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19 00:53:17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郎曉俊
每經記者 郎曉俊
繼8月31日公告大股東武漢新一代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漢新一代)減持公司股份之后,9月以來,*ST國藥(600421,收盤價4.81元)接連5天出現在大宗交易平臺,涉及資金總額逾3000萬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武漢新一代正式公告終止旗下地產公司借殼上市,*ST國藥的重組便陷入停滯。對于大股東的減持,有業內人士指出,不排除這是因為大股東資金鏈遇到困難,或是對借殼重組短期已不抱希望。
值得注意的是,當初武漢新一代入股*ST國藥的成本可能接近10元/股,如今股價僅為當初的一半左右。
大股東減持 大宗交易頻現
在上周五(9月14日)股價攀上近半年以來的高點后,*ST國藥本周 “急轉直下”,9月17日下跌3.25%,昨日(9月18日)更是以跌停收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公司股價近兩日大跌,與大股東的減持以及數宗大宗交易有關。
8月31日,*ST國藥發布公告,稱收到公司大股東武漢新一代減持公司股份的通知。公告顯示,在2011年11月10日至2012年8月29日期間,武漢新一代累計減持公司股票345萬股,減持后尚持有5155萬股公司股份,占公司總股本26.36%。目前,武漢新一代仍為*ST國藥第一大股東。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大股東減持時段*ST國藥二級市場均價為4.83元。
跟隨大股東的減持步伐,從9月3日至9月14日,*ST國藥5次現身大宗交易平臺,累計遭減持700萬股,套現總金額超過3000萬元。其中華鑫證券上海惠南鎮人民東路證券營業部賣出550萬股,長江證券武漢武珞路證券營業部賣出150萬股。而海通證券深圳華富路營業部與華泰證券上海牡丹江路證券營業部則將這部分股份全盤“收入囊中”。
由于武漢新一代實際控制人上海仰帆位于上海,而上述大筆賣出*ST國藥的華鑫證券上海惠南鎮人民東路證券營業部也在上海,市場不禁猜測是不是大股東在繼續減持。對此,*ST國藥董事長龔曉超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大宗交易平臺上出售公司股份的并不是大股東。公司對信息披露有嚴格的制度,如果是大股東進行減持,會及時地予以公告。
重組無果 大股東無心戀戰?
2009年4月12日,上海仰帆以其持有的10%上海凱迪股權作為對價,獲得徐進等原股東持有的武漢新一代公司100%股權,從而間接持有*ST國藥5500.43萬股股權,占*ST國藥總股本的28.12%。
2009年5月13日,*ST國藥公布資產重組方案:上海仰帆和自然人徐進擬將旗下上海凱迪全部房產資產以定向增發方式注入上市公司,實現房地產資產整體借殼上市,*ST國藥主業將轉變成房地產開發與經營。
但是在等待2年后,2011年8月3日,*ST國藥一紙公告,宣布董事會已經決定撤回重大資產出售及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暨關聯交易申請文件,終止上海凱迪地產借殼ST國藥上市一事。當時董事長龔曉超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由于政策的原因,地產企業借殼上市依舊無法獲批。
對于如今的大幅減持,有市場人士認為,可能是上海仰帆方面資金鏈遇到困難。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昨日采訪了龔曉超,他表示,“大股東減持的行為和公司重組中止之間沒有關聯,是大股東出于自身考慮,具體原因并不清楚。”
或半價“割肉”套現堅決
值得注意的是,大股東此次減持*ST國藥的價格,可能只有成本價的一半。
雖然*ST國藥董事長龔曉超表示“大股東的持股成本由于涉及相應的債權債務處理,具體金額尚不明確”,但這一成本并不難估計。
根據公告,上海仰帆是以10%上海凱迪股份對價獲得武漢新一代100%的股權,而在*ST國藥的資產重組方案中,上海凱迪的資產預估值是20億~25億元,10%股權就是2億~2.5億元。此外,上海仰帆間接控股*ST國藥后,武漢新一代投入近3億元資金用于殼公司的債務清償。兩筆投入合計金額超過5億元,按照持有的5500萬股的總股本來計算,成本接近10元/股,與武漢新一代減持時間段內的股價均值相比,近乎“腰斬”,大股東減持套現的決心可見一斑。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