高估值引發的未來增長不確定性風險依然存在,同時政策不確定性也給中藥板塊但來一定的風險點。
華泰證券表示,未來三類公司具有一定的投資價值:估值低,增長穩健;明年有望高增長;基本面有好轉預期。同時,近期可能出臺的基藥目錄或將成為個股股價的催化劑,天士力等公司或將受益于獨家品種進基藥。
年報披露倒計時
3股搶跑年內漲逾30%
根據滬深兩市公布的2012年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時間表,距離打響年報披露第一槍的滬市公司威遠生化 (1月19日)公布日期僅剩2個交易日。
統計顯示,在預計將于1月完成年報披露的21家公司中,有16家對全年業績作出預告,其中,預喜的公司有11家。威遠生化預告凈利潤變動幅度達50%;而領銜深交所上市公司2012年年報披露的ST傳媒(1月21日)預告扭虧幅度110.03%;最早公布2012年業績的中小板企業獨一味與樂通股份 (1月25日)業績預告同樣略增;深受市場關注的聯創節能將于1月22日與博雅生物聯袂披露全年業績,作為最早公布年報的創業板公司,他們也交上了較為讓人滿意的業績預告。
從預計首批發布年報的上市公司市場表現來看,19股年內累計上漲且跑贏大盤,占比90.48%;14股年內累計漲幅超10%,占比66.67%;賽為智能 、ST傳媒和樂通股份則分別上漲37.41%、36.26%和32.89%,斬獲上述個股漲幅前三甲。
在昨日滬指出現調整,跌幅近1%的背景下,上述個股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分化,處剛泰控股和道博股份停牌外,共有14股跑贏大盤,占可交易股票的73.68%;10股顯露強勢實現上漲,同時,年內漲幅前三甲中的賽為智能和ST傳媒昨日漲幅均超5%,分別為5.16%和5%。
作為年報排頭兵,往往率先成為資金的“狩獵目標”。市場分析人士認為,在龍頭股走出一波行情后,其他年報公布時間較早的上市公司都有望出現一定幅度的補漲,因為在傳統的觀念中,年報公布越早的公司,其業績的利好因素就可能越多。如果上市公司到了三四月年報高潮期再披露,即便業績再好分配方案再“出眾”,市場因“審美疲勞”也很難吸引到足夠的資金去炒作。
對于年內漲幅居首的賽為智能,信達證券表示看好該股整體走勢,預計公司2012年至2014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3.38億元、4.47億元和5.64億元。
化學制藥藥品價格調整基本結束
目前,我國化學制藥行業產銷規模穩步擴大,盈利狀況改善顯著。而隨著早春臨近,氣候多變,而人體抵抗力減弱或對外界環境適應性欠佳也促成春季為易發病季節,人們就醫或對藥品需求增加。
業內人士指出,化學制藥行業不僅是醫藥行業最大的子板塊,也是最傳統,受醫改政策影響最大的板塊。而春季為各種常見病的易發季節,將導致行業需求增加。
從市場表現看,化學制藥行業昨日上漲0.36%。而今年以來,統計數據顯示,僅5只化學制藥累計下跌。18股漲幅在10%以上,其中,華海藥業 (24.04%)、聯環藥業 (22.18%)、白云山A(17.44%)、西南合成 (15.66%)、華仁藥業 (15.39%)、翰宇藥業 (15.30%)、信立泰 (14.51%)等股漲幅居前。
從資金流向看,今年以來,23只化學生物股資金流入明顯,科倫藥業 (8979.87萬元)、華潤雙鶴 (6454.49萬元)、聯環藥業(5028.60萬元)、信立泰(4365.74萬元)、翰宇藥業(3443.18萬元)、華仁藥業(3257.15萬元)等股區間資金凈流入在3000萬元以上。
據公開資料顯示,2012 年1-10 月,我國醫藥制造業實現銷售收入13583 億元,同比增長19.28%;實現利潤總額1322 億元,同比增長16.83%,增速較上年同期下降5.45 個百分點。
分析人士表示,綜合來看,化學原料藥行業持續回暖(行業利潤累計增速由2012年2月-10 月從-18.4%逐步提升到6.59%);化學制劑行業依然保持快速增長(去年前10月收入及利潤增速分別為22.29%、21.21%).
對此,東北證券表示,預計化學藥的本輪價格調整已經基本結束,接下去可能會調整中成藥價格,不過中成藥調整幅度或會小于化學藥,具有單獨定價權或類獨家品種仍有望獲得價格優勢,建議繼續關注千金藥業 、以嶺藥業 、馬應龍 、昆明制藥 、江中藥業 、科華生物 、沃森生物等企業。
昨日部分化學制藥股行情一覽
證券代碼證券簡稱昨日收盤價(元) 年內漲幅年內凈流入資金(萬元) 最新動態市盈率(倍)
(%)
600521 華海藥業 14.14 24.04 -2224.04 31.44
600513 聯環藥業 10.52 22.18 5028.60 60.24
000522 白云山A 21.14 17.44 1530.42 30.00
000788 西南合成 7.68 15.66 -15821.80 49.06
300110 華仁藥業 15.89 15.40 3257.15 34.55
300199 翰宇藥業 15.9 15.30 3443.18 34.58
002294 信立泰 43.86 14.52 4365.74 34.50
002422 科倫藥業 64.12 14.46 8979.87 29.44
600812 華北制藥 6.33 13.85 1188.36 242.28
據有關媒體報道,美國全境,尤其是東部正爆發大規模流感疫情,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統計,今年入冬以來,全美至少已有28747人感染流感,其中20名兒童因感染流感死亡。
對此,市場分析人士表示,生物制品主要是用于預防傳染病、疾病診斷等的特殊藥品,隨著現代生物技術的發展,為生物制品行業打開了新的發展空間。而本次美國大規模流感疫情爆發,對于國內疫苗類企業產生一定帶動作用。
昨日,生物制品板塊下跌0.34%。但從個股角度,今年以來,僅2只生物制品下跌,其余均實現不同程度上漲。海王生物 (53.26%)、東寶生物 (20.95%)、天壇生物 (16.40%)、華蘭生物 (16.21%)、上海萊士 (14.46%)等股漲幅居前。
從資金流向看,今年以來至今,海王生物、上海萊士、智飛生物 、雙鷺藥業 、*ST國藥5股累計資金凈流入,流入金額分別為:11181.78萬元、5053.59萬元、1051.22萬元、811.83萬元和127.62萬元。
數據顯示,2006年至2009 年我國疫苗市場從31 億元快速增長到90 多億元,但相比發達國家,我國疫苗市場仍處于發展起步階段,現有競爭格局和品種結構決定了短期行業增速趨緩。對此,分析人士表示,未來隨著一批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和創新品種上市、政策推動和投入加大等因素有望促使疫苗行業再次提速發展。
國信證券認為,短期我國疫苗行業仍面臨創新能力不足、接種率不高等問題。但長期看我國疫苗需求是巨大的,接種率提高是必然趨勢,中長期看我國疫苗行業前景光明。
招商證券表示,促進疫苗升級換代,多聯苗和結合苗是發展方向,重點推動新型疫苗(包括治療性疫苗)研發和產業化,智飛生物自產Hib獲批,AC-Hib有望今年獲批,除已代理銷售23 價肺炎球菌疫苗外,與默沙東簽訂HPV 疫苗與輪狀病毒疫苗代理協議;沃森生物多款新型疫苗在研,收購澤潤生物切入HPV疫苗領域;華蘭生物積極推進國際化認證,冬季甲流疫情概念龍頭。
昨日部分生物制品股行情一覽
證券代碼證券簡稱昨日收盤價(元) 年內漲幅(%) 年內凈流入資金(萬元) 最新動態市盈率(倍)
000078 海王生物 8.92 53.26 11181.78 94.18
300239 東寶生物 13.45 20.95 -779.22 61.72
600161 天壇生物 14.48 16.40 -9966.11 37.18
002007 華蘭生物 24.45 16.21 -9311.54 47.42
002252 上海萊士 15.59 14.46 5053.59 37.53
002030 達安基因 8.69 14.34 -4484.81 45.53
300294 博雅生物 39.79 13.91 -8549.34 43.88
300009 安科生物 12.68 10.65 -1081.13 34.74
生物制品疫苗行業前景光明
新三板低調亮相反搶鏡六大變化成看點
隨著全稱為“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限公司”的牌子悄然掛在北京金融街金陽大廈門前,備受矚目的“新三板”交易模式就正式誕生了。
對此,市場人士指出,“新三板”交易模式的正式推出,將對A股中相關題材股起到催化劑的作用,后市“新三板”概念股有望成為A股市場中的又一熱點。
統計顯示,受“新三板”交易模式推出的刺激,昨日新三板概念曾一度出現異動,但隨著利好兌現,板塊缺乏后續支持,個股分化明顯,截至收盤,19只新三板概念股中,有8只出現上漲,中關村(3.5%)、雙鷺藥業(2.38%)、紫光股份 (1.73%)漲幅居前,而興業證券 (-1.99%)、魯信創投 (-1.75%)和長江證券 (-1.61%)則表現落后。
展望未來“新三板”帶來的變化,中信證券常源告訴記者,“新三板”揭牌后,給已掛牌的高新技術企業帶來六大直接變化。第一,便利融資。有利于完善企業的資本結構,促進企業規范發展。掛牌后可實施定向增發股份,也可提高公司信用等級。第二,股份轉讓。股東股份可以合法轉讓,形成了有序的股份退出機制,提高股權流動性。第三,轉板上市。轉板機制一旦確定,可優先享受“綠色通道”,便捷上市。第四,價值發現。公司股份掛牌后的市場價格創造財富效應,提高公司吸引力。第五,公司發展。有利于完善企業的資本結構,促進企業規范發展。第六,宣傳效應。“新三板”市場聚集一批優質高成長性高新技術企業,成為高新技術企業便利高效的投融資平臺,有利于樹立企業品牌,促進企業開拓市場,擴大企業宣傳。
雖然昨日新三板“低調”亮相,但依舊引起不小的熱潮。有市場人士更稱它為“北京證券交易所”,并指稱,新三板推出后,我國證券交易所最終將形成北京、上海、深圳“三足鼎立”的局面。
民生證券劉冰表示,北交所的掛牌,以及未來新三板市場的擴容有望吸引處于成長階段的高科技企業借道上市,隨著上市公司數量的增加,資本市場底層基礎得以夯實。此外,隨著未來做市商制度的引入,將加速券商收入結構調整,業務創新進程。并且能夠完善PE退出機制。同時,也要注意到,新三板的推出或引發A股資金分流,如果新三板上市門檻降低,也將引發對中小板、創業板公司的價值重估。
中投顧問金融行業研究員邊曉瑜也認為,一方面,新三板交易模式的出現將會吸引諸多投資者的目光,A股市場的關注度和交易量面臨分流的風險;另一方面,“新三板”模式的成立對資本市場而言意義重大,尤其是股票市場將會“再掀波瀾”。
昨日部分新三板概念股行情一覽
證券代碼證券名稱昨日收盤價(元) 昨日漲跌幅(%) 昨日DDE大單凈額(萬元) 最新動態市盈率(倍)
000931 中關村 6.21 3.50 -3,875.25 89.82
002038 雙鷺藥業 42.18 2.38 1,968.00 37.08
000938 紫光股份 11.73 1.73 188.81 43.13
600736 蘇州高新 4.83 0.63 -4,500.76 24.38
600872 中炬高新 4.92 0.61 3.56 29.16
600658 電子城 7.47 0.54 -36.35 21.04
000686 東北證券 16.88 0.30 -14.69 1,743.94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