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11 01:18:50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張斯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張斯 發自北京
AMD近日宣布,其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總裁鄧元鋆離職,AMD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潘曉明接替他的職位。
鄧元鋆的離職與AMD的業績及市場情況密不可分。在全球經濟不景氣、PC市場萎靡的大環境下,AMD連續兩個季度交出虧損的業績單。為了重組轉型,半年來,AMD已進行了兩輪大規模裁員,中國區也未能幸免。
在移動互聯網大潮的沖擊下,AMD既希望攜手ARM搶占英特爾的服務器市場,又希望推出APU等產品彌補移動市場的空缺。然而,與英特爾相似,尚未適應移動互聯網趨勢的AMD轉型之路將布滿坎坷。
轉型復興緩慢 /
對于AMD大中華區總裁鄧元鋆的離職,知名IT評論員丁道師感到很突然。“不久前,鄧元鋆對2013年AMD大中華區的發展表示信心滿滿,對AMD抗衡英特爾超極本的APU產品很自信,同時,業界對他的能力一直很認可。”
鄧元鋆離職的具體去向尚不清楚,但據傳言稱他可能會投身移動互聯網產業。
上月中旬,鄧元鋆曾在公開場合針對移動互聯網提出“4C”戰略。他認為,未來移動互聯網是將以云計算、大數據為核心,為用戶帶來跨越各種終端設備、彼此相互關聯的應用。因此,在丁道師看來,鄧元鋆的離職很可能是主動的,緣于他對AMD復興計劃的緩慢感到失望。
持同樣觀點的還有知名互聯網專家劉興亮。他認為,此前鄧元鋆就表示了對移動互聯網的強烈興趣,而AMD轉型移動互聯的步伐多少有些緩慢。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1月9日,AMD市值僅18.90億美元,是其競爭對手英特爾1060.90億美元的1/56,甚至低于部分中國互聯網公司的市值。
實際上,AMD衰退的跡象早已出現。
2007年,AMD高層震蕩,多位高管離職。產品經歷延期之后,此前風光無限的AMD陷入了灰暗的一年。為了重振AMD,2011年8月,AMD迎來了新任總裁羅瑞德。2011年11月初,AMD進行了一系列組織架構調整,計劃憑借其PC芯片技術進軍快速增長的平板電腦市場,但同時強調不會進入智能手機市場。
但是,羅瑞德雄心勃勃的復興計劃沒有達到業界的預期。券商FBRCapitalMarkets的分析師去年2月曾表示:“AMD的計劃充滿能量和激情,但缺乏具體的細節,這讓投資者很失望。”
此后,AMD交出了糟糕的成績單。2012年二季度,AMD凈利潤僅為3700萬美元,同比下滑39%;三季度,AMD營業額為12.7億美元,凈虧損為1.57億美元。
知名經濟學家李克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經濟轉型、產業升級的大背景下,IT行業呈現出在經濟低迷時最先淪陷、經濟復蘇時最后恢復的特點,因此,近幾年IT企業頻換職業經理人的現象就不難解釋。AMD和惠普等面臨轉型的公司,職業經理人離職多與企業的業績及市場情況相關聯。
自羅瑞德上任后,AMD曾對中國市場寄予厚望,針對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提出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但是,業內人士表示,自去年第二季度開始,中國區銷售情況沒有達到總部預期,一位負責銷售的副總裁還被迫離職。
為此,AMD開始了以削減經營開支、加強公司競爭力為內容的重組計劃。去年以來,AMD已經進行了兩輪大規模裁員,最新一輪裁員比例達到了15%,并波及AMD位于上海的研發中心。AMD預計,重組計劃將在2012年四季度為公司節省約2000萬美元的運營資金,2013年可節省約1.9億美元的運營資金。
對此,李克表示,許多IT、電子企業都在向優質資產戰略轉移,以降低成本,應對IT產業的快速變革。很顯然,羅瑞德想帶領AMD在移動領域趕上英特爾和ARM等對手,但如果拿不出具體的復興計劃,未來的前景不容樂觀。
市場格局變化在即 /
過去幾十年,英特爾和AMD一直占領著PC芯片絕大多數市場份額。然而,隨著全球PC市場的萎縮,硬件制造商和軟件商都將目光投入到移動市場,而ARM架構憑借對能效的控制技術,已經在移動設備領域展現了突出的優勢,目前在手機處理器市場占據90%以上的份額,在平板電腦市場占據70%的市場份額。
眼看著市場被逐漸吞噬,英特爾力推超極本計劃,以尋求改變。而羅瑞德提出不再過于把精力放在與英特爾的長期競爭上。他勾畫的轉型之路是:AMD將關注云計算的機會和發展中國家對入門級PC和其他設備的需求增長。
在羅瑞德看來,“平板電腦等設備興起后,英特爾迄今在這類市場仍沒有優勢,這就為AMD創造了新的機會。”他表示,“我們將關注客戶端的移動性和輕薄性。”
雖然姍姍來遲,但AMD還是邁出了轉型的一步。2012年6月19日,AMD發布了第二代APU,宣布進軍超輕薄筆記本領域,劍指英特爾的超級本。
“AMD發布的APU得到很多硬件廠商的支持,其中三星就發布了搭載APU的Ultrathin產品,比超極本便宜,更能被市場接受。”丁道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產品同質化的今天,在輕薄筆記本領域,價格是吸引消費者的關鍵。
緊接著,2012年10月29日,AMD宣布將聯手ARM提供針對云服務器、數據服務器市場的處理器。正是由于開放、能耗、成本這三個特點,ARM成為云時代數據中心的新希望,也成為AMD產品與業務更新的契機。AMD和ARM在服務器領域的聯手,給英特爾造成了威脅。
同月,AMD對外宣布將推出平板電腦處理器Z-60。雖然該產品的發布遠遠落后于英特爾,但是轉型之路上的AMD通過拉攏與ARM等合作伙伴的關系,完善了AMD生態系統。
然而,英特爾轉型布局的腳步也在加快。近日,有消息稱,英特爾將對NVIDIA展開收購。如成功收購NVIDIA,英特爾除將在圖像處理能力方面增強外,還將通過NVIDIA基于ARM架構的Tegra芯片在平板和手機領域獲取市場份額。一旦交易達成,英特爾將擴展到ARM架構,而不是一味堅持X86架構。
毫無疑問,芯片市場正在發生著格局的變化。在轉型之路上,英特爾目前尚且艱難,對AMD而言更不容樂觀。從產品本身、市場表現甚至是股價而言,AMD都需要更好的創新點讓自己走出低谷。
“訂悅2013”—— 《每日經濟新聞》大征訂活動,訂報有禮。http://www.huan00.com/corp/2013dingyue/index.html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