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03 01:15:40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任世磊 趙笛
每經記者 任世磊 趙笛
經濟觸底何時到來?這個問題一直縈繞在市場人士心頭,現在問題終于有了答案。
近日,隨著10月PMI數據重新回到50%的榮枯分水嶺之上,市場信心開始恢復。發電數據、航運數據等都顯示出經濟回暖的跡象,中國經濟觸底反彈的信號越來越清晰。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三季度,先知先覺的機構資金看準時機已大幅加倉周期類個股,市場人士普遍相信,在經濟觸底反彈之際,周期股將成為行情的主力軍。
經濟數據好轉 市場信心加強
每經記者 任世磊
冬天來了,春天就不遠了。這句話同樣適用于資本市場。
在經歷了前期的“跌跌不休”之后,股指出現觸底反彈,但宏觀經濟形勢不佳的疑云一直籠罩在市場上空,經濟底的到來一直是市場的期待。近日,多個數據顯示經濟回暖,市場各方人士的觀點也紛紛傾向于經濟筑底已經到來。
匯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董事總經理屈宏斌發布的一條微博稱,九月份投資、工業產出、訂單、庫存都出現企穩,甚至三季度GDP環比折年率也從二季度的8%回升至8.8%,這些足以表明企穩回升趨于明確。
10月PMI數據站上“榮枯線”
作為經濟變化晴雨表的PMI數據無疑最具說服力。
近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10月份的PMI指數,50.2%這一結果不僅告別了前兩月的萎縮狀態,而且已經回到了臨界點(50%)之上,而這個臨界點又被稱為榮枯分水嶺,回到臨界點之上顯示出經濟形勢已好轉。
數據顯示,10月份中國制造業生產量、新訂單、采購量和購進價格指數都在“榮枯線”之上。雖然進出口訂單指數仍小于50,但較9月份也有明顯改善。另外,側重中小企業表現的匯豐制造業PMI仍處在萎縮區間,但較上月大幅回升至49.5,創8個月高位。
不僅PMI數據出現好轉,前期不斷下跌的航運指數也出現上漲跡象。
10月下旬,運輸市場整體仍趨暖,波羅的海干散貨綜合運價指數BDI亦先升后降,企穩千點之上,其中海岬型船運價指數上周創年內新高。BDI在10月22日至28日的一周時間內上行至1049點,周漲3.9%。此外,中國出口集裝箱運輸市場為提振淡季市場運價,多個航商開始執行11月初的漲價計劃,歐洲和波斯灣等大部分遠洋航線市場訂艙運價也一改上周疲態,呈現上漲態勢。10月26日,上海航運交易所發布的反映即期市場的上海出口集裝箱綜合運價指數為1230.14點,較上周上漲4.7%。
10月份的發電數據也有望好轉。數據顯示,9月發電量3907億千瓦時(度),同比增1.5%。累計發電量同比增3.6%。其中,水電增幅較為明顯,9月電量同比大增52%,單月增速年內第三次創出歷史新高。中金公司分析認為,預計10月電量增速有望出現反彈,同比增5%左右。
此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注意到,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公布的2012年三季度企業景氣指數為122.8,該指數仍處于明顯超過景氣臨界點100的景氣區間,說明目前經濟總體上看還是處于正常狀態。其中,預期企業景氣指數高于即期企業景氣指數5.1點,說明企業家對未來的預期相對積極。
海外經濟數據回暖
不僅國內各項經濟數據呈現好轉,海外市場方面也有多項經濟數據出現回暖。
首先是美國方面,美國經濟復蘇加快,房地產市場則繼續回暖,房價穩步攀升,多個地區庫存下降。
近期,美國公布第三季度GDP初值,2%的環比漲幅相對于二季度1.3%明顯好轉,好于市場預期的1.8%,主要提振來自于個人商品消費和政府消費,出現較大提升。PMI指數方面,美國PMI回升1.9點,至51.5,高于預期的49.7,為連續三個月低于50后轉強。就業市場方面,失業率下降的同時勞動參與率有所提升。失業率由8.1%大幅下降至7.8%,低于預期。
房地產市場方面,實際住宅投資增速從二季度較低的8.5%攀升至14.4%,主要由于房地產市場價漲量升帶動住房投資增加。同時,美國消費支出也保持溫和增長態勢,汽車等耐用消費品銷售情況良好。
歐洲市場面的情況也有好轉,在前期公布的英國三季度GDP增速超預期之后,9月英國消費信貸增長11.99億英鎊創2008年2月以來的最大增幅。GDP的超預期增速和消費信貸數據增長都給市場帶來信心。而西班牙準備啟動2013年度融資,將申請600億歐元救助本國銀行。希臘與國際債權人談判,試圖將達到財政預算目標的期限再延長2年。
市場看好經濟已筑底
數據的好轉也令市場對經濟筑底充滿期待。
東方證券分析師閆偉認為,三季度宏觀經濟數據出來之后,市場對于經濟走勢的主流判斷是經濟在三季度已見底,將從四季度開始復蘇。10月50.2%的PMI數據釋放了經濟即將開始復蘇的信號,印證了市場前期的預判。而對經濟復蘇的判斷是當前市場多頭的兩個邏輯之一,因此昨日PMI超過臨界點被認為是滬深兩市上漲的原因之一。
中投證券分析師邢微微認為,經濟現“L型”底,三季度或是此輪中國經濟調整底部,但在沒有新的經濟增長動力前經濟將是弱勢回升走勢。光大證券分析師徐高則認為,10月份PMI數據可以說明經濟觸底的勢頭在未來幾個月應該能夠延續。
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林采宜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9月份,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7.8%,結束了5個月的下降趨勢,10月制造業PMI升至50.2,回到榮枯線以上,訂單指數持續上升,說明實體經濟回暖跡象明顯。中國宏觀經濟三季度見底,四季度回暖的預期通過先行指標得到進一步驗證。
外媒也對PMI數據顯示的經濟回暖觀點持支持態度。路透社認為,中國經濟在內需支持下開始筑底企穩。由于9月中國消費、投資和外貿等宏觀經濟數據普遍好于預期,工業企業利潤也由跌轉升,市場之前已普遍認為中國經濟開始企穩,最新的PMI再次鞏固了這一觀點。
美國《華爾街日報》中文網11月1日發表文章稱,亞洲經濟體在10月份出現了改善的跡象,中國制造業實現擴張,重新獲得增長動能。荷蘭國際集團(ING)首席經濟學家、亞洲調查主管蒂姆·康頓在文中表示,從亞洲地區周四發布的采購經理人指數來看,10月份制造業活動略有改善。
三季度機構取向不一 券商、QFII瘋狂加倉周期股
每經記者 趙笛
從三季報的數據統計來看,市場六大機構——基金、保險資金、社保基金、信托資金、券商資金、QFII的投資偏好并不一致。
其中,公募基金和保險資金行業取向分歧最大,在金融和地產股上“內斗”;社保基金增減持行業特征不明顯;信托資金券商股上分歧大,偏愛消費股;券商自營和QFII則形成了明顯的合力,即減持金融股,大舉加倉周期類個股。在經濟觸底預期愈發明顯的背景下,周期股或在年末迎來翻身行情。
金融地產 基金保險分歧大
僅從三季度增減持數據看,公募基金和社保保險基金整體上處在“混戰”狀態,在金融行業、地產行業個股的舍取上分歧很大。
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顯示,三季度,基金整體大舉拋售金融、地產股。在三季度持股市值的變化中,基金減持前十名的股票中,地產股有4只,即保利地產(600048,收盤價11.79元)、金地集團(600383,收盤價5.51元)、招商地產(000024,收盤價23.67元)、華僑城A(000069,收盤價6.14元);金融股有3只,即中國太保(601601,收盤價18.7元)、招商銀行(600036,收盤價10.37元)、中信證券(600030,收盤價11.32元)。
從上述數據看,基金在三季度似乎還比較齊心。但事實上,從細分數據看,基金的整體思路并不一致。
比如,從單只基金三季度持倉數據看,獲基金大舉增持的股票主要就是中國平安 (601318,收盤價39.05元)、中國太保、民生銀行(600016,收盤價6.1元)、萬科A(000002,收盤價8.65元)、招商銀行等金融、地產股。整體數據和個別數據的背離表明,基金行業內部至少在行業取向上分歧嚴重。
比如,三季度萬科A被博時價值增長基金增持了7037萬股,但同時也被嘉實主題精選基金減持了4300萬股;招商銀行被嘉實滬深300基金增持了5988萬股,但同時也被長城品牌優選減持了3421萬股。
和公募基金相比,保險資金在三季度的操作策略分歧更大。
整體上看,基金三季度主要減持的是金融股,比如中信證券被減持11.1億元排名第一,農業銀行(601288,收盤價2.55元)被減持9.6億元排名第三,工商銀行(601398,收盤價3.91元)被減持8.9億元排名第四。其次,大秦鐵路(601006,收盤價6.15元)、中興通訊(000063,收盤價8.47元)也遭機構大舉減持。
有趣的是,在基金增持榜上,增持額最大的三只股票同樣是金融股,即平安銀行 (000001,收盤價13.53元)、中國人壽(601628,收盤價18.54元)、招商銀行。
而從細分數據看,被單個保險資金減持最多的股票是中信證券、五糧液、農業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601939,收盤價4.25元);而被單個保險資金增持最多的股票依次是平安銀行、中國人壽、招商銀行、萬科A、中國神華(601088,收盤價23.33元)。
分析人士指出,雖然基金、保險單只產品增減持的股票品種并不一樣,但卻逃不過金融、地產這個行業范圍,這表明基金、保險整體性行業配置分歧依舊很大,難以形成合力。
信托資金偏愛消費股
相比公募基金、保險資金的“窩里斗”,社保基金增減持的行業性特征并不明顯,信托資金則比較偏愛消費股。
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顯示,被社保基金整體減持前五名的股票是大秦鐵路、中國水電、美的電器(000527,收盤價9.18元)、平煤股份(601666,收盤價8.36元)、鐵龍物流(600125,收盤價6.35元);被社保基金整體增持前五名的股票是中國建筑(601668,收盤價3.16元)、蘇寧電器(002024,收盤價6.93元)、中國中冶(601618,收盤價2.11元)、潞安環能(601699,收盤價17.57元)、上海家化(600315,收盤價52.84元)。
被單只社保基金大舉減持的五大股票依次為中國水電、南方航空(600029,收盤價3.7元)、美的電器、蘭花科創(600123,收盤價19.6元)、中國玻纖(600176,收盤價8.06元);而增持的前五大股票依次是蘇寧電器、上海家化、雙匯發展(000895,收盤價60.67元)、山東黃金(600547,收盤價37.91元)、歌爾聲學(002241,收盤價37.51元)。
顯然,在增減持的股票中,社保基金并沒有大量出現金融、地產股,而增減持都同時都出現了周期行業如煤炭、建筑,也出現了逆周期的消費股,行業偏向并不明顯。
信托資金對金融股,特別是券商股分歧較大,對消費股有所偏好。
三季度信托資金大舉減持的股票包括浦發銀行 (600000,收盤價7.68元)、華電國際(600027,收盤價3.39元)、天音控股(000829,收盤價4.17元)、廣發證券(000776,收盤價13.32元)、東吳證券(601555,收盤價8.41元);大舉增持的股票有酒鬼酒(000799,收盤價57.1元)、華泰證券(601688,收盤價9.53元)、智飛生物(300122,收盤價31.9元)、永輝超市(601933,收盤價25.57元)、國元證券(000728,收盤價11.04元)。
從單只信托增持排名看,減持最大的五只股票依次是浦發銀行、華電國際、廣發證券、中信海直(000099,收盤價7.72元)、北京銀行(601169,收盤價7.16元);增持最大的是濱江集團(002244,收盤價8.71元)、華泰證券、酒鬼酒、智飛生物、永輝超市。
顯然,在增減持的股票中,信托資金出現大量減持券商股的現象,但同時也大量增持券商股。而增持的股票中,消費股如白酒、醫藥、超市等行業優質品種被增持。
券商、QFII加倉周期股
相比上述基金的“混戰”,券商和QFII在三季度步調一致,即對周期股予以大幅加倉,特別是周期股中的行業龍頭股。此外,QFII對銀行股的拋售力度非常大。
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顯示,三季度券商整體減持的股票前五名依次是西南證券 (600369,收盤價9.53元)、攀鋼釩鈦(000629,收盤價3.83元)、吉林敖東(000623,收盤價14.69元)、中天科技(600522,收盤價8.23元)、城投控股(600649,收盤價4.98元),行業特征比較凌亂。不過,在增持方面,宏源證券(000562,收盤價18.54元)、長江證券(000783,收盤價9.19元)、中國石化(600028,收盤價6.41元)、中國遠洋(601919,收盤價4.22元)云南銅業(000878,收盤價15.59元)被大舉增持,這些個股均屬于周期類個股,且后三者都是周期股中的行業龍頭股。
從單個增持數據看,券商增持周期龍頭股的特征更為明顯。除上述增持的個股以外,還包括中國水電、廣晟有色(600259,收盤價41.52元)、中國鐵建(601186,收盤價5.22元)等。
QFII加倉周期股的力度相比券商更大,且呈現出對銀行股的大舉拋售。
數據顯示,三季度QFII減持的十大股票中有五只是銀行股,減持額最大的是北京銀行、興業銀行(601166,收盤價12.73元),減持金額分別為15億元和13億元;相反,QFII在三季度大舉增持的股票有大秦鐵路、海螺水泥(600585,收盤價17.03元)、中國交建(601800,收盤價4.71元)、中國鐵建、中國南車(601766,收盤價4.53元)等。
從單個QFII增減持排名看,北京銀行、華夏銀行、南京銀行、寧波銀行也都位于減持榜前列;在增持方面,美林國際增持海螺水泥4.65億元、高盛增持中國交建1.77億元、中國鐵建和中國南車則被瑞士信貸大舉增持。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券商、QFII增持周期股的偏好有一定區別。券商更偏愛貝塔值更高的運輸、有色等周期股,而QFII則愿意豪賭政策放松投資拉動加大,所以偏好鐵路、基建等周期股。
大機構增持手法兇悍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一些大機構來說,他們三季度的操作手法十分兇悍。
比如海通證券(600837,收盤價9.2元),該公司在三季度大舉建倉云南銅業,期末持倉高達2062.41萬股,市值高達3.46億元;
再比如中信證券,該公司在三季度瘋狂買進虧損股中國遠洋,期末持倉4297萬股,市值高達1.6億元。與此同時,中信證券在三季度還買進了中國船舶(600150,收盤價19.96元),期末持倉市值360萬股,折合1.05億元;此外,中信證券還增持遼寧成大約6000萬元。
相較而言,QFII的操作手法更為兇悍。
在減持方面,QFII三季度瘋狂甩賣銀行股,北京銀行遭荷蘭安智銀行狂減15億元,興業銀行遭恒生銀行大減13.4億元,華夏銀行遭德意志銀行減持8億元。
在增持方面,比如中國交建一股,三季度就被高盛、德意志銀行、法國巴黎銀行、美林國際等QFII增持約4億元;中國鐵建也獲得瑞士信貸、高盛、美林國際等QFII增持約3.7億元。而瑞士信貸作為周期股增持龍頭的QFII,三季度一口氣增持了中國鐵建、中國南車、中國交建、中國中鐵等四只鐵路基建股,市值高達4.3億元。
周期股引領年末行情關注水泥、機械設備
每經記者 趙笛
機構資金三季度抄底周期股的原因是目前支撐周期股的利好因素越來越多。分析人士認為,周期股將引領年末行情,而去庫存較快,毛利率回升彈性大的行業個股機會更大。
周期股上漲動力足
簡單來看,周期面臨三個方面的利好。
首先是大部分數據反映宏觀經濟開始觸底反彈;其次是M1、M2自今年三個季度以來的低位回升,流動性改善,企業經營狀況觸底;再者歐美量化寬松后,投資者風險偏好上升,海外投資者開始關注新興市場。
而從專業一點的分析看,市場看好周期股的理由有二:一是過去CPI和PPI的裂口不斷擴大,周期性行業的盈利在不斷惡化,但是這個裂口不會無限擴大,未來收窄的過程中,周期股的彈性開始要比非周期行業要強,如果CPI和PPI裂口收窄同時伴隨經濟繼續變差,那么非周期股將經歷比較慘的下降,所以不管怎么樣都應該看好周期股的機會;二是基建投資和地產投資出現改善跡象,經濟將見底回升,周期股由于彈性更大所以更被看好。
關注去庫存化快的行業
面對周期股行情,國泰君安策略分析師鐘華甚至提出了 “不是投不投周期股,而是投什么周期股”的觀點。
鐘華指出,周期股表現最好的時期分為兩個階段:一是通脹下行后期,剪刀差擴大,由此帶來毛利率的改善;二是經濟過熱,周期性行業量價齊升,利潤大幅提升。進入四季度經濟即將見底,剪刀差已處于高位(這是跟以往周期不一樣的地方),很難再期待非周期股業績的顯著提升以及非周期股整體性的機會。
按照投資時鐘,早周期后應有選擇地挑選中周期“投資品”。選擇的方向應該是能夠快速提高產能使用率,前期去庫存較快,需求改善且產能釋放較慢的投資品行業。用庫存周轉率和固定資產周轉率近似代表行業需求、庫存和產能的匹配度來看,農產品加工、飼料、化纖、石化、電子元器件、電子制造、港口、航空、機場機會較大。
國元證券分析師蔡峰則建議在宏觀經濟進入補庫存周期,企業經營情況好轉的背景下,配置穩增長受益的周期性板塊。周期類板塊是主要的受益者,以中端制造業為主。在周期類板塊中,推薦關注早周期板塊的水泥、機械設備,受益于穩增長政策的落實,回避受國際大宗商品影響的有色、煤炭和鋼鐵板塊。
“訂悅2013”—— 《每日經濟新聞》大征訂活動,訂報有禮。http://www.huan00.com/corp/2013dingyue/index.html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