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2-09-27 00:26:03
每經網9月27日訊 每經記者 胡健 實習生 楊瑞 發自北京
9月26日,國務院參事陳全生在北京新世紀跨國公司研究所主辦的“沖突管理與合規經營”研討會上指出:“全社會的信用體系建設要具有一種威懾力,成為懸在企業頭頂的一把寶劍,保障境外企業的合規經營。”
今年以來,根據《美國反海外腐敗法》在全球查出的70個案件中,23個案件涉及中國,占33%。石油、天然氣、制藥、生物工程等行業的中國企業更是成為重中之重。中國企業正面臨合規治理的嚴峻挑戰。
陳全生表示,經濟危機爆發后,全球化所帶來的問題日益暴露,當英美等國迅速出臺相應政策,通過沖突管理與合規經營加以積極應對時,我國企業卻大都不知所措,在企業管理與合規經營等方面理論匱乏,而國內的相關法律法規也有待完善。
在此背景下,我國企業近年來在海外,尤其是在國外高沖突地區的投資安全堪憂,出現的矛盾和糾紛也接連不斷。2011年,中電投出巨資在緬甸修水電站,已開工突然被叫停;2012年1月,中國中水電集團蘇丹公路項目組遭襲擊,20余中國工人下落不明;幾天之后,25名中國工人在埃及被一伙埃及當地人扣押……
此前,為鼓勵和支持我國企業更好的適應實施“走出去”戰略面臨的新形勢,商務部、中央外宣辦等7部委曾聯合發布《中國境外企業文化建設的若干意見》。文件中指出,境外企業要積極加強企業文化建設,而其本源即誠信,企業要恪守誠信經營,要把誠信融入企業精神和行為的規范中。
對此,陳建言,企業的沖突管理和合規經營需要市場經濟國家建立起市場征信體制。而這一誠信體制的建設也不應只是維持在教育培訓方面,而更應形成一種合約機制。“全社會的信用體系建設要具有一種威懾力,成為懸在企業頭頂的一把寶劍,成為關乎企業生死存亡的重要因素。”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