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19 00:53:29
因為目前國內的外匯交易平臺都是對機構的,個人只能在銀行做沒有杠桿的做多做空交易。有些人有杠桿交易的需求,就選擇境外的地下炒匯平臺進行賭博式的交易。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李玉敏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李玉敏 發自北京
繼本報曾報道境外炒金平臺恒信貴金屬在客戶賺錢后“拒兌付”之后,恒信旗下的外匯交易平臺再次被爆出客戶掙錢后因賬戶異常交易不能“出金”的情況。
9月17日,浙江麗水的張先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爆料,他2011年12月份在恒信外匯投入2萬美金,根據自己的判斷,到今年9月份已經炒到了10萬美金。在QE3推出之日,他預計黃金會漲,想把這筆錢取出來投資黃金,沒想到恒信外匯以他的賬戶存在異常交易,需要進一步審核為由暫時拒絕兌付,而審核結果通知時間“暫時無法告知”。
蹊蹺的“異常交易”
張先生表示:“我自己是專門做投資的,對市場看得比較準,我做的交易時間雖然比較短。但都是自己操作的,根本不存在外掛軟件操作。但是上周五,我想把錢取出來,(對方)卻通知我說存在 ‘疑似異常交易’,還需要再審核。”
恒信外匯的網站上顯示:“當客戶取款時,我們會審核客戶上次取款(首次取款則從開戶開始)至本次取款的所有交易,按照交易量統計,當交易單中有50%交易量的持倉時間低于5分鐘時,我們就會對此賬戶進行進一步審核,審核時間需要延長3小時。”
恒信外匯客服人員也表示,符合“交易單中有50%交易量的持倉時間低于5分鐘時”條件的,審核時間需要延長3小時。當疑似異常交易的交易單中有30%交易量的持倉時間低于3分鐘時,或者疑似異常交易的交易單中有30%交易量屬于3分鐘內建立的對沖鎖倉單,此賬戶即被定義為異常交易。
對此,張先生并不認可。他說:“我是做短線的,他們的這個交易規則我還特意看了,我都是按照他們的交易規則來的,要不是他們的交易規則限制,我可能交易的還更多。”
張先生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供的一份從2011年12月27日到2012年9月14日的交易明細顯示,張先生的交易比較頻繁,但持倉時間低于5分鐘的比較少,初步統計不及50%。
即便張先生的單子屬于疑似異常交易,那也應該在3小時后審核完成,可9月14日至今已經過去了5天,恒信外匯還沒有給他審核結果。
恒信外匯客服給張先生的回復表示:“經查詢,財務部門已經正式受理了您的取款申請,但在審核的過程中發現您的交易訂單涉及異常的情況,因此您的取款會做進一步的審核。由于您賬戶的情況較為特殊,需要由多方專業人士或機構共同進行綜合審查,因此暫時無法告知具體時間。”
意在追回“非法利潤”?
當被問及客戶是不是可以隨時取款時,恒信外匯的客服人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只要您的賬戶中有余額即可申請取款,取款不限次數不限金額。”
對于何謂“特殊情況”,恒信外匯客服人員對記者表示:“具體審核是由審核部門負責的,我們客服部門是無法進行干預的。”對于審核部門的聯系方式,客服表示該公司對外聯系的只有客服部門。對于本報的采訪要求,客服人員也表示記下了,會給上級部門匯報。
對于“惡意凍結賬戶”的質疑,恒信外匯的客服人員強調:“本公司并沒有凍結客戶賬戶的措施,此類謠言公司會保留追究和起訴的權利。在已公布的有關異常交易的定義和處理辦法中,判定為異常交易者會退還本金,并需追回所有非法利潤和費用。”
這和之前的恒信貴金屬“拒兌”風波很相似。今年3月9日,美國非農指數公布,國際金價出現規律性波動。香港恒信貴金屬的很多投資者準確把握這波行情,賺得盆滿缽滿。然而,投資者賬戶中的浮盈并未能順利兌換成手中的 “真金白銀”,而被恒信貴金屬以“異常賬戶交易”為由凍結了賬戶。
公司客服:內地無辦公地點
恒信外匯官網稱,恒信外匯是恒信集團旗下成員之一,于2011年4月29日才在新西蘭成立,領有新西蘭政府公司注冊商業登記證,號碼為3370751。所有客戶的交易都受到新西蘭政府、新西蘭金融服務機構注冊委員會以及新西蘭金融糾紛調解委員會的監管。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聯系恒信外匯客服人員,對方承認:“我們在內地沒有辦公地點,我現在都是在新西蘭的客服中心給您打電話。”被問及是否在國內相關部門注冊,該客服人員坦言:“沒有在內地注冊,但是國際的外匯市場,國內個人投資者是可以參與的。”
某銀行外匯方面的資深人士表示,很多這樣的炒匯平臺都是打的擦邊球,因為目前國內的外匯交易平臺都是對機構的,個人只能在銀行做沒有杠桿的做多做空交易。有些人有杠桿交易的需求,就選擇境外的地下炒匯平臺進行賭博式的交易。
恒信外匯的交易杠桿是100倍,開戶最低100美元。上述人士認為,國外正規的外匯投資平臺杠桿并沒有那么高。超高杠桿通常有兩個可能,一是這個公司自己建立了一個OTC市場,它自己建了一個平臺。二是投資者看到的盤中價格是失真的,沒有連上全球性的外匯交易平臺,就直接跟這個公司做對手交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