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10 01:06:30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胡健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胡健 發自北京
近期陸續公布的一些經濟領先指標,開始緩慢呈現出經濟逐漸好轉的跡象。比如9月匯豐服務業PMI,創5月以來最大增幅;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BDI),10月8日達到883點,這也是8月份以來的新高。未來幾天,海關總署將公布9月進出口數據,國家統計局也將發布三季度的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在這些數據當中,可能不乏樂觀的因素。
春江水暖鴨先知。盡管目前向好的苗頭還很稚嫩,但見微知著,從這些細節里,我們理當感受到宏觀經濟形勢回暖的氣息正在悄然形成。
北半球的冬天已為期不遠,但在QE3等多重因素帶動下,全球經濟有望在四季度迎來暖冬。
BDI指數 (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一向被視為全球經濟的先行指標,這一指數在10月伊始迎來近一個月的第二次大飆升。10月8日,BDI指數收于883點,繼上周累積漲幅達14.2%后,繼續保持上揚態勢。
一名海運行業分析師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期BDI指數迅猛上漲,除與中國假期運力供給減少有關之外,最主要的因素還是美國QE3和中國在9月份批復了一大批基建項目。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宗良分析說,BDI指數反映全球之間原材料貿易往來有所復蘇,但是全球制造業和貿易產成品好轉的趨勢仍未明確顯現,只能說是謹慎樂觀。
國際航運價格止跌回升
BDI指數在長假當中經過短暫調整后沖至875點,在20天里迎來第二輪暴漲。在BDI分項指數中,BCI和BPI在節中一周漲幅分別達到15.5%和28%。這兩個指數分別追蹤民生物資及谷物等大宗物資和鐵礦石、煤炭的貨運成本。
上述海運行業分析師表示,剔除航運業自身供需關系影響后,大宗商品和原材料的貨運價格與全球經濟需求呈現正相關。由于全球經濟低迷,航運行業在7月和8月持續處于歷史低點,BDI指數一度跌至26年來的新低。
安信證券報告認為,上月底,BPI綜合運價指數創今年新低,與2008年金融危機時相當,歐洲至遠東航線貨量稀少,嚴峻的供需矛盾致使大西洋往返航線日租金繼續下跌;太平洋方面,雖有澳洲煤炭貨盤活躍,但相對而言運力依舊過剩,日租金亦下行。
相比之下,主要追蹤鐵礦石貨運成本的BCI指數表現相對較好。上述報告分析說,前期BCI市場上漲行情致使部分閑置運力釋放,市場日租金一度承壓,但雙節臨近,在節前出貨需求的推動下,上月底BCI指數再次上漲。
從BDI綜合指數分析,9月全球干散貨需求在美國QE3等因素的帶動下逐步回升,國內假期期間,國際干散貨運輸市場明顯反彈。值得一提的是,BPI指數結束了連續5周的下跌,強勢反彈,而BCI指數漲幅也較上周有所擴大。
兩大因素齊發力
談到BDI指數在近20天中的優異表現,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的專家均認為,美國QE3和中國發改委在9月密集批復大項目成為帶動BDI指數反彈最主要的宏觀因素。
上述分析師告訴記者,現在無法準確判斷BDI上漲當中中國因素的比例,但由于中國批復機場、航空、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都需要鋼材,這自然會傳導至鐵礦石環節,中國鐵礦石需求對BCI的影響能夠達到60%左右,BCI可稱為中國需求的風向標。
事實上,正是BCI單月57.66%的強勁漲幅撐起了BDI在9月的反彈,而主要運輸鐵礦石的海岬型船只日租金水平也直線上升,從1個月前的不足1萬美元/天,上漲至1.5萬美元/天,達到今年最高水平。據長江證券統計,上周四,巴西圖巴朗至我國青島鐵礦石航線運價為20.88美元/噸,上漲2.01%。
中國進口鐵礦石價格也整體上漲。節后第一個交易日,部分大型貿易商雖暫未出臺最新價格,但漲價意愿較為強烈,上午詢盤明顯增加,個別商家報價上調20元~30元/噸,但大型貿易商則有意上調50元/噸左右。
“運價和原材料價格上漲都反映出經濟有轉暖跡象,大貿易商囤貨意向加強。”上述分析師表示,從價格角度看,此輪BDI整體回升與美國QE3短期和中期效應疊加也有直接關聯。干散貨有中國需求帶動,而價格方面又有QE3助漲,這會提振全球經濟信心,BDI指數也因此得以反彈至近期高位。
全球經濟回暖跡象初顯
作為世界經濟先行指標的BDI指數反彈,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全球經濟回暖的跡象。
9月,全球綜合PMI為52.5,比8月上升了1.6個百分點,為6個月以來新高。申銀萬國首席經濟學家李慧勇認為,這主要受到服務業拉動,使得三季度全球綜合PMI升至51.7,略高于二季度的51.6,這表明當前全球經濟仍在筑底,制造業收縮而服務業溫和擴張,9月出現了好轉的跡象。
另一個好消息來自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美國。最新的美國失業率數據顯示,在勞動參與率小幅回升至63.6%的情況下,9月失業率相比8月回落0.3個百分點至7.8%。新增就業人數的大幅增長顯示就業市場復蘇動能依然較大,就業改善帶來的收入增加會拉動消費增長。
但從整體來看,宗良認為對全球經濟回暖的評估不能盲目樂觀。他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無論是全球PMI和美國失業率都不難看出,全球制造業并沒有明顯復蘇,全球貿易數據也不夠好,BDI指數上漲與QE3對大宗商品的拉動有關,但恐怕短期難以真正促成全球經濟回暖。
IMF最新發布的半年度《世界經濟展望》報告稱,預計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將分別增長3.3%和3.6%,較此前預期值分別下調0.2個和0.3個百分點。IMF仍突出了經濟和金融市場的不確定性,并在政策建議上支持主要經濟體實施更加寬松的經濟政策以支持經濟增長。
上述分析人士表示,實體經濟需求低迷仍是全球難題。從集裝箱先行指數看,國際貿易也并不十分樂觀,真正的復蘇可能要在明年才能落地,四季度或進入筑底僵持期。
·相關新聞
國際海運價格回升中國遠洋股市表現好轉
李彪 每經記者 原金 發自北京
今年9月份以來,衡量國際海運情況的權威指數BDI指數穩步回升,給國內航運龍頭中國遠洋運輸 (集團)公司帶來了福音。集團旗下的中國遠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601919,SH,以下簡稱中國遠洋)近期在市場上的表現也終于開始逐步仰頭。
國際海運價格回升對中國遠洋干散貨運輸業務有何影響?針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采訪,中國遠洋投資者關系部經理孟祥軍表示,“集團第三季報正在統計,大概10月20日之后公布,目前無法答復。”
但公司在資本市場的表現也許已經給出了答案。8月30日,中國遠洋股價跌破4元關口,收報3.98元,創歷史新低。不過在隨后的9月股價開始逐漸回升,截至10月9日已達到4.36元,一個多月來的漲幅接近10%。
中國遠洋對國際海運的不景氣自然會感受頗多。今年9月,公司發布的2012年中期業績報告指出,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46.5億元,較去年同期上升1.2%,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48.7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79.7%。在干散貨航運業務上,中國遠洋上半年累計完成貨運量1.12億噸,同比下降17.7%,貨運周轉量5751.59億噸海里,同比下降16.36%。
在8月30日的業績說明會上,中國遠洋董事長兼行政總裁魏家福表示,受經濟大環境影響,全球航運業陷入低谷,上半年全球共有25家航運公司倒閉或進行破產重組,大部分出現虧損。
但進入9月份以來,國際航運格局開始發生微妙變化。在近期BDI指數回升跡象明顯的情況下,盡管孟祥軍一再表示“集團業務與股票波動關系不大”,但從近幾年的數據分析中不難看出,中國遠洋的業務趨勢與其股價波動存在著一定的相關性。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