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16 02:03:45
文/文豐 創意經濟研究院院長
直到最后交稿的那一刻,我還在為本文的標題“產業創意化——中國制造實現跨越的唯一路徑”中是使用“唯一路徑”還是使用“重要路徑”這個詞所糾結。原因很簡單,使用“唯一路徑”未免有點太偏激、太極端了,似乎使用“重要路徑”更為確切些。
因為,多年來我們的制造業無一不在推進創新、推進產業升級,可是至今還是擺脫不了在產業鏈的最低端苦苦掙扎的境地!絕大多數制造企業所推崇的創新實際上是“葉公好龍”式的創新,是毫無價值的創新。2008年我曾在《國家創新的制高點——創意》一文中指出:今天,已經沒有人懷疑創新的價值。中國已有近90%的企業以“創新”為經營理念,創新已經成為中國企業界的共識。盡管如此,中國企業依舊在創新缺位的低端競爭中掙扎。在眾多中國本土產品擎著振興民族工業大旗與國外產品“短兵相接”之時,其產品設計水平低、附加值低的劣勢顯露端倪。國際市場上總是很少見到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創造產品出現,總是走不出創新缺失的怪圈。殊不知,創意是創新的靈魂,創意是創新的先導和前提,沒有創意的創新是沒有價值的創新,創意是不同于科技創新的新的發展動力。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我提出了產業創意化的呼吁:中國制造,除了需要中國技術,還需要中國創意。
近年來,我奔走于許多政府及諸多企業之間,四處推廣我的“產業創意化”理念,在各個論壇、研討會上,游說我的“產業創意化”觀點,我曾多次大聲疾呼:如不推進產業創意化,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邁進那就不僅僅是一句空話的問題,中國制造業很有可能走向衰退。可怕的是,我幾年前的推測不幸被言中:美國制造業已經開始騰飛,中國制造業已經開始減速。中國制造業需要在產業創意化的進程中猛擊一掌!
中國經濟減速,中國制造業減速
中國經濟開始減速。從國際經濟大環境而言,從經濟周期而言,這種減速似乎是必然的、很正常的。但是當我們深入研究才發現,目前中國經濟的減速是非常值得擔憂的。
根據哈佛大學教授珀金斯研究表明,所有人均收入達到1萬~1.6萬美元的國家,其增長速度都必然下降到5%或者更低。但是,中國現在的人均GDP大約是5000~6000美元,這意味著中國經濟還應該處在高增長期,而且還將再有10年的高增長期。另外,根據“佩恩表”的數據表明,中國的人均GDP只有美國人均GDP的19.8%,離增長減速尚有很長的距離。按照這樣的推論,中國經濟開始減速的時間會是在2023年,很多中國學者也認為,中國經濟目前不應該減速,未來十年維持高速增長(8%~9%)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然而,中國經濟確實減速了,是什么原因使得我們的經濟不可逆轉地減速了呢?
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在上海陸家嘴論壇上指出:當前中國經濟減速的主導原因有三:第一是早前為了控制通脹,緊縮政策導致了政府在基建領域的投資下降;第二是控制房地產市場的一些政策,對宏觀經濟的影響逐步顯現;第三就是美歐等海外市場的需求仍較弱。瑞士信貸銀行亞洲首席經濟學家陶冬認為,眼下中國經濟有兩種情況,一是中國出口需求下降將造成經濟增長輕微放緩,另一則是居高不下的通脹恐將促使政府采取提升利率的舉措。還有諸多專家學者都發出了類似的聲音。從經濟學的層面上分析,以上分析都有道理。但我以為并沒有觸及到更深層次的原因。
下面幾組數據可能會為我們找出更深層次的原因。
2011年匯豐銀行7月發布的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中國為49.3。采購經理人指數表明,低于50表明經濟總體進入衰退,高于50表明經濟穩健發展。中國的制造業已經進入困難時期,實體經濟面臨了比較大的下行壓力,特別是中小型制造企業,下行趨勢非常明顯,而且繼續下行。更令人擔憂的是,制造業增長速度的放緩已對就業市場產生影響。到今年6月份,就業指數已連續4個月低于50。種種指標表明,中國的實體經濟下行趨勢還在繼續。更可怕的是,中國經濟減速的主力軍是我們的產業支柱——制造業。
探尋中國制造業減速的原因
我國制造業下滑的原因何在?
作為制造業大國,低廉的勞動力、毫不吝嗇的資源和土地供給、投桃報李式的招商引資理念等,一直是支撐中國制造業高速發展的核心要素之一,這些要素是制造業在任何一個國家都很難得到的優勢。目前雖然人口紅利開始淡出,資源等很多要素在漲價,但還是比發達國家要好得多。那么為什么我們的產業支柱制造業率先引領中國經濟持續走低呢?
下面我們看看這一組我們不愿意看到的數據。近年來,美國工人工資增加2.8%,美國工人的效率增長20%,中國工人工資上漲了20%,而中國工人的效率只增長了0~5%。另外,2011年美國波士頓咨詢公司發表的一份報告指出:美國制造業的成本正在大幅度降低,到2015年中國制造業的成本將只比美國低5~10%,中國制造業將完全喪失競爭力。這就驗證了復旦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軍6月20日在FT青島國際經濟高峰論壇上所做的主題演講所說的:中國實體經濟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勞動生產率在下降。我以為,這種勞動生產力下降加上產品附加值低等,中國制造業喪失競爭力的時刻會提前到來。
產業創意化戰略,讓美國制造業悄悄騰飛
而此時,美國這個在制造業上毫無優勢可言的國家,制造業卻開始復蘇。匯豐銀行7月發布的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顯示:美國60。這就意味著美國制造業進入穩健增長期。過去十年間(40個季度),美國每一季度制造業產值超過1.6萬億美元的只有三個季度(十分之一的季度),但在2011這一年中,后三個季度全部超過1.6萬億美元,美國制造業的產值增加了51%,美國的失業率從10%跌到8.2%。來自中國國務院參事湯敏的報告告訴我們:過去為追逐低勞動力成本轉移到發展中國家的資本,很快會移回到發達國家中去,并已有近40%的美國企業準備把工廠從中國遷回到美國去。
當全球制造業下滑、經濟走低之時,美國制造業卻悄然復蘇,從而依靠制造業的復蘇帶動了美國整體經濟的復蘇。這又是為什么?它的勞動成本低?資源成本低?顯然都不是!是美國悄悄進行的產業創意化戰略。
以蘋果公司的產業創意為例:每臺蘋果手機的總價值為553.5美元,其中蘋果公司以產品創意研發(不搞發明創造,整合一切和手機有關的科技發明)、商業模式創意(產業鏈優化)、營銷創意(終端體驗店、休克營銷法)獲得360美元的價值,日、美、韓、中國臺灣地區共享187美元的價值,整個產業鏈的最低端的加工生產環節產生的6.5美元的價值由在中國大陸制造(富士康)獲得。美國對中國大陸貿易的逆差中有62億美元的蘋果手機采購,很顯然這62億美元的財富80%又回到了美國人的手中。
我們再看看產業創意化戰略下的IBM:當年IBM將PC業務賣給中國聯想集團開始,就不再掙辛苦錢,悄悄開始了產業創意化的革命,當我們在關注太陽能、風能、核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這些大概念新能源時,IBM卻精心研究解決傳統電能在輸送過程中損耗這樣的小問題,這一個不起眼的小問題的解決,使得全美現存的電力行業增加了7%的凈利潤,他們同時進軍智慧城市產業,不久的將來,全球大多數的城市將以IBM的智慧化模式管理著每個城市,現在IBM已經從IT產業的制造商,華麗轉身為美國智慧產業的領頭羊。
當年,奧巴馬在競選綱領上的承諾:大力發展制造業,通過制造業的復蘇帶動美國整體經濟實現復蘇。此言一出,中國在笑,全世界哄堂大笑。美國的制造業哪里有競爭優勢?中國企業家說:奧巴馬癡人說夢,忽悠選民!但是,奧巴馬通過悄悄地推進產業創意化戰略,讓這一全世界都稱之為天大笑話的承諾得以實現!2011年美國制造業產值41萬億元,中國制造業產值21萬億元,美國制造已經取代中國制造成為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
產業創意時代已經到來
以上事實讓我們清晰地看到:我們正在經歷著一場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改變,在過去一個世紀以來,我們還沒有經歷過比這更大的改變。這種改變的總趨勢是——建立非物質基礎上的創意經濟模式正在改變著我們的世界。對于這個新的經濟模式來說,人類的智慧與想象力能達到什么程度,它就能發展到怎樣的程度。它將徹底改變我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在這個時代里,創意力將逐步成為經濟發展的首要推動力,未來,推動世界發展的將是各種噴薄而出的創意。
創意經濟的發展,也是在充滿創意的道路上發展起來的。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波及全球,英國首相布萊爾帶領英國大力發展創意產業,使英國經濟走出困境,走的是讓創意實現產業化的道路。次貸危機后,美國的奧巴馬帶領美國經濟開始實現復蘇,走的是產業實現創意化道路。
產業創意化就是將創意智慧作為產業的核心要素之一,用創意智慧,優化產業的每一個環節,包括設計環節、技術環節、采購環節、生產環節、物流環節、營銷環節、商業模式、管理環節等,以推進產業卓越化,推進產業高速發展。
產業創意化,使得制造業創新了企業思維模式,提升了傳統產業價值和價值鏈,延長了產業鏈,優化了制造流程,創造了能夠徹底俘虜消費者心靈的市場賣點,精確地把握了市場,使得美國的制造業在一個全新的起點上騰飛。
當我們把創意經濟的重點單純地放在文化創意產業之時,美國已經將創意要素推進到產業的各個層面。有了創意智慧的底氣,奧巴馬最近又放出了狂言:我要讓美國制造的產品銷往全球!如果我們又把奧巴馬的這次“狂言”當作癡人說夢的話,這將是我們的最大悲哀!不遠的未來,必然釀成中國制造業更大的悲劇。這也是我最終選用 “產業創意化——中國制造業實現跨越的唯一路徑”這一極端標題的重要原因。
產業創意化,中國制造業實現突破的唯一路徑
當前,第三次工業革命即將來臨的高調已經唱響。我們在高唱創新戰歌的時候,永遠不要忘記,不論是新興戰略產業,還是新能源革命、新材料革命,他們的最后落點還是要落到制造業上!未來創新科技的水準不論發展到何種程度,制造業永遠不可能淡出,也永遠是世界經濟的主旋律。高科技大國、創新型國家,新興產業源發地的美國總統奧巴馬深深懂得這個道理,始終把制造業作為振興美國經濟的主要抓手。
在這里我想再次引用前世界銀行副行長林毅夫的一個觀點:我國基尼系數已經超過0.4,基尼系數一旦達到0.45的臨界線,就會使社會矛盾加劇,甚至威脅社會穩定。因此,我國要盡快找到使窮人收入增長快的經濟增長模式,這樣就可以緩解這個問題。而要實現這個目標,仍需要發展勞動密集型的制造業,以及資本密集產業中勞動力密集的區域。當然,發展制造業更不能沿用傳統的思維方式和方法,要用智慧,推進加速制造業實現創意化,提升我們制造業的檔次和水平。
2012年7月6日,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發出了2020年要把我國建成創新型國家的號召,要求我們:要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爭取在不太長的時間內確保國家創新能力大幅度提升;原始創新能力明顯提高;戰略性高技術領域技術研發實現跨越式發展。他同時指出,我們要在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能力大幅增強。無疑,這是中國崛起的重要戰略舉措。
我以為,推進實施這一戰略舉措時,必須高度重視創新的先導——創意!缺少創意的創新是毫無價值的創新!也就是說,要實現把我國建成創新國家的宏偉目標,必須推進產業創意化,否則,2020年建成創新型國家的戰略目標只能是一句空話!
創意是智慧,是基于把人文要素注入于經濟領域的一種經濟創新行為,當產業、產品注入了文化、情感、藝術、理念等人文要素后,產業、產品就有了不一樣的價值
(美國蘋果已經是絕佳案例,在此不再贅述)。
由于美國制造業依靠智慧和創意再度崛起,這將直接沖擊著中國制造業,尤其是隨之而來的智慧產業,第三次工業革命,都將會對中國制造甚至中國的整體經濟發展造成很大的影響。英國《金融時報》FT中文網指出:以產業創意為核心的智慧產業,將把缺少創意的中國制造業永遠甩在后面。英國《經濟學人》預言:第三次工業革命對中國這樣的制造業大國來說有著相當大的負面影響。中國的制造業太缺乏創意。有媒體曾刊文指出:作為全球制造中心的中國將是新工業革命的最大受害者,隨著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和短缺,“中國制造”在傳統工業領域已經越來越不具競爭力。而在新興領域中,由于大量的外資企業要遷回本國,這也將使“中國制造”陷于更加艱難的境地。
我再次呼吁,我們的官員多多關注產業創意化,我們的企業家要重視產業創意化,我們的專家學者要在這個領域多多進行一些探討和研究以推波助瀾,推進我國的產業創意化進程。否則,我們的制造業將永遠在產業鏈的最低端苦苦掙扎,永遠靠犧牲我們的勞工利益、犧牲我們的資源和環境去掙一點辛苦錢。
我看到了中國產業創意化的曙光
2012年7月26日,我在大慶“新興戰略產業論壇”上做了《推進產業創意化》的專題演講,當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代表為我的演講二次起立鼓掌之時,我有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感覺。而后,我走進了一家新能源企業——中科恒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眾所周知,去年中國發出了太陽能、風能產能過剩的警告,隨著美國的 “雙反”以及歐債危機,我國太陽能光伏產品的出口量大幅下降,三分之一的太陽能光伏企業出現經營困難、個別企業出現停產停業的狀況。國家相關機構也異常重視,在新版的國家《鼓勵進口技術和產品目錄》里甚至刪除了“多晶硅”一項。然而,就是在這個時候,一個民營企業卻加速進軍太陽能、風能產業。這就是中科恒源!這個名不見經傳的新能源企業,有何能耐敢逆勢而上?
當我漸漸走進這家企業后發現,這是一家“可怕的企業”!在絕大多數中國企業還不知道何為產業創意這個概念時,他們已經悄悄地以創意為靈魂推進創新,開始了產業創意化的實踐。他們以全新的創意思維,先后構建了風光互補離網供電系統,也就是風能、太陽能中小型化綜合應用系統,而后又通過優化光伏組件、逆變器、蓄電池、智能控制、能效轉化等多項技術,實現對負載供電。這套系統因集成了風能、太陽能的綜合優勢,很好地解決單獨使用風力發電或太陽能發電受季節、天氣和地域等因素制約的問題,使得風、光在晝夜變化和季節變化上形成了很強的互補性,從而構建了一套近乎完美的可再生離網供電系統。這一創新型的可再生能源應用系統,可涵蓋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諸多領域,將催生出不可想象的巨大市場空間。
他們的創意創新,不僅僅停留在設計環節和技術環節,還涉及到營銷、市場、服務等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尤其是商業模式的創意設計,將這個新能源制造企業,提升為風能與太陽能中小型綜合應用系統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他們還將整合引入金融服務平臺,為客戶提供諸如離網電源租賃服務、EMC合同能源管理服務以及大型并網業務。全新的服務提供型業務模型的拓展,將完全改變政府在市政工程用電、公共產品用電的采購習慣,僅這一項產業創意,就輕松創造了1.8萬億元/年的市場空間,使得太陽能產能過剩的論調成為無稽之談,更重要的是,它將徹底改變全球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的產業格局。
中科恒源,這家企業,讓我突然想到了被美國人稱之為美國精神的三個人物。愛迪生不是電話的發明者,他通過碳粉傳輸技術,從而降低了電話成本,使得電話可以商用,通過商用主宰了世界;福特不是汽車的發明人,但他發明了汽車生產流水線,讓汽車走遍世界;喬布斯不是手機的發明者,蘋果手機通過直達消費者心智的創意,讓蘋果控制了全球的手機市場。中科恒源這個不是太陽能、風能的發明者,將通過太陽能、風能的中小型綜合應用的離網供電系統,以及全新的商業模式創意,將改變化石能源控制世界供電的全局,讓可再生能源逐步主宰世界。中科恒源還構建了企業智慧思維系統,將創意當作核心生產要素,我斷言:少則三年、多則五年,他們將在不斷地推進產業創意中成為一個偉大的企業!
中華民族是一個智慧的民族,從來都不缺少創意。從中科恒源在新能源領域推進的產業創意化進程中,我看到了中國制造業實現產業創意化的曙光。
“訂悅2013”—— 《每日經濟新聞》大征訂活動,訂報有禮。http://www.huan00.com/corp/2013dingyue/index.html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