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14 00:57:04
招商證券公布2012年半年報,其持股的兩家基金公司上半年凈利潤得以曝光。
每經編輯 每經實習記者 陸慧婧 發自上海
每經實習記者 陸慧婧 發自上海
今日,招商證券公布2012年半年報,其持股的兩家基金公司上半年凈利潤得以曝光。數據顯示,博時基金和招商基金的凈利潤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招商基金下滑幅度高達45%,博時基金下滑亦達到20%,不過仍以2.08億凈利暫居基金公司賺錢榜首位。
招商凈利潤同比下降45%
招商證券半年報顯示,其持股49%的博時基金在2012年上半年度營業收入為6.79億元,實現凈利潤2.08億元,盡管利潤總額暫居已曝光基金公司盈利榜首位,但仍比去年同期下滑20%左右。
招商證券持股33.3%的招商基金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74億元,凈利潤為7292萬元,較去年同期同比下滑45%。
目前,上市公司半年報一共披露了10家基金公司上半年的凈利潤,此前的8家分別銀華基金、大成基金、東方基金、光大保德信基金、紐銀梅隆基金、長信基金、諾德基金和東吳基金。
然而半年報數據顯示,10家基金公司凈利潤無一增長,除了招商基金外,凈利下滑幅度最大的東方基金,從去年上半年的809.63萬直降至333.56萬,利潤縮水逾六成。
此外,兩家小基金公司生存舉步維艱,今年5月剛成立的次新基金公司,紐銀梅隆西部基金,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655.64萬元,虧損1298.92萬元。2006年成立的諾德基金,繼去年虧損2000萬后,今年上半年再度虧損465.29萬元,盡管相比去年同期虧損額度大幅減少,但依舊沒有實現扭虧為盈。
規模上升利潤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創新型及固定收益類基金的熱賣,創造了基金公司近年來難得一見的 “發行”神話,多數基金公司規模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10家基金公司中,除了大成、紐銀梅隆西部基金,其余8家基金資產規模都有所增長。
分析人士指出,上半年基金公司的規模效應主要體現在固定收益類產品,這部分增加的份額,給基金公司帶來的利潤有限,而最能帶來管理費收入的股票型基金份額,僅銀華、東方、招商基金略有提升,這與上半年股票基金平均凈值增長4.94%,40只股基業績超過10%的亮麗表現,顯得不太匹配。“這或許是因為部分股票基金達到盈虧成本線,基民選擇‘落袋為安’。”上述分析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解釋道。
此外,A股經歷了3年熊市后,基金公司整體資產規模不斷萎縮,銀行渠道費用逐年水漲船高。據某基金公司市場部總監透露,目前,工商銀行渠道的尾隨傭金已經達到55%,建設銀行首年的尾隨傭金抽成更是高達80%。“在這樣的情況下,基金公司營業收入,根本跑不過成本增加的速度。”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