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21 00:54:03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張國棟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張國棟 發自北京
10多天過去了,鋼價、礦價沖高反彈后開始出現回落。對于眼下的鋼材市場,五礦發展(600058,SH)并沒抱太多希望。
9月19日,五礦發展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稱,從今年整個年度看,目前市場并無明顯起色,不排除公司全年虧損的可能性。今年上半年,該公司虧損2.8億元,打破了連續多年的盈利局面。
記者了解到,盡管鋼材市場近期出現好轉跡象,但鋼價和礦價的反彈并不意味著鋼材市場的實質性好轉。目前,業內對下半年形勢總體持悲觀態度。而對五礦發展來說,這家國內超大型的貿易商已陷入近十年不遇的艱難境地。
半年虧損5.6億元
“我們半年報預測,至少三季度虧損的態勢還很難扭轉,到年底還不好說,只能說還是比較困難。”9月19日,五礦發展相關負責人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五礦發展中報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683.94億元,同比下降1.61%;利潤總額-5.62億元,同比下降160.33%;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為-2.80億元,同比下降142.48%;每股收益為-0.2611元,同比下降142.48%。
中報稱,公司鋼鐵生產、鋼材及鐵礦砂貿易等業務均發生虧損,成為影響公司業績的主要因素。“上市十多年來,這是我們第一次出現中報虧損,我們壓力也很大。”前述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解釋稱。
數據顯示,就在今年一季度,公司還盈利1.2億元。即使在最為困難的2009年,公司中期仍取得8700萬元的盈利。
據了解,為扭轉不利局面,五礦發展已經加大了內部管理,重點即是從虧損單位找原因,“不能盈利的要減少虧損”,再就是逐步降本增效,嚴控各種開支。
對此,西本新干線首席分析師劉秋平分析稱,“9、10月應該利潤會有好轉,但后面很難說,因為今年可能沒有冬儲了,鋼廠庫存消化成了問題。”
據悉,9月份鋼價出現一輪大幅上漲,考慮到原料庫存的滯后周期,鋼廠的盈利能力會有所上升。“短期鋼價反彈肯定對公司是利好,有些存貨處理出去是好事,但短期的反彈還說明不了什么問題。”五礦發展相關負責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財務費用猛增逾20倍
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速整體呈現較快回落態勢,鋼鐵行業持續低迷,市場環境不斷惡化。
以流通和貿易為主的五礦發展,鋼價和礦價的大幅下跌已對公司業績形成重創。以螺紋鋼為例,目前噸價在3700元左右,而去年同期噸價則為4500元,甚至曾沖高到6000元的高位。類似地,在此輪反彈之前,鐵礦石價格曾一度從接近190美元/噸的價位跌到100美元/噸以下,幾近腰斬。
受此影響,五礦發展冶煉加工、國內外貿易等業務盈利能力較去年同期出現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冶煉加工本期毛利率為-1.30%,同比減少8.37個百分點;國內外貿易本期毛利率為1.01%,同比減少1.40個百分點。
記者注意到,除了行業困境帶來的沖擊外,超高的財務費用也在蠶食五礦發展的微薄利潤。
數據顯示,五礦發展上半年度財務費用高達3.97億元,跟去年同期僅1800萬元相比,猛增逾20倍。“在營業收入下降不多、管理費用還有少許下降的情況下,呈幾何速度增長的財務費用成為了導致其虧損的主要原因。”行業人士分析稱。
對于財務費用的大幅攀升,上述五礦發展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解釋稱,前幾年美元一直在貶值,公司會在這上面做安排,而今年人民幣貶值,匯兌凈收益同比減少2.63億元,財務費用就上去了。
據記者了解,此前兩三年,五礦發展的財務費用相對較低,甚至是負數,“這是因為之前有匯率方面的收益,今年這方面就沒有體現出來。”該負責人表示。
此外,原來一些在建工程轉到固定資產,也會對財務費用造成影響。“子公司五礦營鋼寬厚板工程轉固,相關利息支出不再資本化,公司合并口徑利息支出同比增加1.24億元。”中期報告如是表示。
·相關鏈接
利好難解供需矛盾 鋼價礦價沖高回落
每經記者 張國棟 發自北京
9月20日,國內原料價格率先結束漲勢,轉頭向下。
當日,唐山鋼坯經過兩次降價,累計回落100元/噸,其他各地現貨價格也出現明跌暗降跡象。
“我的鋼鐵網”監測顯示,當日,建筑鋼材、熱軋等價格走勢出現分化。其中,建材現貨市場方面,北京、天津市場弱勢下調10~20元,上海、廣州則繼續上漲,但需求較前期明顯萎縮。
“本來市場預計國慶節后回調,但今天在資本市場的拖累之下,回調提前了。”在西本新干線首席分析師劉秋平看來,此輪價格反彈過快過猛,本身就透支了后期的需求和漲幅。
就在前一日(9月19日),國內鋼材現貨市場還曾大幅上漲。
西本新干線提供的數據顯示,自9月7日以來,唐山普碳鋼坯出廠價格從2690元/噸上沖至3200元/噸,累計漲幅超過18%;而普氏鐵礦石價格指數,從88.5美元/噸漲至111美元/噸,反彈幅度近26%;現貨二級鋼價格從3551元/噸升至3804元/噸,短短兩周漲幅也達到了7.1%。
劉秋平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分析稱,自9月7日以來,深跌之下的鋼鐵市場已經出現兩波反彈行情。
她認為,第一波反彈的主要推手是國內萬億投資項目獲批,而第二輪反彈則是受美國的QE3政策直接帶動,“除了政策面的利好外,市場上現貨資源有限、規格不齊也是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
“在供需基本面沒有實質改善、政策利好難以迅速兌現的背景下,短時間大幅度的反彈無疑是難以持續的。”劉秋平進一步表示。
業內預計,此輪來自政策面的利好炒作已經結束,“在大宗商品回調、現貨需求轉弱、供需矛盾尚未緩解的一系列壓力之下,鋼價或將重回跌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