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機構

每經網首頁 > 機構 > 正文

未來需加大中長期貸款投入

2012-09-14 01:01:46

項崢

今年以來新推出的投資計劃,并沒有如期帶來中長期貸款的增長。據央行統計數據報告,8月新增人民幣貸款7039億元,同比多增1555億元。其中,非金融企業及其他部門中長期貸款僅增加1203億元,低于票據融資111億元,不改今年以來增長總體乏力的趨勢。

當前,中長期貸款增長緩慢,主要與金融機構順周期經營、承貸主體清理以及到期中長期貸款大幅增加等因素密切相關。

今年以來,受諸多因素影響,宏觀經濟下行壓力不減,7月、8月主要宏觀經濟指標繼續放緩,微觀經濟主體經營壓力增大,PPI創出34個月以來的新低,顯示企業盈利前景慘淡;企業間三角債問題浮出水面,老板“跑路”現象不絕,因擔保圈風險爆發導致部分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受到影響;信貸資產質量風險顯現,商業銀行關注類貸款余額明顯增加。在金融機構順周期經營機制下,貸款前置條件提高,對項目貸款的審批趨嚴,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長期貸款的投放。

作為項目承貸主體的融資平臺,客觀上需要進行清理,防止承貸能力超出自身或項目承受范圍,致使金融機構合法貸款權益落空。

今年上半年,政府融資平臺清理力度加大,貸款增量受到控制。雖然下半年政策有所放松,但部分政府融資平臺自身存在機制缺陷,容易引發金融機構產生顧慮。與此同時,受地方財力約束,項目貸款資本金難以到位,投資計劃難以有效啟動。2012年1月~8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 (不含農戶)217958億元,同比名義增長20.2%,增速比1月~7月份回落0.2個百分點。

此外,到期貸款大量增加,影響到中長期貸款余額的增長。2009年~2011年期間,中長期貸款增加較多,按照1~3年的貸款期限計算,2012年下半年到期的中長期貸款增加較多。不僅如此,還款期限在一年以內的中長期貸款,將轉為短期貸款,這也是今年以來短期貸款大幅增長的重要原因之一。

當前,我國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這是經濟運行動力內在調整的反映,也是對舊有經濟結構所做的矯正。但在調結構的同時,需保持經濟平穩增長,為“轉方式、調結構”創造相對穩定的經濟環境。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我國部分地區基礎設施相對落后,成為經濟發展的瓶頸,這在中西部地區尤為明顯。隨著產業梯度轉移,東部沿海地區的工業向中西部地區遷移,帶動了當地的經濟增長。今年以來,中西部地區的經濟增速遠高于東部地區。因此,需要加強逆周期金融宏觀調控,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基礎設施投資的支持力度,加快信貸結構的調整與優化,是確保全年經濟增速不會跌出年初預定區間的重要支柱。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1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公司 | 亚洲一区欧美综合 | 亚洲国产美国国产综合一区 | 宅男网在线看一区二区 | 亚洲综合精品第一页国产亚洲 | 午夜福利精品自拍视频在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